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8+8写成乘法算式只能写8x5不能写5x8吗?小学数学为何这么死板?

给力大象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特别强,特别严谨的学科,不像语文一句话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同义词的存在,所以对于上面的回答,我觉得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8×5,表示8个5相加。并不是数学的死板,还是一种必须的规范性。我们从小就学习写字,而且要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书写,老师上课也会强调书写的规范性,英语的字母也是一样的,书写都有一定的顺序,就是这个道理。



这道题中8+8+8+8+8表示5个8相加,如果写成5×8则表示8个5相加。所以两个式子的结果虽然是相同的,但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数学中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所以,我们需要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规范性和严密性。


逗你学


5×3引发的争议。

起因是一个美国三年级学生数学试卷,题目是用累加的方法解决问题5×3。考察的也是对乘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写出5+5+5被判错(红圈)减一分,老师给出的正确答案是3+3+3+3+3(黄圈).如下图。

补充:可能很多网友看不明白,先普及下,美国教乘法含义是和我们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拿5×3来举例

中国乘法含义:5+5+5 → 3个5相加 → 5×3

美国乘法含义:3+3+3+3+3 → 5个3相加 → 5×3。

结语

就个人来讲,还是支持严格区分。但要讲清楚两个因数变化位置不影响结果。如下图。

① 按行累加

② 按列累加

③ 行列转换(旋转90°)来理解两种含义互换。

欢迎多多赞,转,评支持原创精品回答。

关注头条号,学习更多好玩的数学知识。


一学堂王老师


我曾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那个问题,才能更好的回答这个提问,我先把我当初的那个回答复制在下方,以便更好的理解,如果没耐心,也可以跳过。

我们太注重于计算的结果,但却忽略了对四则运算的认知

由于我们有九九乘法表,所以导致在运算乘除法时,其计算结果都是基于九九乘法表而背出来的,当然不止限于9x9之内的计算,而是所有乘除法,举个例子,我们计算17×13,如果用手算,会列竖式,用13的个位3乘17,得51,再用13的十位1乘17,得17,然后再用51的1做结果的个位,用51的5加17的7,得12进1保留2,17的1为结果的百位,加上进位1,最终结果是221。你会发现,整个的计算过程还是靠九九乘法表背出来的,我们做的工作,只是机械的套用竖式的计算形式而已(其实竖式的计算形式也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性质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我在这就不说明了)。但实际上17×13的运算是什么样呢?它代表13个17相加,正确的运算方式是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221。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

可是有人问,这不是更麻烦了吗?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仅仅从计算的效率来说,这确实不足取,确实九九乘法表计算效率更好。可是如果从对运算的理解来说,九九乘法表却不容易帮助理解。还拿上述的例子继续说,通过对17×13的还原,我们会发现,所谓乘法,就是数字的累加,其实就是加法运算,而除法运算,作为乘法的逆运算,其实也是加法的逆运算。而所谓的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其实就是一个数加另一个数的相反数,其实还是加法,所以综上所述,所谓的四则运算,其实就是加法运算,减乘除只是加法的其他计算表现形式。

但如果只注重九九乘法表,只注重计算效率,就会认为加法就是加法,乘法就是乘法。这在数学思想上就是不对的。

对四则运算认知的不足,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管他什么认知不认知,不认知这些,照样能计算出来,没什么大问题。但是我想说,如果连这个基础都认识不清楚,那么对数学的学习就很难进步,有的人数学学的很好,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学的这么好,其实就是他潜移默化之间,明白了这些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当然基础数学思想不只有四则运算的认知),而有些人数学无论怎么学,都不行,其实就是连最基础的数学都没弄明白。我单单提一下对四则运算认知不足的后果。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对高等数学不理解,他们很难弄明白级数的概念,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积分函数能分解出多项式,他们看泰勒公式就像看天书,他们很难明白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含义……这些种种不理解,其实根源就是,他们把运算分割了,认为加就是加,乘就是乘,或者即使知道,但却忽略了。为什么会忽略?因为计算直接靠背就行。这可能是很多大学生学高数费劲,很多老师讲课也费劲的原因之一。

