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谱(七)—他们祖籍河南商丘,浴血杀敌,牺牲于抗日战场

1、黄德兴

黄德兴(1903—1943)河南商丘永城人。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陆军第51军114师师长,曾参加保卫淮河及徐州大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四三年十月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海凤阁

海凤阁,出生于1909年2月8日,回族,1928年初,海风阁入冯玉祥在开封办的无线电学校,年底毕业,到冯玉祥西北军鹿钟麟部搞电台工作。1930年中原大战,10月上旬,冯残部退往晋南、豫北一带,其十四师驻新乡,海风阁任该师电台报务主任。10月下旬,蒋介石重金收买了冯部将领孙连仲,将其所辖之十二、十三、十四区、十五各师开往山东济宁地区,改编为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十四师被编为二十六路军二十五师七十四旅,海风阁仍任报务主任。

抗日英烈谱(七)—他们祖籍河南商丘,浴血杀敌,牺牲于抗日战场

1931年12月14日,海凤阁和40多名无线电通信人员投奔了红军。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2月海风阁随军参加了东征战役,完成了通讯联络任务,5月随军返回河西后,他被调到中央军委通讯联络局的无线电台大队。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海风阁调任八路军总部通讯科科长兼通讯营长、无线电台大队长,负责整个八路军总部的通讯联络工作。

1942年5月,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在南艾铺遭敌合围。海凤阁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

3、郑廷珍

郑廷珍(1893—1937),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独立第五旅少将旅长,追晋陆军中将。1893 年出生在河南商丘市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1917 年加入冯玉祥将军的第十六混成旅,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直至第三十二师副师长、独立第五旅旅长等职。 1930 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结束后,郑廷珍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 受梁冠英的第二十五路军节制。

抗日英烈谱(七)—他们祖籍河南商丘,浴血杀敌,牺牲于抗日战场

1937 年7 月,“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郑廷珍将军义愤填膺,多次向南京政府请缨上阵。1937年10月11日,日军主力逼进忻口一线,郑廷珍率部坚守中央阵地(南怀化(今河南村)高地)。16日凌晨,反攻开始。郑廷珍指挥部队继续前进,突然遭到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郑廷珍将军当场英勇牺牲,壮烈殉国。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赠为"陆军中将"。1983年6月,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4、鲁雨亭

鲁雨亭(1899年11月18日-1940年4月1日),原名鸿逵,字羽亭, 1899年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县山城集,1915年春,考入河南法政学堂。1918年秋,考入开封军士学校。1920年鲁雨亭毕业于河南开封宏威士官学校,曾先后担任河南陆军和建国豫军掌旗官、军法官、军法处长、武安县县长、国民党四十一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军长代表、永城县长等职。

抗日英烈谱(七)—他们祖籍河南商丘,浴血杀敌,牺牲于抗日战场

1939年8月创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并担任总队长,开辟了夏永砀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1日在芒砀山李黑楼阵地鲁雨亭带领部队与日寇展开殊死的血战,终因寡不敌众英勇殉国,时年41岁。

5、贾兼善

贾兼善,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乔楼乡小贾楼村人。1938年,他在省立淮阳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他受中共豫东特委指派到沈丘县开展工作,并随之建立县委,任沈丘首任县委书记。1940年5月,他调任中共永城县委副书记。7月,他奉豫皖苏区委指示,到宁商柘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宁陵县委,先后任宁陵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和宁商柘中心县委书记等职务。1941年春,他因叛徒告密被捕。1942年5月,贾兼善被日军杀害,时年24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