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力量·晋力环保”——支教就是做公益

7月22日晚8时,由8名来自省内5所高校的大学生组成的志愿团队来到晋城市陵川县秦家庄乡政府,在和秦家庄乡团委负责人、秦家庄中心小学秦校长完成一系列繁琐而必需的交接工作后,志愿团队很自豪地宣称“自己拥有了一所学校”——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他们要在秦家庄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种子力量·晋力环保”志愿支教活动。

“种子力量·晋力环保”——支教就是做公益

这项活动的全称是“种子力量·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行动”,由全国青联、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与丰田汽车公司联合举办,结合线上和线下的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公益项目。该行动框架下的“种子力量·大学生环保支教活动”由在校大学生组成支教小组,围绕青少年环境意识教育、环保实践参与等主题,在全国部分中小学校开展环保宣教活动,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同时把环保意识深深播撒到中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

这支8人团队所属的中国(山西)高校传媒联盟,是在共青团山西省委关心下、中国青年报社指导下,继首都高校传媒联盟、中国(江苏)高校传媒联盟等之后的第20个区域联盟,由山西省各高校校园媒体发起成立的联谊组织。2018年的“种子力量”活动已经是该组织第三次承接实施,因此在做足了准备工作后,一切都显得顺风顺水。

事关孩子的事都不应该是小事

7月23日早晨,秦家庄中心小学门前,志愿者们贴海报、挂横幅、放展板,为支教活动做准备,“2018种子力量·晋力环保”支教活动的第一天正式到来,相应地,启动仪式也如期而至。

关于这次支教活动,每个人的决定都很慎重,很多和孩子相关的细节都被处理得很好,因为“事关孩子的事都不应该是小事”,这句话在他们出发前的培训会上反复被提及。

启动仪式上,参加本次活动的志愿者们向孩子们做了自我介绍,大家一起唱起了《蜗牛与黄鹂鸟》;在小朋友们进行自我介绍时,小欣阳紧张地哭了,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文帅用舒缓的语调安慰起了这个因为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小朋友,一点一点引导她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带着她克服心中的“绊脚石”。

下午,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教室。考虑到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志愿者们把课程分为高年级组户外活动课和低年级组室内英语课。英语课上,志愿者们教孩子们唱起了英文版的《小星星》,孩子们很认真地学习,遇到困难也会向志愿者提出,没有了一开始的生分,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种子力量·晋力环保”——支教就是做公益

在展示《小星星》的学习成果时,志愿者们把气球作为奖励送给孩子们。康润拿走了弟弟康英的气球,康英哭了起来,志愿者引导哥哥向弟弟道歉并拿出气球还给弟弟,巧妙地化解了这场风波。

第一天活动结束后的讨论会上,来自山西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二女生高钰霞有些激动、有些期待地说:“支教第一天,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唱儿歌、写单词,对于暑假期间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们来说,能带给孩子快乐就是我们支教者最大的幸福。下午五点半,家长陆续接走了小朋友,看着孩子们离去的背影,我已经开始期待后面的精彩生活了。”

“寓教于乐”——像做营养餐一样细心搭配

“大家有谁知道废旧电池有哪些危害?”

“我我我!”小康英快速地举起手,“废电池埋在土里会污染土壤,要是有人吃了这种土壤种出来的蔬菜,会中毒!”秦家庄中心小学五年级的教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绘画课。

为了带给孩子们不同于学校正常上课过于枯燥的新体验,志愿者们每天变换着花样制定不同的课程。“寓教于乐”这四个字成了团队小队长余致楠的“七天口头禅”,他来自大同大学,距离秦家庄中心小学500多公里外的晋北。2017年,他参加了共青团四川团省委组织的快乐学校,在雅安地震后重建起来的雅安市汉源县当了半个月的“童伴爸爸”,志愿团队的文帅有着同样的经历。

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分解在画画、情景模拟课程中是种很不错的尝试。志愿者们挑选简单美观的漫画,通过画画向孩子们讲述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废旧电池的危害。小朋友的“童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格外好,每一双举起的手都是孩童对知识的渴望。画里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他们用一支支彩笔画出自己心里的想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独一无二的乐趣,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手工课上,志愿者教小朋友们用卡纸做信封,用废纸叠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变废为宝。跟着志愿者一起进行情景模拟,学习如何应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严肃的实践课对孩子们来说就像玩“老鹰捉小鸡”一样备受欢迎。

“种子力量·晋力环保”——支教就是做公益

从孩子们所生活的陵川县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入手,志愿者们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陵川县的自然风光,许多小朋友积极举手与志愿者讨论陵川县的天气、温度等等。在浏览祖国各地大好风光时,志愿者们穿插了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护知识,一片欢愉,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实自己,不断成长。

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目光。羽毛球场上,志愿者们向孩子们教授正确的发球姿势,并一起进行精彩的羽毛球“较量”。篮球场上,志愿者帮助大家学习规范的发球和投篮的动作,小润铎投入一个三分球,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操场另一边的乒乓球台上,志愿者给小朋友们认真讲解着乒乓球比赛的规则、正确的握拍姿势和基本的打法,很多小朋友从碰不到球,到逐步可以控制住球,进步很快。

支教是做公益而不是体验生活

在异乡的支教生活,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感受。

秦家庄中心小学拥有不错的硬件设施,学校专门安排的两间学生公寓为志愿者们解决了住宿问题。但是因为沉重的行李箱中塞满了活动所需的物资、带给孩子们的文具和体育器材,大多数志愿者舍弃了很占据空间的铺盖,在宿舍干硬的床板上铺着报纸照样安然入睡。

让志愿者们既遗憾又无奈的一个问题是:活动启动时只有15名孩子,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的数量越来越多。活动得到了家长认可的消息像滚雪球般扩散,附近村庄的家长即便是赶着十多里的山路也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为了安全,志愿者们将孩子的人数限制在了30人。在每天的接送时刻,志愿者们不厌其烦地向家长解释——将活动满员的消息也同样传播出去。这8名志愿者“承包”了一所小学,同时也肩负起了沉甸甸的责任,要保证活动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伴随着支教活动而来的家访每天都在被探讨和落实 。消除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心结、烦恼,大学生“老师”拥有天然的优势。然而语速很快且拗口的方言、大人和孩子之间极少的了解沟通等原因给志愿者们的“摸底”和劝解带来了不小的阻力。“我们待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对这里有更深入的了解,而这些‘了解’远没有我们料想的那么美好。”来自山西财经大学的张良飞在最后的总结中说。

“种子力量·晋力环保”——支教就是做公益

那片远离城市的乡村对于这8名志愿者来说拥有着非凡的魔力。既让他们看到了远离自己既定“轨道”的真实的生活,同时也让他们得到了成长。在“结业典礼”上,他们收获了30名孩子各式各样折纸的祝福和来自乡政府、家长们的感谢;他们将大学里形成的浮躁慢慢收敛,拖着行李唱着“长亭外古道边……”将这片土地珍藏在了心里的净土中。

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这8名志愿者会对他们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呢?时间,会给出答案。(马占富 余致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