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大校長白字風波」引發的冷思考

由“北大校長白字風波”引發的冷思考

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校慶120週年大會致辭

5月4日在北京大學120週年校慶致辭時,北大校長林建華,把“鴻鵠(hú )志”念成了“鴻浩(hào)志”引發許多人的質疑:堂堂北大校長,怎麼還讀錯字呢?

5月5日,林建華通過未名BBS論壇發表《致同學們》公開信,此信由他親自寫就,許多過去學習生活的經歷更是第一次透露,完全是真情流露。全信以“抱歉”開頭,以“致以歉意”收尾,主動承認自己在校慶大會的致辭中讀錯了“鴻鵠”的發音。林建華在信中坦言自己不熟悉這個詞的發音,文字功底的確不好,“這次應當是學會了,但成本的確是太高了一些。”

林建華說,上中小學時,教育幾乎停滯了,自己接受的基礎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繫統。他也告訴學生們,自己並不是想為自己的無知或失誤辯護,只是想讓學生們知道真實的自己,“你們的校長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也有缺點和不足,也會犯錯誤。”林建華說自己會努力,但也很難保證今後不會出現類似的錯誤,因為文字上的修煉並非一日之功。他告訴學生,所有重要講話都是自己寫的,其中的內容和思想都是他希望大家瞭解的。

此信發出後,大批北大師生、校友乃至社會人士都在稱讚林建華的真實、坦誠。北大2012屆校友鄭女士稱,校長不是播音員,也不是文字學專家,讀錯字難免,最難能可貴的是敢於認錯的勇氣,“這也給其他校長們樹立了一個典範,既要對文字有敬畏之心,也要有低下頭接受批評、坦誠認錯的態度。”

由“北大校長白字風波”引發的冷思考

鴻鵠、質疑,與一段往事

隨著時間的不斷髮酵,5月6日,北大社會學系退休教授鄭也夫在微信公眾號“於華看社會”發表題為“鴻鵠、質疑,與一段往事”的文章。文中鄭也夫教授坦言:“看過林建華校長的道歉信,我同很多網友一樣,認可其文風質樸和態度坦白。但是也正是從其坦言中,我發現了一個遠比白字更大的問題。”

先說白字。唸白字是中國文化中司空見慣的事情。有幾個人敢說一個白字沒念過。我上大課點名時常常見到不認識的字,索性直接問該同學:你名字中的哪個字念什麼。而林校長的問題有二。其一,如網友說,鴻鵠不是生僻的詞彙。其二,為重大儀式的致辭,事先要精心準備的。我的譴責是,這是有備而來的發言,不是對即席突發的應對,閣下是怎麼準備的。有不夠敬業之嫌啊。

但與道歉信中所暴露的另一個問題相比,唸白字就是小事情了。道歉信中他說:“真正讓我感到失望和內疚的,是我的這個錯誤所引起的關注,使人們忽視了我希望通過致詞讓大家理解的思想:‘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直面未來的行動。’”如果不是他在這裡提出,即使我讀過他的慶典致辭,也很可能“忽視他希望通過致詞讓大家理解的思想”。而我以為“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是比念一個白字重要百倍的事情。

我們先從“質疑”說起。質疑是懷疑精神的體現。馬克思在對他女兒的自白中說他的座右銘是:懷疑一切。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沒有懷疑,何來問題;沒有問題,談何解決。密爾說:即使是一個千真萬確地道理,經懷疑後接受,和當作教條來接受,是大不一樣的。我們不談懷疑精神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畢竟社會是有分工的。但至少,對一所大學而言,懷疑精神是至關重要,它當然會“創造價值”。而恰恰是在面對懷疑精神上,北大的多數教師們與管理者在認識上一直存在著深刻的差異。九十年代初葉,我到北戴河講課,與時任北大副書記的林炎志住在一個房間,因此相談愉快。返京時又是兩人一同乘坐火車。車上他翻閱一本老教授回憶北大的圖書,翻到張中行的那篇,指著其中強調懷疑精神是北大最重要的精神資源一處,問我:怎麼能這麼說呢,這太不對頭了吧。我已經忘了我怎麼應對的了。只是記得,我聽後首先是震驚,震驚在看待大學精神上,教授與管理者的深刻差異。應該說,林建華校長的坦率,讓我們領受到更大的震驚。因為林炎志先生是私下與一個朋友切磋此事,而林建華校長是面對全校師生、乃至全社會,堂而皇之地宣講“質疑無價值”的人生觀、世界觀。在一個錯別字上,林校長可以立即道歉。我卻很難相信,在價值觀上我能說服他。但是這番道理我必須講,因為這關乎北大精神之核心。

當然,鄭也夫教授作為一個退休老教授針對北大的質疑精神談論的不光是學術問題,更是一個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問題,我們暫且不去討論誰對誰錯,時間自有公論。

由“北大校長白字風波”引發的冷思考

更有甚者,個別微信公眾號為了蹭熱點,吹毛求疵、拿放大鏡看事情,進而發出了《大學校長和領導幹部最容易讀錯的多音字》進行巴結、誇張和諷刺,還有其他的微信公眾號又進一步吹毛求疵、煽風點火、推潑助瀾,實屬不該,應該堅決杜絕!

最後,我用三句話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

第一句:北大林建華校長此次校慶致辭讀錯字實屬不該,為什麼呢?因為這不是私下場合,也不僅僅是對北大內部師生,此致辭代表了中國最高學府,面對的是全國甚至於全世界,自己讀音不會可以加倍努力,會前不做足功課本身就是你的不對,但是我們真心為他勇於認錯道歉的態度點贊、值得我們肯定和學習,這比

第二句:這次事件告誡我們:目前的互聯網和自媒體時代環境之下,作為公眾人物必須時刻警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高標準、嚴要求,尤其是重大活動之前一定要做足自己的功課,以免臺上丟醜,毀壞自己形象自不必言,更是給單位和國家抹了黑,丟了醜!

第三句:國人具有質疑精神是好事,但各路媒體和大咖切不可為了製造熱點或博取眼球而吹毛求疵、誇張諷刺、煽風點火、推潑助瀾,一定要有點職業精神和職業操守!

感謝閱讀支持,僅為一家之言,不同意見可留言參與評論,謝謝!

由“北大校長白字風波”引發的冷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