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肾,不要依赖药

现在人们都很注意养生,特别是肾脏的养护。肾是健康之本,肾功能健康了,人就年轻。但是大多数人养肾护肾都是靠一些保健品和药物,药房中的养肾药物也层出不穷,价格还都不便宜。但是小编在此建议大家,养肾不要单靠药物,是药三分毒,要以健康的方法养肾护肾。

养肾,不要依赖药

据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10%,主要发病人群为中青年,广东则高达12%。临床常见很多病人,自觉很“正常”,很“健康”,但一检查就发现有慢性肾脏病。除去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不重视体检或没有及时查尿常规;饮食习惯不规律,暴饮暴食,进而引起代谢紊乱,加重肾脏负担。压力大、过于疲劳,容易诱发高血压,导致高血压性肾病。

如何护肾补肾?《生命时报》特邀广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罗仁教授详谈。

中医、西医说的肾不是一回事。现代医学说的“肾”主要针对解剖结构及功能而言,主要是泌尿系统,其功能主要是清除体内毒素、及过多的水分;协助机体调节血压、电解质、酸碱平衡,产生红细胞和保持骨骼健康。

中医所说的“肾”是一个更大的概念,针对人的五脏六腑整体功能系统而言,是脏腑中的一个“脏”,中医将其所藏之精气看作是生命的原动力,是水火之宅,内寓真阴真阳,又有称其为“命门”者。

中医认为,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藏精,主生殖和生长发育,与性功能相关;精生髓,孩子的生长发育、聪不聪明也和肾有关;肾主水,司开阖,对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有重要作用;肾主纳气,对呼吸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肾主骨,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得了骨质疏松,就是肾虚的表现之一。总而言之,中医里肾的功能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内分泌、泌尿、生殖、呼吸、神经、血管、消化、免疫等多个方面。

临床上,出现下列几个症状,就要看是不是肾虚了:腰酸腰疼(是最常见的肾虚表现)、下肢无力、牙齿松动、脱发、阳痿早泄。腰脊酸痛、精力匮乏可见于疾病状态,也可见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社会交往性3种。

躯体性亚健康常有肌肉酸痛、疲乏无力、倦怠、腰背酸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心慌气短等表现。

心理性亚健康表现为过度紧张、焦虑、暴躁易怒、兴趣低下、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等。

社交性亚健康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孤独、冷漠、自卑、虚荣等。

一些慢性病患者也可能同时存在亚健康状态,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控制了病情,但身体上还有上述不适,也可考虑为亚健康。建议最好到医院请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每年两次尿检,肾病早发现

如今,网络上流传着各种补肾偏方,具有片面性、局限性。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单论“补肾”这个概念,其本身没有错。但不能听取片面之词,而要请医生提供饮食、运动、心理、药物与非药物等综合调理方案。

第一,保持良的心理状态,学会合理减压。不要害怕肾虚,更不能捕风捉影地给自己乱扣肾虚的帽子。要记住,就算真的肾虚,也可以通过合理治疗痊愈。此外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第二,坚持运动。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代谢功能,增强人体抗压能力。

第三,均衡饮食。食物不可以过于寒凉,也不可过于燥热,冷饮冰棍、煎炸烧烤类食物都要尽量不吃;不暴饮暴食,避免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紊乱;少吃口味重、过咸的东西。多饮水,不能等到口渴再喝,待出现口干、尿黄等症状时,身体已经缺水了,中医称之为阴虚内热。

第四,定期体检。尿常规每年至少查2次,如果发现蛋白尿、血尿,要遵医嘱继续查明原因,及时治疗。肾病具有明显的隐匿性,人们常忽略它的重要性和危害性。“有个学生本科五年中,一次体检都没做过,结果研究生入学体检时才发现蛋白尿、肌酐高,并进一步查出严重的肾病,不得不退学休养。”提早发现肾病最简单的途径是每年做1~2次尿检,如果感觉到水肿、贫血,或身体不舒服了,就可能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与户外锻炼是增强肾脏功能、养肾护肾最好的方式。当然,这是肾脏日常护理的建议,如果肾脏真的出现了健康问题,还是要尽快去医院就医。千万不要自己胡乱买药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了治疗,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