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研討」加強新時期委員隊伍建設的思考

「理论研讨」加强新时期委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政協要增強界別代表性,加強委員隊伍建設”。2018年3月15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政協章程修正案,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進行修訂。新修訂的政協章程,增加委員一章,單獨作為第三章,共十條,對委員的條件、產生、權利、義務、管理、退出作出了明確規定。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政協章程的修訂,為加強委員隊伍建設,提高委員素質能力,推動人民政協事業更好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前進方向。

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是政協組織的“細胞”。“細胞”是否健康,決定組織是否有活力。注重委員隊伍建設,是習近平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重要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對政協委員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這些指示要求,博大精深,內涵豐富,針對性強,既是對廣大政協委員的殷切希望,更是明確了作為合格政協委員必須具備的標準。一是政治標準。強調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要堅持一個“總綱”、一個“主軸”、一條“主線”;要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二是能力標準。強調要增強委員意識,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到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要推進履職能力建設,提升“四種能力”;把參政工作做好,也要不斷提高本領。三是道德標準。強調政協委員社會知名度大、關注度高,一言一行都具有影響力和示範性;要珍惜自身榮譽,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錘鍊道德品行;要守住道德底線,不碰法律紅線,自覺廉潔自律。四是作風標準。強調要改進作風,切實發揮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實際摸清真實情況,集合眾智提出解決辦法,努力使對策建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我們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這些重要指示和要求,從嚴從實,身體力行,勤勉盡責,為人民政協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一、提高政治站位,做一個“有定力”的委員

人民政協是政治組織,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最大的政治。旗幟鮮明講政治是人民政協的本質要求,也是政協委員必須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則和政治規矩。

一是與黨同心不動搖。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包含對政協委員的領導。因此,政協委員必須把講政治放在首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提升“四個能力”,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要堅決同與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任何時候都要風雨不動、堅如磐石,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謝黨恩。

二是為黨盡責不懈怠。政協委員職務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委員履職是職務行為,更是政治活動。要聚焦黨委中心工作,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緊扣貫徹落實黨政重大決策部署需要解決的問題,聚焦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各展其才,各盡其能。政協委員搞調研、寫提案、提建議,決不能僅憑個人意志出發,而是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來進行,確保黨的工作推進到哪裡,委員的履職盡責就跟進到哪裡。

三是替黨分憂不退避。經過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努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轉化,但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作為政協委員,心中有人民,才能落實好中國共產黨的要求,正確地行使民主權利、做好履職工作。面對改革發展中存在的挑戰和問題,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要堅持正面引導,積極宣傳黨的政策主張,多做增進團結、凝聚人心、釋疑解惑、化解矛盾的工作,發出政協好聲音,傳遞委員正能量,切實做到“人民政協”為人民。

二、彰顯價值追求,做一個“有情懷”的委員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強調個人修養。從《大學》“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到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再到曾國藩的“修身十二法”,為政協委員修身立德提供了豐厚的精神營養。政協委員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涵養政協品格,厚植委員情懷。

一是心繫國是,有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是流淌在中華兒女血液中的基因密碼。習近平總書記在深情闡述“中國夢”時講道:“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政協委員不只代表自己所在的單位、黨派、界別、團體和地區,還要有開闊的視野、寬廣的胸懷,放眼全局,登高望遠,心憂天下,無私奉獻,把履職盡責與促進本地發展結合起來,與實現個人價值統一起來,讓事業更加精彩,讓人生更加出彩。

二是情牽民生,有為民情懷。汪洋主席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人民政協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履職盡責。”“每位委員都應該認識到,盡心履職是對人民的負責,是對制度的尊重。”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多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多做人民滿意的事情。要按照協商於民、協商為民的要求,聚焦民生熱點,使各項工作更好體現群眾的訴求,反映人民的意願。

三是德潤人心,有道德情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說,善事再小也要積極而為,惡事再小也不能為之。只有注重小節,細心修養,才能達到高風亮節。政協委員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章程,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崇德向善,拒奢尚儉,加強個人道德修養,不斷提升思想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守住道德底線,不碰法律紅線,展示政協委員良好形象。

三、敢於秉理執言,做一個“有擔當”的委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協委員要敢於講真話、講諍言,及時反映真實情況,勇於提出建議和批評,幫助查找不足、解決問題,推動各項改革發展舉措落到實處。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強化責任擔當,不負重託,不辱使命。

一是堅守正道,做到言之有理。“話語權”是政協委員最大的權利。行使好“話語權”,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為改革發展穩定加油鼓勁,決不能發表與中央大政方針政策相悖的言論。要堅持為人民代言,抓住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多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而不是個人的聲音。要堅持辯證法觀點,用發展聯繫全面的觀點看待問題,拒絕浮躁,防止譁眾取寵,發表過激言論和提出脫離客觀實際的主張。

二是實事求是,做到言之有據。政協委員議政建言,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是要深入調研、摸清實情、做足功課,絕不能主觀臆斷、道聽途說。要加強學習、深入思考,把上級政策吃透,把相關業務搞懂,把真實情況摸清,不說外行話,不說過時話。要邁開雙腿、沉下身子,傾聽最基層聲音,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確保議政議到關鍵處,說話說到點子上。

三是理性平和,做到言之有度。政協不是權力機關,參政不行政、建言不決策、監督不強制,主要通過協商發揮作用。政協委員建言是“協商式”建言,必須把協商民主貫穿始終,著力在增進共識、促進團結上下功夫。提意見建議既要積極主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又要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充分考慮各種主客觀條件,不脫離實際。要堅持平等協商,注重方式方法,營造寬鬆和諧的議政環境。

四、立足本職奉獻,做一個“有作為”的委員

“名非天造,必須從實。”委員強,政協強。多數政協委員都具有多重社會身份,在不同崗位扮演重要角色。要把建言立論與建功立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展示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一是強化身份認同,爭當“優秀委員”。把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新修訂的章程,作為當好政協委員的基本教材,進一步搞清委員是什麼、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牢固樹立主體意識 ,亮明委員身份,投身履職實踐,曬出履職清單。要加強政協理論、政協知識的學習,把握政協工作規律,不斷提升“四個能力”,努力成為協商議政“專家”、優質提案“寫手”、社情民意“記者”、大會發言“明星”等,為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增光添彩。

二是強化崗位職責,爭當“崗位能手”。政協有“人才庫”“智囊團”之稱,聚集著經濟、科技、教育、衛生、農業、法律等界別的優秀委員,不少委員有專門的優勢和特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要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放大優勢,發揮特長,努力成為行業領軍人物。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找準著力點和切入點, 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緊扣實施“三大戰略行動”存在的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課題攻關,把政協的智力優勢轉變成加快發展的現實優勢。

三是強化社會責任,爭當“創業標兵”。政協委員中有不少企業家和非公經濟人士,是社會財富、國家稅收和就業崗位的創造者。要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抓住國家振興實體經濟的新機遇,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形成新的增長點,進一步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優。要飲水思源,感恩奮進,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努力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千企幫村”、脫貧攻堅“百千萬行動”,為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建功立業。

總值班:楊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