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了13代!老農上交現存唯一明朝狀元卷,專家看後:好樣的

古時候的科舉制度,也就是選拔官吏的考試,類似於現在的高考和公務員考試。這項考試製度從隋朝開始實行,直至清末結束,歷經了1300年,而通過考試取得狀元的不過770餘人。但在這個人出現之前,中國大陸還沒有一份保存完好的狀元卷供世人參考,這個人是誰呢?

傳了13代!老農上交現存唯一明朝狀元卷,專家看後:好樣的

在山東省青州市有一個叫鄭母村的地方,雖然村子不大,但是從明朝到清朝,這裡卻出了不少人才,一個內閣首輔、一個尚書、一個侍郎、一個狀元,而今天說的狀元卷的主人公就是從這個村子走出去的趙秉忠。趙秉忠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他的父親趙僖曾就任明朝禮部右侍郎,他從小就勤奮好學,25歲時考取了狀元,後來官至禮部尚書,又因受人嫉妒被陷害卸掉官職返鄉,直至崇禎三年,才重新被重用,賜予太子太保。

再說到趙秉忠的狀元卷,作為殿試所留下來的文案資料,一般都作為宮廷密檔鎖在宮裡,而明清時期大部分狀元卷都因為戰亂全都不知所蹤或者被毀壞,目前臺灣博物館還珍藏幾張清朝的狀元卷,而大陸卻一張都沒有。那麼趙秉忠當初參加科舉考試留下的狀元卷又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傳了13代!老農上交現存唯一明朝狀元卷,專家看後:好樣的

文物專家魏振聖多年來一直從事文物研究工作,一次偶然機會他聽說鄭母村這個地方出了許多歷史名人,便尋思來這裡探訪一下,或許會有所收穫。當地村民告訴魏振聖,他們村裡有個叫趙煥彬的家裡有一件“傳家寶”,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聽說很值錢。經過多方打聽,魏振聖得知村民口中的這位趙煥彬就是明萬曆皇帝欽點的狀元趙秉忠的第13代孫,而村民口中的傳家寶很可能就是趙秉忠留下的狀元卷,專家得知這一消息後欣喜若狂,趕緊打聽這位趙煥彬的住處。

於是,專家魏振聖來到趙煥彬家裡,證實了這位老先生的身份,便詢問是否真的有“狀元卷”在他們手中。可是趙煥彬卻告訴專家,雖然他們祖上是明朝大官,但是狀元卷這種東西是宮廷密檔,怎麼可能會在他們手裡,並勸他不要聽信謠言。但魏振聖並沒有死心,連續幾次來到趙煥彬家裡,並希望他能將此物捐給國家,這次趙煥彬告訴魏振聖,的確他們家有個傳家寶,但是破四舊的時候已經燒掉了。這次魏振聖確信趙煥彬家裡一定有這個“狀元卷”了,最後魏振聖就這樣前前後後跑了20幾趟,終於趙煥彬鬆口了,說狀元卷的確在他手裡,並從屋裡一個米袋中抽出一本摺子拿給魏振聖看,經專家確認後,這的確是原版真跡。

傳了13代!老農上交現存唯一明朝狀元卷,專家看後:好樣的

專家告訴趙煥彬,希望他能把這本“狀元卷”捐出來,這是屬於全國人民的財富,最後趙煥彬才同意了上交。他告訴專家這是祖上一直傳下來,傳了13代才到了他手裡,他再三囑咐一定要妥善保管。而這折“狀元卷”是如何從宮裡拿出來保留至今的呢?趙秉忠曾在禮部做官,而這裡正是試卷存放的地方,他通過職務之便將自己的試卷拿出來並一代代相傳,希望可以由此光宗耀祖,才會最後傳到趙煥彬手裡,這樣這個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寶物才被完整地保留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