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性休克」過後 網貸市場應如何修復?

在經歷了此前一年多的平靜期後,P2P網貸再次陷入動盪期,而這一次,行業最大的危機來源於流動性。某種角度上,這種現象也體現出市場投資信心的下滑。

“短暫性休克”過後 網貸市場應如何修復?

從發展趨勢來看,網貸行業此次“短暫性休克”似乎也在慢慢起緩,也有像陸金服、宜人貸這樣的頭部平臺紛紛採取強化信披、接入借款人履約保險等各種手段,以穩定投資人情緒與復投信心。

對此,業內人士也在反覆強調,如果平臺本身沒有大問題,投資者還是應該保持一定的耐心,在理性投資的過程中客觀對待平臺逾期,切不要風聲鶴唳,只有這樣,才能與監管、平臺、機構共同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市場環境。

普惠價值獲肯定 陣痛過後市場信心待拾

縱觀網貸行業發展史,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當下P2P網貸的風險事件,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從P2P網貸平臺本身來看,不少野蠻生長起來的平臺合規性較差,經營粗放,經過幾年的運轉,風險逐漸積聚,進入頻繁爆發的階段;

其次,從監管政策方面來看,監管政策逐步收緊,要求趨嚴,特別是備案工作延期,不確定性增加,平臺合規成本提高,部分平臺主動清盤退出;

再次,從投資者角度來看,隨著投資者教育的深入,投資者風險意識有所提升,風險識別能力提高,風險偏好降低,開始從高風險平臺退出;

最後,從近期市場流動性來看,儘管央行今年3次定向降準,但流動性仍然偏緊,部分向平臺借貸的個人或企業後續資金不足,資金鍊斷裂。

儘管對於P2P網貸這樣一個新興行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然而就監管角度而言,自2016年8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啟動以來,兩年多來在市場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互聯網金融領域整體風險水平大幅下降,案件高發頻發勢頭得到遏制,增量風險有效管控,存量中的風險業務有序化解,從業機構優勝劣汰加速,規範發展態勢正在形成,監管自律有機協調配合的行業治理機制逐步完善,行業發展環境明顯淨化。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副行長郭樹清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肯定“普惠金融”的價值,強調互聯網金融回顧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本源。

這一切都表明,金融產業支持經濟發展的角度正在發生變化,在監管部門提出並不斷強化針對網貸行業制定的目標和要求後,普惠金融勢必將成為補足民間金融長尾人群需求的有效“利器”。

“因噎廢食”不可取 “自我淨化”是必然

面對未來,能有多少平臺可以挺過這輪陣痛,又有多少平臺重拾投資人信心,行業發展又將何去何從,成為每一個市場參與者都在尋求的答案。

儘管市場出現低迷,但網貸的價值不容忽視。公開資料顯示,中小微企業貢獻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稅收以及80%的城鎮就業崗位,但受制於規模、管理、固有資產等方面的掣肘,使得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成為擺在它們面前的路障。相較於傳統金融機構,網貸業務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簡化了整個借款流程,減少了繁雜的手續和流程審批等,縮短了借貸週期,為具有真實融資需求的一方“雪中送炭”。

正因如此,市場更不能“因噎廢食”,只不過,著眼當下,在此次這波市場調整中,投資人在選擇平臺時更需要理性和冷靜,並重點關注:是否堅守信息中介本質,是否堅持小額、分散的業務原則;信息披露是否充分、透明、完整;是否與一些外部機構形成信息補充或合作;是否有明顯違規行為,如高額返利、線下展業等等。

原作者: 王曼卿 來自: 互金通訊社

https://www.gxcgcf.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