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清朝乾隆帝爲何要爲多爾袞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

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12月,清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因狩獵墜馬受傷,一個月後在河北灤河去世,年僅三十九歲。隨著多爾袞的去世,順治帝開始了對多爾袞的清算,正式宣佈十四條罪狀,取消一切封典,挖墓崛屍並鞭撻其屍體,割下頭顱,並把多爾袞屍體公之於眾。後來清朝乾隆帝為何要為多爾袞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

其實在多爾袞當政期間,滿清得以入主中原,如果多爾袞不平反,那麼滿清入關難道是錯誤的?所以多爾袞必須得平反。

後來清朝乾隆帝為何要為多爾袞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年僅17歲即跟隨皇太極出征,因功成為正白旗主、睿親王。從1643年開始輔佐6歲的順治帝,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在一片石戰役中擊敗李自成,奠定一統中原的基礎,並被封為皇父攝政王。

後來清朝乾隆帝為何要為多爾袞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

多爾袞死後被清算,在於生前行事多有超越臣子之處。1646年,多爾袞把順治皇帝信符搬到自己府上備用,使用的禮儀種類和皇帝一樣均為20種,甚至下令諸王不得入朝辦事,只在多爾袞府上聽候命令。種種事蹟,不僅順治帝不容多爾袞,許多滿清貴族也多有不滿,故在多爾袞死後僅幾個月,多爾袞就被清算,被定了14條大罪,剝奪了一切封賞,並挖墳曝屍。

後來清朝乾隆帝為何要為多爾袞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

多爾袞被定罪的主要原因是身前樹敵太多,又對順治帝多有不恭,故死後無人能替多爾袞挽回局勢。而隨著順治帝逐漸長大,與攝政王的權力之爭也會越來越多,所以如果多爾袞長命,不是39歲就橫死,也會和順治帝起衝突,那時的多爾袞要麼篡權,要麼成為鰲拜。

多爾袞雖然死後被清算,但是功績卻沒法掩飾。作為時任滿清的當政者,多爾袞是滿清入主中原的首功,後來的滿清皇帝都是繼承攝政王的政治遺產的,如果多爾袞大逆不道,那麼滿清入主中原的行為算什麼?也是大逆不道嗎?

所以給多爾袞平反是必然的,因為銀影響滿清政權的合法性問題,不平反是要動搖國本的。多爾袞被定罪,是滿清內部矛盾的爆發,不平反是動搖國本,所以兩害取其利,只能給多爾袞平反了。

多爾袞的平反是必然的,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在古代有後為前朝修史的傳統,用以證明正統。多爾袞作為滿清入主中原的首功,需要等明史修訂完畢,完成對明末歷史的官方闡述才能給出符合滿清利益的評價,而明史,正是在乾隆年才修訂完成的,故乾隆給多爾袞平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