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出生所要经历的第一个礼仪:诞生礼

门道提醒:农历正月十八

门道君记得自己小侄女出生的时候,家里人分外的开心;特别是周岁“摸摸”("摸摸"是小孩要坐在一只小石臼上,意为坐石头上就有饭吃。),门道君感觉小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有很多礼仪,现在的我们没有那么复杂,可是古时候孩子出生时间非常大的事情,今天就给各位看官说说诞生礼。

诞生礼是中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多在小孩出生三天后举行,不同地区、民族形式多有不同,从刚出生洗礼开始到宝宝周岁抓周,一般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狭义的诞生礼指庆祝诞生使用的礼品,一般是新生儿家人摆酒宴准备分发给亲朋好友的礼盒,每个喜颂礼盒包含有喜蛋、喜饼、喜糖等,应邀的亲朋好友视具体情况也会送轻重不同的礼物,礼物大多是小儿用品和产妇营养品。

每个人出生所要经历的第一个礼仪:诞生礼

出生礼被称为"摇篮边的礼仪",世界许多民族的出生礼都与宗教密切相关,但华夏民族的诞生礼仪更多的带有儒学和世俗的色彩。可以说,华夏传统的出生礼,是儒家礼义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产物。弄璋、悬弓等,礼义色彩浓厚,洗三、抓周等世俗风格明显。随着儒学的式微、世俗的扩张,和其它华夏传统礼仪一样,传统出生礼在发展过程中整体上呈现俗进礼退的趋势。儒家赋予了出生仪式类宗教色彩,庄重、优美、寓意深刻是其优点,但同时,又有宣扬男尊女卑等不良伦理的呈现;世俗将出生礼回归生活,亲切、欢乐是其所长,但同时又走向了庸俗、愚昧和肤浅。

每个人出生所要经历的第一个礼仪:诞生礼

到了当代,社会将生命礼仪进一步异化,仪式表达的传统意义正在被彻底颠覆,正在逐渐演变成为积累财富、养蓄人脉、编织社会网络的工具。传统的生命礼仪徒具空壳,一些礼仪消失了,另一些"礼仪"却被迅速制造,婚丧嫁娶之外,乔迁、升学、入伍、升职......不愧是"礼仪之邦"的传人,这种文明"继承创新"的本领似乎与生俱来,可悲的是,"承"的是残缺不全的"礼仪之邦","传"的更是奇形怪状的"利益之邦"。

每个人出生所要经历的第一个礼仪:诞生礼

传统出生礼已经被彻底异化,劣质的成分被无限地放大,积极、健康、优美的元素已经非常稀薄。出生礼已经成为了人际关系的骚扰者,成了让很多人不胜其烦的负担。真正优美的民族特色已经基本无处可寻,虚假的、庸俗的"传统风格"却异常顽固地被代代传承。

每个人出生所要经历的第一个礼仪:诞生礼

复兴传统出生礼,理应将其回归礼仪本身,回归为对生命的真切祝福和对为孩子的幸福祈祷,一些庸俗的社会人伦风气,不应该继续传承,出生礼对人们造成情感和物质压力也理当卸去。我们认为,出生礼不应该迫使人们去攀比金钱的多寡和礼物的贵贱,出生礼仪的耗费应遵循节约、适度、以自己家的耗费为主的原则,原则上,不宜接受他人的礼金,提倡一种真诚祝福、淡薄物质的礼仪态度。同时,出生礼应该增强礼仪成份,把握好生活欢愉的分寸,回归华夏民族的本真和特色。

现今的大多数人已经慢慢讲将很多礼仪忘记或者变得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悲哀;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那种东西流在我们的血液中,门道君相信,中华礼仪,会再次回归本质,继续流传。更多精彩文章,关注门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