当然,没有批评中国教育的意思,而且客观的说,中国基础教育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我指出的问题,只是从认知方面进行的分析,如果从效用上分析,九九乘法表就有其天然的优势了,如果中国的教师,都能既注重效用,又注重认知,把这些都综合起来,那么一定会更好。

上面这段粘贴的是我当初的回答,作为回答这个问题的背景吧。对于乘法,其实就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8×5和5×8,虽然计算的结果相同,但是代表的数学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之后所谓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都是基于计算而提出的。8×5不能写成5×8,这不是死不死板的问题,而是一个最基础的数学认知问题,他考察的不是计算,而是对四则运算乘法的认知。如果你对我粘贴的部分进行阅读了的话,就会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其中的含义了。


教育有话说


我想这不是学校、老师死板,而是数学的严谨!虽然8*5同5*8的结果一模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乘数,什么是被乘数以及乘和乘以的区别。


所谓被乘数就是乘法中被乘的数字,放在乘法符号前面,而乘数是用以乘的数字,放在乘法符号后面,两者统称为因数

乘和乘以的区别则是指示哪一个才是被乘数。x乘以y,x是被乘数,x乘y,y是被乘数。

这可能有些晦涩绕口,举个例子吧:a*b。

这里面a是被乘数,b是乘数,读作a乘以b,或者b乘a,表示有b个a相加。

倘若反过来,b*a,则意义完全相反,是a个b相加!读作b乘以a,或者a乘b。

所以题主的五个八相加,只能写成8*5,读作8乘以5!否则,意义就完全不对了。


我想很多人都觉得这很麻烦,明明结果都一样,还搞这么多名堂,纯粹是多此一举的事情,但数学概念就是这么严谨,容不得半点歧义!

把这个知识点延伸开,到除法,除和除以的结果就天差地远了。


请叫我树先生


我是翼翔老师,教育是我的主业。

在目前的教纲中,这两个写法都是被允许的,答案确实是两个空。

这个问题,注定会引发热议。

原因有二:

1、和以前我们小时候学的不一样。

2、有些工作,明确的要求注意乘法中数字的位置。

那么,为什么现在要修改教材,数学不是讲究严谨的吗?这样修改过后,明显让人感觉不严谨了嘛!


第一点:绝大多数工作和生活中,不需要区分乘法中数字的位置

以前的教材,是有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而现在教材,统一称为乘数。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到乘法的时候,一般很少考虑位置的先后。


第二点:一个乘式,可以表示两种意义(和以前的教法不一样)

比如:8+8+8,可以写成8*3,也可以写成3*8,这在新教材中都是被允许的。

同时,在没有应用情境的情况下,一个乘法算式可以代表两种意义:

8*3,既可以代表3个8相加,也可以代表8个3相加。

但在实际情境中,需要孩子知道算式的具体含义是代表几个几相加。

下面看教师用书中这段说明:(注意理解各数的意义,但是列式不分先后)

最后,最好在此提到一下历史教法:以前的教法中,8*3只能代表一个意思,3个8相加,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对知识的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但是不做强制要求。

第三点:很多孩子在学习乘法中,对于乘数和被乘数的识别感觉到非常困难

大家应该都有经验,我们以前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经常会为搞错数字的先后感到苦恼。所以,在考虑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影响很小,现在把这个内容降低难度,达到一个减轻孩子负担的目的。

第四点:方便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交换律

在学习乘法口诀和交换律时,可以比较容易让孩子们理解。

看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同样多的小球,我们根据以前的规范:

横着看,得出6*4=24

竖着看得出:4*6=24

所以可以理解出交换律,6*4=4*6,都可以用四六二十四来记忆。


综合以上,目前所用的教材,提及乘法的意义,乘式代表的意义。但是,对于乘数和被乘数的说法,已经改成了都是乘数。

对于以后工作中,如果要运用到乘数和被乘数的概念时,可以稍微学习一下即可。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这是一种规范,但也是错误的规范。


5个8相加,为什么不能同样是8个5相加?

