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靠近我 温暖你

风里雨里让州小团同你 在一起↗

重访湘西有感

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

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

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快然。

浩浩汤汤何日现,葱笼不见梦难圆。

———朱镕基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朱总理与夫人回湘看望)

1938年,日寇的铁蹄践踏了大半个中国,大好河山被轰炸,无辜百姓遭屠杀。敌占区的青少年们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萌生不当亡国奴的豪情,义无反顾地踏上向大后方迁移流亡之路。

由此,成千上万的学生随着逃难的人流,拥进了湘西——这块未被战火摧残的土地。当时湘西各个城镇、乡村,到处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心地善良的土家、苗、汉同胞,看到流亡难民露宿街头,饥寒交迫,他们自发地送衣送被捐款筹粮。为了解决难民的居住,大家又想方设法用竹子夹壁,茅草盖顶,建起一排排新房让他们居住。今天人们常说的茅草街,就是当年老百姓给流亡同胞建盖房屋供他们安身立命之地。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国立八中师生开展劳动生产)

同一时间,为了保存“读书种子”,“国立安徽中学”在战乱中迁入湘西,成立“国立第八中学”。校本部设在所里(现在的吉首)其他班次分设在花垣、秀山、保靖。

国立八中学生从流亡开始,就实行军事化管理,穿军装、扎绑腿,平时进行军训,练习出操、打枪等。初到湘西时,学校还办织布厂,给每个学生做了两套灰布军服,一套军大衣。学生就穿着这些衣服行走在当地,吃住、学习在寺庙里。起初当地人以为是“童子兵”,并不知道他们是学生。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国立八中当时年龄最小的初中生)

抗战前期,湖南是后方,进入战争相持阶段后,则成主战场,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但湘西地区多山,地势险要,敌军一时难以攻克,仍保持一时的平静。

由于国立八中人数众多,集中在一起办学无法供给,分散在各富裕商镇或湘川公路边交通便利的村镇,利用寺庙、书院、“大屋”(大型民居)等公私建筑作校舍。教学点分布在湘西、川东6县的11个地方,每处为一个分部,校本部在湘川公路边的小镇所里(今吉首市)。11个分部中,4个高中分部,6个初中分部,另设一个师范部。高中和初中各有一个女子分部。国立八中师生习惯叫各分部简称,如高中第一部简称“高一部”,初中女子部简称“初女部”,以此类推。但这只是最初的安排,日后又根据当地交通条件、供给及生源变化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各部之间有分合。

高二部最初设在所里附近的河溪镇,因校舍分散在山上,师生上课“难爬坡”,及当地供给不足,迁往永绥县城(今花垣县)。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国立八中高二部旧址)

此前永绥县城已设有初二部,在小北门外。高二部利用西门外的文庙做校舍。文庙用来祭孔,大部分时候闲置,1949年前后当地“城乡事变”时围墙被拆除,日后逐渐被毁,今已不存,原址是花垣县小学。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国立八中初中女子分校)

1804年迁建于此的永绥文庙,规模宏大,堪称湘西最大文庙之一,据见证者回忆,是今乾州文庙的4倍,后者占地5000多平米。格局和一般文庙一样,前方是棂星门、状元桥、泮池,主体建筑是大成殿,后部是亚圣殿。高二部将文庙建筑改建为校舍,另在庙前还搭建了几间教室。

其中,国立高中的高女部在万溶江边,这里曾因国立八中老师作词曲的一首歌《万溶江》而闻名,原为清朝协台衙门,现为乾城小学校址。万溶江仍在,江边有一座建于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的风雨桥。江水清清,只有那段“万溶江,愁波荡漾。四围山色,绿杨芳草,无限凄凉。每天每天飘零的女儿来洗衣裳……”的歌词,还能让人回想70年前那段岁月。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万溶江全景)

据国立八中校友彭庆海讲述:湘西原本中学很少,只有吉首的省立十三中等极少几所,国立八中在湘西办学的八年,把中原地区的文明带入湘西。“如果没有国立八中,湘西教育至少要落后20年”。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但较为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11处校舍国立八中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遗迹,即做过初女部校舍的乾州文庙,其他的10处全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国立八中初二部旧址)

2001年4月,因为留念故土,时任共和国总理的朱镕基偕夫人劳安回到湘西,他们走遍了熟悉的山山水水,看望了当年的八中校园和校友。朱镕基总理母校的前身是国立八中,他的夫人亦然。当朱镕基总理在高二部读书时,他的夫人劳安则在乾州的初四部就读。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朱总理与其夫人劳安)

据当时朱镕基总理对以前当地苗医救治他和同学们的情景的回忆。他说:“来花垣求学的途中,由于水土不服,许多同学在矮寨染上了恶性痢疾,有的同学还不幸死去了。是当地一位民间医生,满山寻来草药,治好我们的病。湘西是我的第二故乡!”

朱镕基总理回北京后,写下了《重访湘西有感》: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往期精彩回放

一到三集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

(点击标题或图片查看前三集精彩视频)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

(点击标题或图片查看后三集精彩视频)

四到六集

交友、志愿、创业、维权、来稿、建议

新浪微博@青春湘西

来稿:[email protected]

红色湘西,团团讲给你听|湘西,抗战时期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