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扛起“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的大旗後,環保產業離成為“臺柱子”產業還有多遠?

继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大旗后,环保产业离成为“台柱子”产业还有多远?

继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大旗后,环保产业离成为“台柱子”产业还有多远?

離成為經濟“臺柱子”

還有多遠?

继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大旗后,环保产业离成为“台柱子”产业还有多远?

2017、2018年是環保產業政策紅利的爆發年。於國家,有《環境保護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等數十個環保新政於今年密集落地。於東莞,“美麗東莞”被列入了2018年市政府工作報告的“一號文”,這是東莞將關注點從聚焦經濟領域轉移到聚焦生態環境和城市品質。未來15年中,東莞將投資超600億治理環境,對環保產業來說無疑是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PPP、政府購買服務與第三方治理等不斷的突破,已有近千家企業從事大氣汙染的紡織、水生態的修復、和環境汙染的防治。在不少專家看來,持續加碼的環保政策將進一步放大環保市場空間,環保產業或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近日正式印發一份《“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綠色低碳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

继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大旗后,环保产业离成为“台柱子”产业还有多远?

但是環保產業成為經濟“臺柱子”的時機真的已經到了嗎?體現在數據上,2015年東莞環保產業的產值佔東莞GDP的11.9%,專家預測,到2020年末,東莞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1200億元。

筆者認為,儘管東莞環保產業在體量上已經達到了支柱產業的要求(支柱產業的總產值佔GDP的5%),但要成為支柱產業還遠遠不夠。要成為一個支柱產業還需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集中以及在市場佔有、出口、就業、技術成熟、需求、效益、增長性等方面有鮮明的特徵。目前,廣東40家環保上市公司當中,70%的企業年營業收入都在5000萬元以下。從去年的情況看來,嶺南園林、粵豐環保、沃傑森等東莞本土環保產業細分領域的領頭羊,還沒有一家產值能達到上百億元。

東莞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黎俊東表示,東莞市環保產業雖然初具規模,但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總體水平偏低、創新能力不足、民營企業難參與、結構不盡合理,上規模的環保企業數量不夠,這些問題都束縛著產業的發展。

世界圖書日

路徑:從環保保護的

“服務員”到“先行者”

继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大旗后,环保产业离成为“台柱子”产业还有多远?

現在生態問題依然突出的這個節點上,環保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一點也不足以為奇,但高景氣週期下難掩暗礁,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環保產業還能走多遠?

继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大旗后,环保产业离成为“台柱子”产业还有多远?继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大旗后,环保产业离成为“台柱子”产业还有多远?

現階段,國家對於環保產業的邊界和內容有著相當的模糊性。從廣義上看,環保產業包括工業環保、環境監測、土壤修復和環境服務業四大領域,如今的環保企業大多還是專注於大氣、水、土壤固廢的生態環境修復,即還是傳統意義上的傳統產業。

继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大旗后,环保产业离成为“台柱子”产业还有多远?

根據水汙染治理方向的思路,治汙需要末端治理,更需要從源頭截汙。環保產業亦同理,既然傳統的生態修復並不能使得產業獲得持續增長的空間,那麼環保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就必須亟需找其他的出路。

《東莞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給出了答案。《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東莞市環境保護思路從以管控汙染物總量為主向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主轉變。即環保產業要成為一種支柱行業,就需要向前端延伸,將環保產業從汙染治理行業變成環境改善行業。

另外,如何結合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等政策將環保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成為擺在全市環保企業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後,我們相信,環保產業真正實現從戰略新興產業到支柱產業的華麗轉身指日可待。

继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大旗后,环保产业离成为“台柱子”产业还有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