强调过程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保证人在规范的条件下获得结果,而我们所说的规范条件,其实就是合法、符合道理、符合道德。除此之外,任何形式逻辑都不应该作为思维的束缚。

5个8相加的结果是40,8个5相加的结果还是40,用两者方法都能得到同样的结果,而这也不涉及到法律、道德、道理的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有人说5个8相加只需要做四次加法,而8个5相加却需要做7次加法,所以,5个8的运算速度更快。

这也是一个比较荒谬的结论,数理上的速度,并不代表物理上的速度,每个人的大脑不同,在处理信息时采用的方式也不同,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按照个人最佳方式来,而不是按照数理上认为的最有效方式。举个简单的现实例子,看下图。

黑线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而红线呢?却是速度最快,因为人游泳的速度不可能比跑步快,更何况还要顶着海浪。如果一定要按照数理上的最佳方式,可能救援者就仅仅晚到十几秒,落水者已经淹死了。

美国内华达州有个案例很火,一个母亲告幼儿园教会了自己孩子“o”是一个字母,结果母亲胜诉了。

这件事儿看起来很荒谬,很多人认为学校帮助学生知道字母“o”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们不妨看看那位母亲的申述主张,她说:我的孩子再知道“o”是字母,并指导这个字母的读法之前,她会把这个字母想象成鸡蛋、想象成轮胎、想象成一切可以是圆形的东西,但是她现在只是知道那时字母“o”。

为什么当地法院会判这位母亲胜诉,因为母亲拿出来法官不能拒绝了理由,那就是学校剥夺了孩子的想象空间,更抑制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的教育中有很多问题,其中最令人无法接受的就是教条主义,一个结论只能对照一个过程,如果出现另一种方式,那就必然是错的,这就是对孩子数学天赋的抑制。教育者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享誉世界的中国数学家里面,只有华罗庚和陈景润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为什么苏步青、陈建功、陈省身都是从国学回来的?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之后,一个世界级的伟大数学家都没有培养出来,就是因为这样教条主义,导致很多有天赋的人,必须要出国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想想华罗庚和陈景润,我们伟大的民族几亿人口里面才出现两个,这是什么概率?

不能否认特定领域5个8和8个5之间存在区别,但认识的方法不应该是教条的,否则就是失败的教育。

我们强调获得结果可以用任何方式,前提是不能违法法律、道德和道理。如果只是过程的学习,并且一定要强调5个8和8个5之间存在区别,那就要拿出来道理,不要硬性规定。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之所以1+1=2,是因为在这个算式里面,1被赋予了作为最低整数单位的特征,但在这个特征之下,也会有其他的答案,比如24,因为两打啤酒是24瓶。

做规范没问题,但教育者也需要自己先把问题搞明白。当一个孩子面对5个8相加的时候,他习惯性把8写在后面,然后再去查个数写在前面,这有问题吗?

有些人说数学是严谨的,所以必须这样。这话怎么这么像键盘侠说的?数学是严谨的定理化的严谨,不是教条化的严谨。那么多聪明的老师在,谁来说说8*5写成5*8违反了什么定理?


总结一句:教条就是为了省事儿,规矩定下来了,就不用解释了,这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


补充:统一回复一些问题,以正视听

其实从头到尾说的就是避免思维僵化和教条主义,并且明确说了在法律、道理、道德、定理之外,任何情况都不能作为孩子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束缚,否则就是对孩子天赋的扼杀。

而一些人留言说工程、算法等等领域必须要规矩,请问有人说这些领域不要规矩吗?上面说的四点要素不是已经涵盖所有必须遵守的规矩了吗?一个刚刚学习乘法的孩子,到底应该用哪个领域来束缚他?工程?计算机?航空航天?还是大家认为那些所有高端的领域?

对于基础数学来说,5*8和8*5,已经没有乘数和被乘数的差别了,教育领域已经把这个规范取消了,因为这个规范是教条的。竟然还有人说两者之间有区别,这不是僵化啊,这是墨守成规啊,这是刻板印象啊。拿成人的思维去约束孩子,那我们更不能出影响世界的伟大数学家了,因为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世界级的伟大数学家了。

关于红绿灯,刚才说了,四大元素必须遵守,但差别在于你要去哪儿啊,要是去马路对面,当然要等。要是去斜对面,最好是先走另外一条绿灯的路,这还用探讨吗?

