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科举考试来看看这位满族贵胄有多重视汉臣

满清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特殊的朝代。笔者认为特殊有二,一是他和元朝一样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二是清朝自身闭关锁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没有跟上历史的潮流。第一点的特殊性导致了当时满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虽说满清自入关以后充分纳入、吸收汉文化,但是对汉人和汉大臣的提防和不信任并没有停止过。

从三年科举考试来看看这位满族贵胄有多重视汉臣

晚清被列强欺凌,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晚清时期,面对以太平军为首的全国各地起义以及外国列强的欺凌,越来越多的满族当权者意识到重用汉士的重要性,这其中又以爱新觉罗·肃顺最为重视汉臣。

从三年科举考试来看看这位满族贵胄有多重视汉臣

肃顺

在咸丰帝剥夺恭亲王奕訢军机处领班大臣的资格后,虽然多人染指过军机处,但是名副其实的首辅只有肃顺一人。虽然没有挂职军机处,但是肃顺以户部尚书、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的职衔深为咸丰帝所信任与重用,咸丰对肃顺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也因此,曾胡左骆早期能在外拥兵自如抗击太平军,和肃顺在咸丰面前吹风不无关系。

肃顺“轻满员而雅重汉人名流”是出了名的,据说他说过“咱们旗人混蛋多,他们懂什么,汉人得罪不起,他那只笔厉害的很啊”之类的话。那肃顺“雅重汉人名流”到了什么地步?有两件关于咸丰八年至十年科考相关情况作为对比或许能说明一二。

从三年科举考试来看看这位满族贵胄有多重视汉臣

清朝汉臣也很多

第一件事讲的是戊午科场案。戊午科场案是指发生在咸丰八年的科场舞弊案,涉事的主角是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柏葰。以当时柏葰涉案的轻重程度以及身居高位的情况来判定,估计最多就是将柏葰革职流放。但是咸丰帝在肃顺“肃反贪腐、整纪朝纲”的一再请求下,将柏葰直接于菜市口问斩。柏葰可是大清国立国200多年来第一个因为涉事科场舞弊案而被问斩的当朝“宰辅”,在当时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而肃顺坚持肃贪反腐的铁腕手段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第二件讲的是关于考生高心夔(kuí)在咸丰九年、十年两次落榜三甲的事情。高心夔,江西胡口县人,经曾国藩推荐做了肃顺的幕僚。肃顺颇欣赏他的才华,认为他不仅仅能中进士,即使是中个状元也不意外。咸丰九年,也就是戊午科场案柏葰被斩的第二年,高心夔应会试,被列为二甲,可是在殿试的时候鬼使神差的押错了韵而惨被淘汰。这次高心夔的会试肃顺帮了忙,但是帮的不大。可咸丰十年的恩科会试后,为了让高心夔中状元,肃顺可是花了大力气。

肃顺不顾前年发生的科场舞弊案自己所扮演的正面形象,竟自己也舞弊了起来,提前帮高心夔弄到了殿试的题目。肃顺心想,这次总能把你送上状元位置吧,谁不曾想高心夔这次居然记错了韵部,押韵的八个字除了“门”字外,都押到了“十一真”韵,而“门”字在韵部却属于“十三元”,内容再好也没有,不仅状元没了,前三甲进士又没有。肃顺捶胸顿足,为高心夔感到相当的可惜。

从三年科举考试来看看这位满族贵胄有多重视汉臣

舞弊的肃顺未能帮高心夔完成状元梦

同是科场舞弊,第一件事情亮出了肃顺坚持考场清风、铁腕打击科场舞弊的正面形象(当然政治斗争因素可能更大),还没到一两年的时间肃顺就变成了第二件事情中科场舞弊者的反面形象,这种让自己疯狂打脸的行为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自己心仪的汉人名流能够中状元而已!

我是历史的天空2018,欢迎大家关注我,对我提出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