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的实际练习方法

“致虚极,守静笃”的实际练习方法

“致虚极,守静笃”的实际练习方法

(一)“致虚极,守静笃”这个是要来到有定力,又能与空合一。

如果没有定力,不知道一个核心点在哪里,你的空是散乱、散漫的。所以要知道核心点放在哪里,然后从这个核心点向无边无际伸展开来。可以在一个小点,也可以在很大范围,也可以到无范围。

(二)练习的原则:

我们的注意力可以放在一个小点,也要练习在比较大的范围,再练习到更大的范围,还要练习到没有范围。就是由点、线、面、空。如果没有去练习,我们的心有时候放开,但是不容易收回来。有时候聚集在一个小范围,心又打不开。所以我们眼根看的或是耳朵听的范围,一样,都要可小可大。

“致虚极,守静笃”的实际练习方法

(三)请大家实际来练习,我们现在用眼睛来练习:

1.练习觉知一根手指:请大家把手掌自然的拿起来放在你的前面,把注意力放在第二根食指的最上面那一节,仔细看,全神贯注地看指腹那一点,然后能不能看出,这根手指上面的纹路?不要论断什么,不要有各种起心动念。当你仔细看这根手指上面有没有纹路的时候,其它根手指跟手掌,就变成背景,不是在你觉察的重点。要去体会,当我专注在这一点的时候,手掌其它的范围不在我们的觉察范围。

2.练习觉知整个手掌:现在请你从这一点然后扩大到看整个手掌。觉察的范围是清楚地看到整个手掌,也就是觉察的范围、觉知的范围已经加大。这时候清楚地看到整个手掌,很客观地看,但是这个看还有一个要领,不要一根手指一根一根地看,你的心不要动来动去,它是全面性地看下去。你全面性地看下去,你心是不动的,只是范围稍微大一点而已。现在是练习全面性地看它,只是清楚地看它。这时候,你的明觉、注意力已经比前面范围大了,前面只是一个手指的一节,现在是整个手掌。

3.练习觉知全身:现在大家可以放下手掌,然后把你的觉知力放宽到全身,不要向外看,不管你眼睛合着或是闭着,你现在就是觉知你的全身。觉知你的全身,没有固定放在哪一个点,而是全面性、全身。如果你上下移动,心是动的。上、中、下在动,心是有在动。如果你心不是局限在某个部位,也没有动来动去,也没有在那边扫描,你的心它是很有定力,然后又觉知全身,这时候有定力、有明觉。

4.练习觉知放大到空:你的觉知本来是觉知这个全身,现在再把这个觉知的范围放开、放空。那个觉知的范围不是局限在这个身体,它是放开、放空,但不是跑掉哦。你放开、放空,很轻松。这时候如果别人碰触你的身体,你一样有觉知的,但是你的注意力不光只是在身体,它是没有界限、没有范围,它是很开阔,没有范围,放空的。

“致虚极,守静笃”的实际练习方法

需注意的重要观念

1.前面跟大家讲的这个次第、步骤是协助大家具体去体会我们的明觉、定力。它可以从一个小点慢慢扩大,扩大到与空相应。当你有这样练习,才能够需要专注办事情的时候,你的心能够专注在当下,置心一处,无事不办。要学到这一种活的定力,可大可小,可提可放。

2.如果我们修行只是注意在某个范围、小范围,你没有把它放开、放空,很多很多的真理实相我们是看不到的。

3.要做到“致虚极,守静笃”不容易。要做到“不思善,不思恶”,做到空、明、觉稳定,不容易。要直接做到无为的方法,不容易。所以就要透过一些很简单又有效果的方便法,协助大家逐渐的把基础打好,往这方面迈进。只要依着方法去练习,很快就可以有心得、有体验。这样才能够真正体验到《道德经》里面的高等智慧。

4.如果你的心没办法觉知那个小的点,没办法觉知这个全身,你只是放空,我就是空了,我与空相应啊。那个心是浮躁的,那个心是放荡、放纵,它不会稳定。所以要有根据地,觉察力从这个核心扩大、扩大。然后这个心要能够来到有定力、有明觉,你也才不会随着境界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