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淮南王劉安謀反,但爲何還未出兵就束手就擒了?

桃花島建別墅


說起淮南王劉安謀反,還是挺戲劇性的。而且淮南王這一支,三代人都在謀反:父親劉長、劉安、兒子劉遷,空有脾氣,沒有像樣的謀劃,謀反的都不大像樣子。

第一代淮南王劉長:

淮南王這一支,身世就很特別。劉安的父親劉長,是劉邦的兒子,也就是最早被分封的宗族王。劉長的生母趙姬本是趙王張敖(劉邦女婿)的美人,被獻給路過的劉邦,有了身孕。劉邦是在趙姬受張敖一案被牽連關進大牢自述有了天子骨肉,才知道還有這檔子事的。不過當時氣頭上沒搭理。

趙姬的弟弟趙兼拜託闢陽侯審食其告知呂后,呂后妒嫉,不肯向劉邦進言求情,審食其便不再盡力相勸。




趙姬也是個剛烈性子,生下劉長就自盡了。其實趙姬是個有政治頭腦的女人,她這是用生命要喚起他對自己兒子的愧疚和關注。果然,劉邦後悔了,劉長也因禍得福,在呂后身邊長大。正因為有這份養育之情,讓劉長躲過了呂后後來的大肆清楚劉姓宗族,也讓他把母親之死不敢怪罪呂后,而全轉嫁到了審食其頭上。

劉安也是個力能扛鼎的霸王,跟漢文帝關係好,總呼他“大哥”。文帝也是好脾氣,一再寬容他各種過失。直到劉安找個由頭,殺了審食其,然後跑去文帝那說:呂后殺人亂政反正都是審食其沒盡力勸阻,我這是為天下人去禍害。文帝不忍怪罪。

後來劉安在自己的封地上,跟閩越、匈奴各處聯絡,準備謀反。網羅朝廷罪犯,不尊朝廷法度,與天子一般配置,擅殺國相春,拒絕帝王賞賜,“南海人王織上書向皇帝敬獻玉璧,忌燒了信,不予上奏”等等罪行,被高到文帝面前。文帝最後在百官那裡爭取赦免了劉長的死罪,改廢其王位,劉長遣往蜀郡嚴道縣邛崍山郵亭。劉長大約是繼承了母親的剛烈,堂堂淮南王囚車受辱,絕食而死。




淮南王劉安其人:

劉安其實是個受上天眷顧的人。景帝時的七國之亂,他也想派兵摻和。結果大軍被淮相騙走,轉而支持朝廷。七國兵敗,劉安逃過一場浩劫。

而且劉安是一個文化人,“好讀書鼓琴,辯博善為文辭,不喜歡嬉遊打獵,很注意撫慰百姓,流譽天下。”咱們現在所讀的《淮南子》就是他主持下,讓賓客編纂的。我們現在所吃的豆腐還是他發明的。漢武帝對這位長輩也是非常敬重。多美好的生活!估計是見證了一次次的造反,他心裡也有點驛動,最後終於去幹了這種“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事。

說起來,這也怪漢武帝的舅舅太尉田蚡,偷偷跟劉安說:漢武帝沒有立太子,一旦他死了,不是您來繼承帝位,還有誰呢?從此以後,劉安就一直活在“有機會搶奪皇位”並且一直為此做準備的期盼裡。




淮南王劉安治家,禍起蕭牆:

劉安嫡子劉遷和女兒劉陵與父親是一條心的,只是這一對兒女不是善類。劉安的內亂就是從兒子劉遷身上開始起的。

劉遷自以為劍術了得,非跟武將雷被比武,結果被傷了就記恨。雷被借抗擊匈奴為藉口,“主動被罷官”,然後跑漢武帝那去告發。漢武帝沒有定劉安一族不尊詔令之罪,只是派人來詢問,削奪二郡。劉安覺得受辱,更加不安,加快密謀造反。

劉安還有個孫子劉建,劉建的父親是不被劉安待見的庶長子劉害,常被劉遷看不起。劉建私下結交很多人,想讓自己父親代替劉遷,被劉遷發現,大板子伺候了一頓,劉建心裡更加怨恨。劉建知道劉遷曾想謀殺來詢問的漢中尉,於是讓好友去長安向漢武帝告發劉遷。

