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我以萬里長城爲盾,秦直道爲矛,又有何人敢來犯我

在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後,不僅留下了影響後世兩千餘年的中央集權制度,還給後世留下著名的六大曠世工程,對後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們分別是秦直道、長城、兵馬俑、靈渠、秦馳道、阿房宮。後世有人將這六大工程做了比喻說:“秦直道是矛,長城是盾,兵馬俑是兵,靈渠是運輸給養的血脈,秦馳道是帝國統一的勳章,阿房宮是士兵守衛的宮殿,它們六者是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整體,形成了一個強大王朝的象徵”。即便是到了今天,所遺留下的這些工程,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磅礴氣勢。

秦始皇:我以萬里長城為盾,秦直道為矛,又有何人敢來犯我

萬里長城,秦國最初建立萬里長城是用於軍事防禦的,用來阻擋匈奴人的進攻,當時秦始皇動用了幾十萬的勞工來修築。雖然萬里長城對於後代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甚至是我們現代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對於當時來說可是對國力的嚴重負荷,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便由此而來。不過它的修築成功對於抵擋外敵確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稱之為“盾”。

秦始皇:我以萬里長城為盾,秦直道為矛,又有何人敢來犯我

秦直道,秦直道被稱為我國曆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當時生產條件落後的情況下,由蒙括帶領軍隊及勞工僅僅用時兩年半的時間便修建完成,堪稱史上的一個奇蹟。它的修建極大的縮短了秦軍將領到達前線的時間,秦國士兵從咸陽出發沿著這條寬闊大道只需三天三夜便可到達邊境。他修築完成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匈奴是“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張弓抱怨”。因此被稱之為“矛”。

秦始皇:我以萬里長城為盾,秦直道為矛,又有何人敢來犯我

兵馬俑,兵馬俑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包括到現在都被稱為世界的八大奇蹟之一,它歷時39的修建,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同時它裡面工藝品的製作工藝也是堪稱史上之最。其中將金銀無縫融合銜接的技術即使到現在也是世界性難題,偉大的秦始皇早在兩千餘年前便已經解決。兵馬俑由於它的氣勢磅礴,數量眾多被稱之為“兵”。

秦始皇:我以萬里長城為盾,秦直道為矛,又有何人敢來犯我

靈渠,古稱為秦鑿渠,它的作用是對“內”的,它的修建,打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而隨著靈渠的修建成功,在修成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嶺南也正式納入了秦王朝的版圖,同時它也對全國的交通運輸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被稱為“運輸給養的血脈”。

秦始皇:我以萬里長城為盾,秦直道為矛,又有何人敢來犯我

秦馳道,秦馳道是在統一了六國後,以六國原來道路為基礎,以咸陽為中心修建的向外擴張遍及全國的道路,它的修建也是大大方便了秦國的交通,對於全國的經濟貿易,出行都有了很大的方便,因為它是以六國原有的道路為基礎所修建,所以被稱之為“帝國統一的勳章”。

秦始皇:我以萬里長城為盾,秦直道為矛,又有何人敢來犯我

阿房宮,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現代更是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屬於世界奇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下令建造阿房宮,意為建成後作為天下的政治中心。阿房宮是古代宮殿建築的代表作,也是記載著中華民族由分散走向統一的歷史見證,承載著華夏文明的輝煌記憶,與輝煌相對應的是,如此傑作顯然已經超越了當時的秦朝社會承載能力,它的建成也加快了秦滅亡的歷史腳步。故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提出“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也因它建立的初衷是秦始皇要作為天下的政治中心,所以被稱之為“士兵守衛的宮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