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两千年》第52期:浅谈汉文帝刘恒对西汉的贡献

汉孝文帝是西汉历史上继汉高祖、汉高后之后的第三位执政者,开启文景之治的仁孝之君。即位之初,面对国家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相当困顿,农民遭受残酷剥削,奢侈之风日益严重等问题,孝文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使西汉正式进入鼎盛时期。本期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孝文皇帝为西汉做出的贡献。

《华夏两千年》第52期:浅谈汉文帝刘恒对西汉的贡献

汉文帝刘恒(网络配图)

为政方面

1、改革刑制。文帝元年(前179年)十二月,除“收孥连坐法”,正式废除一人犯罪,家人贬为奴婢等各种株连的法律。文帝十三年(前169年)五月,废除肉刑(指墨、劓、剕、宫、大辟等残害肉体的刑罚),改为苔刑和杖刑。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废除“过关用传”制度(进出关出示证件的法令)。

2、列侯归国。文帝二年(前178年)十月,使居住在长安的诸多列侯各自返回封地,身居要职或恩准留京的亦要派世子到封地去。

《华夏两千年》第52期:浅谈汉文帝刘恒对西汉的贡献

晁错(网络配图)

3、入粟拜爵。文帝二年(前178年),在晁错的建议下,文帝开始实行“入粟拜爵”政策,鼓励商人向边塞输送粮食,并按照输送粮食的数量赐予爵位。此政策的实行,使边境屯粮足以支用五年,随后又用同样的方式鼓励商人向边郡输粮,使边郡存粮同样充裕。此举极大避免了商人囤积粮食的行为,防止了商人对农民的继续侵蚀。

经济方面

1、减轻赋税。文帝二年和文帝十二年,两次“除田租税之半”,使得农民的赋税负担从之前的“十五税一”减为了“三十税一”。自此之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同时,将算赋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极大降低了农民的负担。

2、减轻徭役。文帝“偃武兴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华夏两千年》第52期:浅谈汉文帝刘恒对西汉的贡献

汉文帝(网络配图)

3、废除盗铸钱令。文帝五年(前175年)四月,废除盗铸钱令,允许民间进行私铸。

4、弛山泽之禁。文帝后六年(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促进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

军事方面

1、对匈奴坚持和亲策略。文帝在位期间,为了谋求安定的和平发展环境,虽然匈奴多次入侵,但仍对匈奴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执行和亲政策,避免大动干戈。然而,匈奴虽然受益于和亲政策,但是却不信守和亲的盟约。尤其是冒顿单于去世之后,继位的数位单于对汉朝虎视眈眈,文帝同样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边地先后建立马苑36所,开始为汉朝建立骑兵做准备。(西汉与匈奴之后单独作为一期讲述)

《华夏两千年》第52期:浅谈汉文帝刘恒对西汉的贡献

南越王赵佗(网络配图)

2、稳定南越。汉高祖时,赵佗接受西汉授予的“南越王”封号,从此“称臣奉汉约”。然而在吕后统治时期,对南越进行了经济封锁政策,赵佗随即对汉朝兵戎相见,自称“南越武帝”,与汉朝进入对峙状态。文帝继位后,采取安抚政策,向南越提供发展生产所需铁器、农具等,并派人对赵佗在真定的祖坟进行了修缮,赵佗在感受到文帝的真诚之后,谢罪称臣。

文帝的一系列政治方针和措施,使西汉的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刘恒和景帝时期,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多了。汉朝社会开始进入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