審食其的孫子審卿還插了一手這事。審卿怨恨老淮南王劉長殺了祖父審食其,便向其友好丞相公孫弘添油加醋地告發淮南之事。

劉安看到劉建去受審,感覺謀反一事,已是勢在必行。



不得不說的伍被:

淮南王劉安的謀反裡,有一個人不得不說。劉安招募賓客術士數千,其中有一位伍被,才能出從,為其中冠首。伍被用昔日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其計而被迫自殺的故事諫劉安不要這麼幹,劉安憤怒的囚禁他父母三個月。


伍被不支持的理由是:1、天下平安無事,綱常皆在,國力在往上走。這是天時不備。2、有大將衛青,愛兵如子,兵士願效死力。除非有人刺殺衛青,才可起事。說白了,沒一個將領打得過衛青。3、劉安所說的能據守的三川險要,伍被都不認可。4、劉安的親信大臣中平素能指揮兵眾的,都已被天子下令收入獄中,無人可用。



伍被的造反流程餿主意:

伍被自稱是個“愚蠢”的主意,被劉安採納了。劉安依計偽造皇帝印璽,丞相、御史、大將軍、軍史、中二千石、京師各官府令和縣丞的官印,鄰近郡國的太守和都尉的官印,以及朝廷使臣和法官所戴的官帽。打算用這些偽造的政府文書,遷徙家產在五十萬錢以上的富豪,豪強,被赦免的犯人等等,去“朔方大捷”剛打下來的朔方城充實邊境,以此來製造民怨,再刺殺衛青,亂中竊國。這不就是後面漢武帝的政策嗎?我真懷疑伍被到底是哪頭的。

計策定完了剛動手了,劉安心裡沒底了!最後還是劉遷主動把預謀殺死朝廷中尉的罪自首背了,劉安正好也覺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罷手。沒想到,劉遷自刎沒死成,伍被也跑去自首。這下不用說了,淮南王謀反,人證物證俱全。




未出師,身已死:

“漢武帝便派宗正手持符節去審判劉安。宗正還未行至淮南國,劉安已提前自刎而死。王后荼、太子劉遷和所有共同謀反的人都被滿門殺盡。”

漢武帝本來愛惜伍被之才,最後“廷尉張湯說:“伍被最先為淮南王策劃反叛的計謀,他的罪不可赦免。”於是殺了伍被。淮南國被廢為九江郡。”



謀反如兒戲:

整體看下來,淮南王劉安他這一生在文學方面頗有成就,但就是如此謀國大事,只是個念頭的時候,就搞的全世界都知道了。送他一句孔老夫子的話,讓他知道他註定是要失敗的: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我是熱愛中華文化的現代創業人如是,熱愛中華歷史,易經文化,敬請關注如是。


如是史社


因為被揭發了!

――――――

註定孤獨的身世

個人的身世就像主人公劉安所信奉的道家思想的“道”一樣,是命中註定的,是受限制的,是自然而然的。如果不用道家的“無為”思想來解讀它,那麼將會陷入對上天的嘲諷,對命運的蔑視,對自己悲憫的糾結之中,怨天尤人、偏執驕恣,一不小心就會掉進無法自拔的深淵之中。

所以,劉安生來就是孤獨和忐忑的王子。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他的父親就是死後被孝文帝追諡為淮南厲王的劉長,是漢高祖的“少子”,孝文帝的弟弟,這也是孝文帝縱容劉長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的母親則是原趙王張敖的“美人”。

“高祖八年”,即公元前199年的時候,劉邦在攻打韓信經過東垣縣(後漢高祖改其為真定縣,今石家莊市古城村附近)時,趙王為了討好劉邦,就把趙姬即劉長母親獻給了劉邦。當晚趙姬就和劉邦一番雲雨,並懷有了身孕,“得幸上,有身”,即劉安的父親劉長。後來因貫高等人的謀反事件也一併抓了趙王張敖,厲王劉長的母親因為是趙王張敖美人的緣故也被牽連進去,入了獄,“盡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王即趙王張敖。當時趙姬雖被劉邦臨幸,但在名分上卻還是趙王張敖的美人。而後,劉長母親在獄中生下了劉長,就自殺了,“恚,即自殺”。官吏把小劉長“承”給了劉邦,劉邦就把劉長託給呂后來養。