有人反驳我字母“o”的案例,真心觉得这没什么好说的,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孩子是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最重要的阶段,这里也叫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所以美国那个地方法官才会认可家长的主张,认为幼儿园是有错的。因为大家都明白,如果让孩子晚两年知道字母“o”的含义和发音,并不会影响孩子认识字母“o”和掌握语言。就像我们的汉字一样,一共有十万词组,其中大约四五万常用词组,这点儿字儿两年还学不完么?更何况跟我们汉语言相比,是那么浅显的英语。

这段文字我特意放在最后,而不是放在前面跟他们开撕,因为我知道急于反驳他人的人,是没有耐心看到最后的。相反,和我有着同样理解,同样是反对教条主义和思维僵化教育方式的人,更愿意接收到这最后一部分信息。

还是那句话,无论是数学,亦或者是其他科学,都要保证严谨性,但不是教条化的严谨。科学的基础是辩证逻辑,而不是形式逻辑,因为有了辩证,科学家才能发现科学本身的不足,由此让科学不断的发展。这也是科学的伟大之处,它能让人类生活的越来越好。

但迷信科学的人,却一直认为科学是无所不能的,这类思维僵化的人还是自娱自乐的好,不要出来浪,否则会害人。


小言詹詹


5*8和8*5有什么区别?就数学来说,它是没有区别的。

为什么要单独说数学?

数学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那没有意义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因为工具的需要。它又是什么东西的工具呢?生活中的,科技科研中的,方方面面的工具。也就是说,数学只有套在这里面才有意义。

那在这里8个5想加,是处在什么环境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第一它是数学,第二它是教育,第三,它的对象是孩子。对数学来讲,8*5=5*8,因为数学没有意义。对教育来讲,8*5≠5*8,因为它是教育,它需要严谨的规范规则。对孩子来讲,这个是重点,8+8+8+8+8与5+5+5+5+5+5+5+5和8*5与5*8有没有必要来具体区分开来?

小学的时候,我们教学的是有必要区分的,很庆幸当时我弄懂了,而且受益终生。那没弄懂的,就一辈子都不懂了,就成社会的渣子了?我想不是吧。孩子,毕竟还小,他接触的事物的机会多的是,何必在他们小时候计较这个。

那这个算式到底在小孩子之间有区分的必要么?在这里我引两个例子。

第一,小学的孩子我想肯定问过“我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不知道难倒了多少人,哲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神学家等等。当然这类问题还有,“我来干什么”,“我要到哪里去”。难倒你要回答他这个问题?不,没必要。充话费送的,国家发的,沙土窝里挖的,鸡蛋里孵出来的等等。

第二,鸡下蛋,鸡为什么要下蛋,鸡下蛋的意义是什么,你要跟他讲清楚么?这个问题和上个问题有点相似,是个不折不扣的哲学问题。那我倒过来讲,你去跟孩子说,鸡下蛋有什么用?鸡蛋可以吃啊,可以孵小鸡啊,可以养啊?这样说总算可以明白了吧。

话说过来,5*8和8*5的区别对于教育的严谨性是个考验。但教育也要适时改变,应用教育是最好的,你没必要较劲它们意义的区别,你要考虑它们有什么用,因为这才是数学的意义,教育的目地。

非教育相关职业。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你的益达73311639


两种观点都没有问题。关键看从什么角度思考。

如果只是为了计算出结果,8x5和5x8都是可以,当然可以填两个空。因为乘法因数可以互换,不影响结果:AB=BA。

但如果要明白乘法的逻辑和意义,那就应该是8x5,因为题中说的是5个8相加,而不是8个5相加。所以只需要一个空就可以了。8x5中,8是被乘数,是不变量,而5是乘数,是个变量。这个逻辑在现实的应用可能意义更大。

