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穷就没有远亲,开阳这个村就有~

8月7日,久旱的开阳县高寨乡终于迎来大雨。趁着雨天村民大多在家,久场村的“第一书记”董明又开着私家车,去看看村里的“穷亲戚”。

谁说穷就没有远亲,开阳这个村就有~

一路曲曲折折,在哪转弯、岔路怎么走,董明清清楚楚。“从去年九月驻村到现在,每周五天住在村里,行车里程从七万多跑到八万六公里,绝大部分都跑在了村道上。”董明边开车边介绍。

久场村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无产业支撑,历史欠账多,是贵阳市二十个特别困难村之一。

谁说穷就没有远亲,开阳这个村就有~

常言道,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然而,这个“老理”在久场村却不成立——这里的驻村干部总惦记着边远深山里的“穷亲戚”。一年多来,村民对驻村干部从“不搭理”变成“万事找”,大家从不认识到越来越亲,连乡亲家的黄狗看到驻村干部们都不叫了,反而摇尾相迎……

“刚开始驻村时,也是各种不适应。”跟很多驻村干部一样,董明几乎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很多村民一开始也有误会,认为城里来的干部就是走过场、“真人秀”,不能给村寨带来实质性变化。群众的“门难进、话难搭”,成了驻村干部开展工作需要迈过的第一道槛。

谁说穷就没有远亲,开阳这个村就有~

为此,驻村干部们迅速克服生活上的不便,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走家串户上。整整三个月时间,全村191户低收入困难户,董明全部走了一遍,结合摸底得来的情况,一户一策给予针对性帮扶。

对基础薄弱的久场村来说,大力发展产业是当务之急。“要想富,先修路”,久场村村民对于完善交通的渴望十分迫切。驻村干部们也为此多方奔走,申报项目、协调经费。

谁说穷就没有远亲,开阳这个村就有~

“以前路不好运费也贵,要是这条路能再早点修完,家里盖房子光运费就能省千把块钱。”村民刘传民就住在村里刚修完的一条产业路旁边,路修好了,刘传民满心欢喜的同时略感遗憾,“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路修好了,村里的茶、脆红李等产业也就能发展起来了,今年村里还有人种了20多亩中草药,以后新的产业项目肯定会更多。”

说起来,这条路的修建过程颇为曲折。当初,久场村上报该项目时经费有限,路修到最后还是差了钱,董明跑回自家单位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硬是申请回来八万多元资金,让产业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目前,久场村共启动道路建设项目7个,涉及总投资6000余万元,预计通达里程57.85公里。

如今,久场村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引进项目,已经逐步发展起养蜂、盆景、哈密瓜、八月瓜等项目。越来越多的村民风风火火参与产业项目,生活也越过越有滋味。他们都说,这是城里“亲戚”带来的好日子。

在开阳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驻村干部董明并非个例。

为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开阳县组建49个驻村工作组,选派42名驻村“第一书记”、7名驻村工作组长,245名驻村干部覆盖22个低收入困难村、旅游环线村和富美乡村建设村。其中,高寨、南龙、宅吉三个乡镇实现驻村干部全覆盖。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开阳县驻村干部走访群众3万余人次,协调项目300余个,涉及资金达8000余万元;驻村干部中有4名“第一书记”获省级表彰,6名优秀党员获市级表彰,其中,董明被评为贵阳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