就是說劉安的父親劉長從小是在單親家庭下成長起來的,但又比現在的單親家庭潛伏著更大的危險。首先,作為父親的劉邦給不了他太多的父愛,劉邦有八個兒子,“高帝八男”,而且由於劉長母親的緣故,他更加不被親人看好,而且還要整天承受兄弟的排擠;其二,呂后的陰鷙,如果不是劉長的乖巧和低調,憑呂后的手段劉長又怎能逃得過呢?當然,這種乖巧和低調應當是劉長為了活命而做出來的,他一直在潛伏著;其三,劉長的“為人剛”,這也勢必導致他容易得罪人,在這個皇權為威為強的時代,作為一個皇子又怎能因性格上的缺點到處樹敵呢?所以說,劉安的境地應該是比單親家庭更加淒涼,是在沒有關愛和親情下成長起來的,以致最後劉長反叛,“為人剛”的性格致使他絕食而死,“乃不食死”。

說這麼多來講劉安的父親,是否頭重腳輕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這個三綱五常,皇權、父權、夫權等佔領思想意識的社會,父親的影響至始至終是任何人甚至母親都無可替代的,“不求守長陵,而求之真定,先母后父,不誼”,長陵是劉長的父親劉邦的陵墓,而劉長的母親葬在真定,就是說如果把母親放前而父親放在後面,是不義的。

那麼我們肯定劉長對劉安的影響是至深的。我們知道孝文帝在位時是很嬌寵劉長的,因為當時除了孝文帝的下一代,厲王劉長可以說是文帝最親的人了,文帝對厲王處處的忍讓和放縱,但最後厲王劉長還是死了。

當然,劉長是必須死的。首先,對孝文帝不敬,“驕蹇,數不奉法”,“與上同車,常謂上‘大兄’”,偶犯一次還可原諒,一而再,再而三,就未免有些過火了;其二,反叛之罪,這是古時最大的罪名,可謂大逆不道,誅族也嫌輕了些,這是劉長的最大錯誤;其三,孝文帝的“陰刻”,從周勃下獄我們可以看出孝文帝其實也是心思很重的人,不是那麼容易讀懂的,孝文帝雖然數次饒恕厲王劉長,也不過是在顯擺自己“以孝治天下”罷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劉長犯罪後,袁盎當時也給孝文帝上諫,“淮南王為人剛,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霧露病死,陛下為有殺弟之名”,而以孝文帝的才智不可能聽不出這句話的意思的,但文帝卻沒有聽從袁盎的,就是說孝文帝寧可揹負殺弟之名違背不孝之名來除去劉長而後快,因為這比親手殺他來的更加有利,果不其然,厲王劉長絕食而死,而文帝為了擺脫不孝的罪名,就逮捕“傳送淮南王不發封餽侍者”,將他們斬首示眾,由此可以更加確定孝文帝的深沉多寡。

所以劉安從小就得揹負著背叛的壞名聲,還有殺父之仇。古時父為綱,負債子償,即使沒有受到連坐,這種大逆不道的名聲又如何絕於朝廷百姓內外呢?至於殺父之仇就更加遙遠了,除非做了皇上,否則仇何以報?如賈誼的諫書上說:“淮南王之悖逆無道,天下孰不知其罪……今奉罪人之子,適足以負謗於天下耳。此人少壯,豈能忘其父哉!”劉安的言行舉止也就必然萬分小心了,否則一有不恰當之處,本已眾矢之的,最後必然無容身之地了,內心幽怨,舉步維艱,何其忐忑。

劉安還有三個弟弟,在孝文八年即公元前172年,因為孝文帝憐惜淮南厲王的緣故封他們四個都只有七八歲的小孩為侯,“封安為阜陵侯,勃為安陽侯,賜為陽周侯,良為東成侯”。這麼小的年齡就父死,兄弟分離,所以更加確定了劉安的孤獨,孤獨寂寞之心無不充斥著兒時的成長。

在孝文帝十六年即公元前164年的時候,孝文帝因為一首民間歌謠——一尺布,尚可縫;一斗慄,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而把劉安及其兩個弟弟封於淮南王故地,當時東成侯劉良已經死了,且沒有子嗣。劉安為長子,所以襲淮南王。可見劉安之所以為淮南王是因為受他的叛逆父親的“父蔭”,或說是孝文帝的虛榮心和愛面子。因而,劉安淮南王爵位的得來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只是皇命難為,皇帝的一次做戲罷了。得到這個王位沒有鮮花和掌聲,只是一張冰冷的王位椅子。

英雄不怕出身單薄,志氣高也無妨,就怕出身豪門貴族,才氣天賦又是無絕,然卻在陰暗心態的夾縫下走過來,總覺志氣難舒仇難伸,饒是鬱悶不發卻似死乾柴烈火一般,就差一蕊火引子了。淮南王是孤獨寂寞的,或許人們記住的更多的是他的博學多才和在文學上的成就。

博學多才的主編

劉安不像他的父親劉長“力能扛鼎”,而是“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

他賓客眾多,“陰結賓客”,我們暫且不計較他廣聚賓客的動機,但一個沒有人格魅力和才華的人又怎麼可能讓人依靠呢?

