《地方志考订》(复印本)捐赠仪式在开封举行

2018年7月31日,《地方志考订》(复印本)捐赠仪式在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会议室举行。参加捐赠仪式的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曹景宪、副主任张雁冰与有关科室负责人,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赵新文捐书并获市史志办颁发的捐赠荣誉证书。其间,双方进行了座谈。

《地方志考订》(复印本)捐赠仪式在开封举行

《地方志考订》(复印本)捐赠仪式在开封举行

《地方志考订》(复印本)捐赠仪式在开封举行

据赵新文介绍,一次拍卖会上,自己有幸拍得了1940年(民国29年)李敏修辑录的《地方志考订》一书。谈起李敏修,赵新文讲到:李敏修(1866~1943),原名李时灿,字敏修,晚号暗斋。河南卫辉人,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与同时代的袁世凯、徐世昌、王筱订、康有为等政治经济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交往深厚。一生著述很多,达100余卷,现存编著30余种,藏书30余万册,为收藏整理河南文化遗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捐献河南图书馆。

李敏修先生是清代翰林、光绪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1905年任河南教育总会会长,1913年起历任河南教育司司长、清史馆协修、中州文献征集处总编辑,并被选为参众两议议院议员,创立河南大学,也是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大前身)校歌的词作者,思想进步,曾竭力营救爱国人士郭仲隗,力保被捕入狱的河大教授,后来的河南大学校长嵇文甫。

1923年,66岁的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邀请57岁中州名儒李敏修同游陕西,二人回忆往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谈笑风生,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在一次宴席上,陕西督军刘镇华(字雪亚)为康有为敬酒,康有为摇头拒饮说:“雪亚,你的恩师(指李敏修)在家乡有志于学,办经正书舍造福桑梓出了名,可是学成德尊啊!师道尊严,你应该先给恩师敬酒才对。”弄得这位督军连连点头称是。陕西之行兴致勃勃,康有为作题为《登南五台宿圆光寺》的诗共四首赠李敏修,原作现保存在平原博物院书画厅供后人瞻仰。

李敏修被人尊称为堪称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绅士群体的标志性人物,其书法原作传世甚少,此册《地方志考订》共47页5000多字,用毛笔书就,一气呵成,书法精湛,字字珠玑。由李敏修辑录,凝聚了他几十年的心血,是书法艺术价值、历史文献价值极高的著作,从而也佐证了李敏修作为一代河南名儒的大家风范。

在谈到如何将个人保存的珍贵资料捐赠市史志办原因时,赵新文谈到,河南地处中原,俗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之说,而开封作为八朝古都,千年帝都,历来都是文人雅士汇集之地,文化积淀深厚。我喜欢收藏,我认为收藏的乐趣就是分享,把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用古人的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李敏修作为当时河南首屈一指的文化名流,博学多识,把毕生奉献教育和地方志,属当时思想进步人士,捐献这本书就是想揭开尘封的历史,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认识一代鸿儒李敏修先生,弘扬他的壮举,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忧国忧民知识分子的一份感念,开封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物文化资源丰富,在民间或许有更多更好的藏品,希望我的捐献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有更多的藏品及时呈现在大众面前,也是对开封文化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把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地方志平台一代代传承下去。

曹景宪代表市史志办对赵新文的义举表示感谢的同时指出,新文先生捐赠的资料极其珍贵,该书对地方志的脉落延续与传承发展记载如实、清晰、严谨,有一定的存史价值与书法价值。市史志办一定会不失所望,尽力挖潜,让书“活”起来,“动”起来,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也像新文先生一样,将手中珍藏的资料捐献出来,共同为实现新时代开封更加出彩作出应有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