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溪”旁的坝坝列车守车人——成昆铁路泥石流水害停运列车留守侧记

8月9日,位于成都市金堂县的五凤溪古镇由于连日来的晴雨交替,湿热难耐,游客寥寥无几。位于古镇下方的老五凤溪火车站内,铁路职工顶着高温却有序地忙碌着。

侯俊芳在高温的停留列车车厢内巡检巡视。(吴正琪 摄)

五凤溪火车站是成渝铁路的一座只有三条站线的五等小站,每天都只办理货物列车的交会或待避等接发车业务,并没有旅客乘降。然而,在这个坐落在沱江边的小站空地上,却停留着一列并不打算出发的列车。

成都市金堂县沱江畔坐落着成渝铁路五凤溪火车站。(吴正琪 摄)

这趟别致的客车,就是今天的主角——坝坝列车。这列由19节车厢组成的列车是成都至西昌的T8865/6次客车,停靠在五凤溪车站三道的站线上。正值火把节的客运旺季,这趟列车却安静地躺在成渝线上的小站里,引得了不少当地古镇居民的猜想。

原来,7月30日由于成昆铁路白果段泥石流水害影响,成都至西昌方向的所有旅客列车暂时停运至8月13日。长达半个月的停运,本是南来北往穿梭在攀西高原的列车就只能静静地等待重新发出的命令。而这时,大量的客车停运,铁路部门就采取了非常的应急措施,分散停留、外派驻守。一时间,宝成铁路、成昆铁路23组停运列车就出现在了成都铁路枢纽双流、安靖、新都、罗江等各个小站,进行临时停放。

然而,整列客车的外放,安全是头等大事,于是铁路客运部门出现了新的岗位——“封车组”的守车员。为保证车体的安全,守车员需要24小时在车内值守,由于外放列车的停靠小站多为偏远地区,守车的跨度也就成了两天一轮换,这样的轮换值守需要坚持到列车恢复运行的那天。

何静顶着烈日对停留列车的外部进行检查。(吴正琪 摄)

8月9日,在五凤溪火车站停留的T8865/6次列车上,列车长侯俊芳正在对硬座至硬卧车厢进行安全检查。“天黑入夜前,我们需要对全列门窗锁进行一次检查。”侯俊芳一边仔细检查车厢车窗,一边擦着额头的汗珠。

侯俊芳在对车窗进行锁闭。(吴正琪 摄)

坝坝列车,顾名思义是停在空旷“露天坝”的列车,由于外放的小站设施简陋,没有大型风雨棚遮挡,整个列车都烤炙在骄阳下。外面热,车内更热,不仅热,由于空调列车车体密闭性强,整个车厢都充斥着滚滚热浪,犹如汗蒸。

“停留列车不供电、不供水,车内外温度相差15摄氏度左右,车内湿度更是达到95%以上。”对于立秋后的天府平原来讲,室外的晴雨就像高温的催化剂,并没有送爽,而是更热。

在这样极致的环境中,守车员还要进行车厢的安全巡视工作。“整个巡查下来大概需要30至40分钟,一列巡视下来要在闷热的车厢里往返步行一公里左右。”侯俊芳介绍道,由于是封车组,相较于整备守车来讲还不需要整理卧具,但长达24小时每1.5小时巡守一次的作业量,足以让他们的衣服在这列闷热的车厢里湿了干、干了又湿。

8月9日,虽已立秋,但车厢内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并没有舒爽。(吴正琪 摄)

郊外的列车,不仅白天要经受高温桑拿的“烤”验,到了夜里还要饱受蚊虫的侵扰。

“守车严禁用电、用火,所以蚊香、驱蚊器还不如蚊帐管用。”在列车中部的卧铺车厢,侯俊芳和她的搭档何静将蚊帐支了起来,每天入夜,将会听到各类蚊虫翅膀闪动的共振,就像轰炸机呼啸在耳边。

守车的累不仅在于环境的艰苦,还在于饮食的问题更难解决。相较于在城区大站停留驻守而言,像T8865/6次这种列车停靠的边远小站,要想吃饭可没有外卖、跑腿这类贴心的服务。在列车的餐车里,桌上堆满了成都客运段为他们准备的干粮、矿泉水、西瓜和防暑药品。

“一个班就是两天时间,这十天的守车日子,我们的守车员已经将自热方便米饭的每一个口味尝了一个遍。”成都客运段成昆车队党支部书记王泽云介绍说,除了怕热、怕辣,不敢吃自热火锅外,守车的职工想的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午后的五凤溪,突如其来的一场“太阳雨”并没有浇灭炙热的天气,车站地面升腾的蒸汽仿佛还在述说高温并没有被“夏跑”。侯俊芳和何静在巡视完一轮车厢后回到餐车,吃上了单位为他们送来的西瓜,解暑解渴。此刻,在她们的世界里,这无非是立秋后的最好礼物。

车下消暑、车上解渴,不同的方式熬过高温季节。(吴正琪 摄)

坝坝列车还将停留,守车人仍将继续,面对同事的境遇,车站职工也没有坐视不理。在不违反相关纪律的情况下,车站专门将食堂打理出来,空调开放,供守车员每4小时轮流小憩一番。

车站为守车员提供的避暑降温场所,何静与侯俊芳轮流休息。(吴正琪 摄)

在五凤溪旁的这座小站,坝坝列车安静地停靠。而白昼黑夜,守车人却没有停下脚步,因为她们知道,成昆铁路通车之时,就是她们重新投入到旅客运输的时刻。只有这样,才能时刻准备着……

熊猫新闻特约通讯员 吴正琪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