他著述頗豐,可謂立萬世遺產。“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為《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書,亦二十餘萬言……使為《離騷傳》……又獻《頌德》及《長安都國頌》”,這些書是他作為主編來編撰的,這個編撰團隊以劉安和他的賓客為主,賓客中以“八公”為主,著述主要都是反映劉安的思想核心的。

他們工作的程序,先是劉安與八公“共講論道德,總統仁義”,也就是一個策劃組織的過程,先策劃討論主題,然後分工執筆。不幸的是著述雖豐,但大多散佚,僅存的就是現在所謂的《淮南子》,其原名《鴻烈》,即上面所說的《內書》二十一篇。從《淮南子》全書看來,最後成品應是由劉安潤色加工完成的,以使主旨和思想相統一反映劉安的思想。

古時百家爭鳴,有儒、道、墨、法、陰陽、名、雜、農、小說、縱橫家等派別。劉安則屬道家,《淮南子》以道家思想為核心,雖兼容其他各家著作但我們還是把它看成是道家作品。卷二十一《要略》中,“觀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權事而立制,度行而施宜”,可以看出劉安心中博古通今,可容萬物之境。

“道”是《淮南子》抑或說是劉安最基本最高的一個思想。所謂“道”,“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太上之道,生萬物而不有,成化象而弗宰”,就是說“道”是萬物之源,是無意識自然而然存在的,“道”是萬物發展的一個總的規律並制約著萬物的發展變化,跟我們現在高中政治上講的“物質”有點類似。

說到道家的思想,我們最先想到的一般是道家的“無為”思想,《淮南子》也繼承了道家的這種“無為”思想。那劉安的“無為”是否是老子的“寂然無聲,漠然不動;引之不來,推之不往”呢?當然不是,而是“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慾不得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權自然之勢,而曲故不得容”,“為民興利除害而不懈”,就是說人要發揮自己的才華和主觀能動性,積極進取,不要私心太重,應當對百姓有所作為,即在其位謀其政,然後建功立業。而不是老莊的消極無為思想,而是積極的無為思想。這從劉安後來的反叛事件也可以看出來他的內心對於有所作為的渴求。

得道昇天的人給人的印象是文質彬彬,白衣襲身,超脫塵世不食人間煙火之色,這也是老莊給我們的印象。據晉朝葛洪的《神仙傳》卷六所述,淮南王劉安最終也得道昇天。“取鼎煮藥,使王服之,骨肉近三百餘人,同日昇天,雞犬舐藥器者,亦同飛去”,這也是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當然,這是野史,不足信。但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劉安的才學過人,博聞強識。

劉安喜好黃白之術,也就是所謂築爐煉丹,而丹沒練成,竟然製成了豆腐。所以劉安被尊稱為豆腐鼻祖,“八公”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名聲。豆腐至今仍為大家喜歡的食品,後來興起的臭豆腐更是“名揚天下”,古時候的窮苦百姓應該是很感謝劉安的吧,為不用終日吃青菜蘿蔔而高興了。

起初,憑藉皇叔的地位和才學,劉安是很得漢武帝劉徹的讚賞的,“每宴見,談說得失及方技賦頌,昏漠然後罷”,一大早拜見皇上,談天說地、古今得失、技藝詩賦一直到晚上才停止。劉安的才學和思想無可辯駁,但他卻不會審時度勢,他以為他的思想“置之尋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就是說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但時不我待,漢武帝劉徹為了統一大業,開始實行“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國策,這就與劉安的道家思想相排斥,也是導致兩人關係的破裂和劉安後來的造反。

註定失敗的反叛

造反是需要理由的,不管是於內還是於外,否則將會揹負大逆不道的臭名,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說服自己能永不回頭的走下去,甚至萬劫不復,對於百姓你也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來讓他們相信跟你造反將會有更好的日子等著他們。