打个比方:

我们在学习中,学习知识积累总量=学习的效率x学习时间。所以要加大学习知识的总量,那么只有两个途径,要么是:依据原有的方法和习惯,保持平衡的学习效率,多花一些时间学习;要么是:还用原来的时间,或者减少时间,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我想大多数人都想用后一种方式,但很多人并不是能够一下子想清楚这样的问题。

原因就是我们把这两个方面当成了同等重要的东西。这个时候你要把那一部分放在首位,定为变量就很重要了。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和别人比,时间又是公平的,你和别人比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优势的;但在效率上,每个人就各不相同。而且提升效率方面的能力一旦拥有,那是谁也剥夺不了的。

再打个比方:

生产厂商要增加产量,一般也只有三个途径,要么是:改进生产工艺,应用先进技术,提升效率,在同样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要么是:保持现有生产工艺和技术,增加生产线,增加员工数量,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要么就是都保持不变,要求员工不停地加班加班,增加生产时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你要把哪一个放在首位,把哪一个当成变量,就很重要。

乘法,如果只是为了算出一个结果,那就太简单了,甚至都不用怎么去学,如今我们有了计算器,完成可以利用计算器实现。但要让孩子理解乘法的逻辑,我觉得就很有意义。

所以我更加喜欢,只用上个空的做法。


启智


虽是一个简单问题,却能考量出一个老师对数学的理解;也考量出是否懂得教材教法;更考量出一个师资的水平。

看了所有的答案,我实在憋不住说说。希望小学老师和家长能认真看一下下面我的讲述。

数学是什么?简单地说,数学是研究关于《数》的一门学科。数学的核心是抽象,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从小培养儿童:从实际出发→抽象思维。

以题目为例,可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教案分步如下:

(1)讲清要求:请小朋友上讲台前,将一盆小西红柿数数,堆堆。

(2)一个学生上来,拿出一个,放一边,同时报出数。可让其它同学一起报出数。一,二,三…六,七,八一。老师叫停。

(3)老师把在黑板上,画八个小O,成一排。请注意,这已是一次抽象了。

(4)重复上述各环节,步骤。

黑板上並列出五排8个小O,即完成五次实物到图形的抽象。

O,O,O,O,O,O,O,O,←

O,O,O,O,O,O,O,O,←8个

O,O,O,O,O,O,O,O,←8个

O,O,O,O,O,O,O,O,←8个

O,O,O,O,O,O,O,O,←8个

(5)提问一堆,有多少?可以用8xl表示。

哪二堆有多少?怎么来表示?

此问必须啟发学生,要容学生脑子完成抽象,从而写出8X2来。

后面不再赘述。老师们都明白。……

总之数学也罢,算术也罢,从小就要突出《抽象思维》的培养。

抽象思维好,有利于理科学习,终生有益。


汇燕1


8+8+8+8+8写成乘法算式只能写8x5,不能写5x8吗,小学数学这么死板?

亲爱的家长同志,这其实不叫做死板,而是叫做规范。

虽然8X5和5X8的结果相等。但是两者所表示的含义不同。

前者表示,5个8相加。后者,表示8个5相加。

如果不这样子规范。那就会乱套啊,比如题目要求请你写出5个8相加的式子来,你难道可以写成5+5+5+5+5+5+5+5来吗?对啊,它和8+8+8+8+8的结果也是一样啊。但是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所以,也请督促孩子,孩子的学习,我们应该从小处细节的规范做起。

比如写汉字,那个笔顺的规范,其实不管你怎么写,横七竖八的,最后那个字还是写出来了。但是为什么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孩子写笔顺,而且笔顺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题目来自于某小学的期考试卷,是个填空题,8+8+8+8+8写成乘法算式时给了两个空( )和( ),就有人提出来只能写8x5不能写5x8,所以应该只给一个空。你怎么看这道题?

所以,方老师也认为,这里只有一个空,他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8X5,表示5个8相加。

我是初中数学老师,班主任,现在今日头条开通方老师数学课堂,专门讲解初中数学题和中考科普,欢迎大家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