劉安造反也必須要有理由的:首先,是天意,“彗星竟天”,古代人反叛舉事大都會借用天的異象來炒作,必須造出一個天命不可違的理由來使信天命的群臣百姓相信此舉乃是天意,“先吳軍時,彗星出,長數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竟天,天下兵當大起”,就是說之前吳軍起兵的時候彗星出現只長几尺,而現在彗星連天,天下必有大的亂事,這是劉安心動的很大的原因;其二,武安侯的讒言,“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公車一日晏駕,非大王當誰立者”,就是說皇帝當時還沒有太子,淮南王是劉邦的親孫子,而且以仁義行天下,等到皇帝駕崩,皇位就是淮南王的了,當然這只是武安侯對劉安溜鬚拍馬的伎倆,只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劉安竟信以為真了;其三,父仇父志所累,大家都已經知道,劉安的父親劉長是因反叛而死的,歸根到底是因為皇帝的逼迫,即使已經改朝換代,劉安仍把父親的死歸結為現在的皇帝,而且父親的志向在前,他又怎能不如此行事呢;其四,道家思想的影響,之前我們已經說到,劉安把老莊的消極無為的思想發展到積極無為的思想,認為必須有所作為為百姓建功立業,但他的思想與漢武帝劉徹推行“獨尊儒術”的國策相矛盾相對立,就似英雄無用武之地了,所以他必須自己找一條路來走,這也是劉安反叛的根本原因。

劉安是一位好的文學主編,但不是一位好的炒作者,否則天有如此異象,竟沒有多少人知道呢?所以劉安反叛也是必然失敗的。

首先,沒有窺清時勢, “被竊觀朝廷之政,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長幼之序,皆得其理,上之舉錯遵古之道,風俗紀綱未有所卻也”,而且“南越賓服,羌僰入獻,東甌入降,廣長榆,開朔方,匈奴折翅傷翼,失援不振。雖未及古太平之時,然猶為治也”,“當今諸侯無異心,百姓無怨氣”,就是說天下生平,四海臣服,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造反的理由和機會;其二,門客的反叛,門客雷被與淮南王的兒子有矛盾,後遭淮南王的罷免,懷恨在心,相互為敵,門客伍被,曾力勸淮南王不可反叛,而後卻也為淮南王的反叛出了很大的力,但最終為了私利還是臨陣倒戈,舉報淮南王了;其三,孫子的不孝,淮南王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劉不害,次子劉遷,但淮南王不喜歡長子劉不害且沒有封不害為侯,不僅沒立不害為太子繼承他的王位,且沒有封不害為侯,而且劉遷等人也對他不好。劉不害的兒子劉建“材高有氣”,一心想為父親報仇,把反叛的事情給捅出來了,當然這其中還有闢陽侯的孫子審卿為了報爺爺的仇從中作梗。

這樣的種種理由也就勢必導致劉安的失敗,劉安是一個好的文學家和食神,但卻不是一個政治家。

劉安的一家是悲劇性的,父子兄弟三人前後造反,但卻都慘淡收場。父親淮南厲王劉長造反被揭發,絕食而死;自己造反同被揭發,自殺;弟弟衡山王劉賜造反也被揭發,自殺而死,父子三人的命運如出一轍,殊途同歸。劉安的奶奶趙姬也是自殺而死,一個家族就像得了遺傳病一樣。

劉安的歷史形象應是一個反叛者,文學形象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文學主編,民間形象則是豆腐的發明者即豆腐鼻祖。

劉安,一個幽怨、孤獨、悲情、才華橫溢的諸侯王。


令狐菜栗子


劉安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他是豆腐的創始人,劉邦的孫子,淮南厲王劉長的兒子,淮南子就是他著寫的。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途中絕食而死。劉安為長子世襲為淮南王,才16歲,他是西漢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聰明好學,善文好樂,也算是發明家,創造了豆腐,熱氣球理論的實踐者,用艾燃燒將雞蛋殼浮於空中。淮南子這部著作包含了政治,哲學,倫理,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等等,他非常的迷戀道理學說,煉丹術,追求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鼓勵生產,體恤百姓,得到了大家的青睞和喜愛。



公元前122年,漢武帝以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派兵去了淮南,劉安被逼自盡。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劉安的道家的無為而治屬於天差地別,劉安廣邀賓朋進行思想的碰撞,積蓄一些反叛的籌碼和力量,劉安的造反還沒有實施,就被門客雷被告狀,以及伍被,劉建的告密扼殺在襁褓中。



劉安招攬的門客中,有八個人很有才華,分別為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晉昌,雷被是一個劍藝高超的人,與淮南國太子劉遷的比試中,錯手傷了太子,在淮南呆不下去了。雷被又向劉安請求跟隨衛平打匈奴,劉安聽後,起了疑心,把雷被給辭退了。雷被懷恨在心,跑到了長安城去告劉安的狀,漢武帝正忙削藩,剝奪了劉安的封地。伍被則是勸誡劉安不要反叛,劉安拿出陳勝,吳廣起義例子來譏諷他,伍被感覺劉安不採納他的建議,只好去朝廷密報劉安的密謀叛亂之事。孫子劉建因為自己父親劉不害很少得到劉安的寵愛,沒腦子的劉建居然跑到長安告狀。目的想陷害太子劉遷,讓自己父親成為淮南子,沒想到讓自己的爺爺劉安走上黃泉路。


冠希論壇


打開百度搜索劉安二字然後搜索的結果是淮南王劉安西漢皇親宗室,西漢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道家、還是西漢的發明家,總之一句話這位爺他是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這種他不適合幹這樣的買賣就適合搞個發明,玩個詩詞歌畫的什麼,不是有句話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嗎?”可這位爺偏偏就跟造反槓上了不務正業非要玩個副業……造反!要知道這位爺為啥有這愛好,大家跟我往下看。


劉安是個有故事的人,劉安是第二代淮南王第一代淮南王是其父親也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劉長,這個劉長是高祖皇帝最小的兒子又是漢文帝劉恆的異母弟弟。劉邦在剿滅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亂後奪其封地廢其王號,把淮南王這個爵位封給了他最小的兒子劉長。這個劉長絕非省油燈他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在文帝劉恆時期仗著文帝對自己的寵愛驕橫跋扈目中無人,直到最後竟然想覬覦帝位想玩起政變這單生意了,最後可想而知落的個絕食身亡的結果。可以說劉長就沒給他兒子劉安起個表率的作用,劉安最後造反完全是跟他爹學的有點給他爹報仇的意思。

前面說了劉安是個有文化的人算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通病是普遍理論知識全面實踐能力欠缺,劉安就是這樣的人造反搞的人盡皆知。人家造個反都是偷偷的進行的這位爺偏偏怕別人不知道,見人就說我要造反我準備當皇帝。還有就是你說就說唄!你要想造反就拿出點具體的計劃和實際行動來可這位爺是光說不練,說的多了問題就來了。劉安手下有位大將軍叫雷被,雷被因為與劉安的兒子劉建因為練劍的事發生點摩擦,按理說這是小事可劉安護犢子把雷被炒了魷魚沒了工作的雷被那叫一個氣,雷被一氣之下就把劉安要造反的事給大boss 漢武帝劉徹說了。劉徹豈能容忍當時就發兵征討劉安,劉安這個知識分子哪經歷過這事啊當時就慫了束手就擒。


二蛋哥讀歷史


一、淮南王劉安是文人,按現在的說法是知識分子,劉安好讀書鼓琴,不喜馬上馳騁,他有著名的學說《淮南子》一書。劉安的父親劉長就是聚徒黨謀反,而後發配途中鬱悶絕食身亡,說來搞笑,劉長聚70人謀反起事,這也見怪了,現在輪到劉長的兒子劉安,他常常怨恨其父之死,常想反叛朝廷。

二、劉安這個家庭不具備弄刀舞劍的能力,他還一味的想謀劃反叛,首先讓自己的聰敏女兒劉陵去長安刺探朝中內情,而後又於伍被查看地圖、部署路線,其實劉安就是一個書呆子,伍被從一開始就極力反對劉安的圖謀不軌。這樣的大事劉安的內朝就有分歧,他的謀反肯定不會成功。

三、劉安的兒孫們也是無能之輩,在反叛起事中亂上添亂,太子劉遷在與雷被學習劍術中誤傷太子,太子動怒,雷被恐懼,逃往長安,劉安的另一個兒子劉不害與子和太子不睦,弄的告發朝廷,漢朝丞相公孫弘已經懷疑劉安的謀反,從而追究審問,於是乎事未發而端末露,書呆子氣的淮南王劉安只能提前自刎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