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华文明的上游叫彝文明

中华文明的上游叫彝文明

阿氐尼吉

文明是什么?古埃及说:是尼罗河畔高高的金字塔和那干巴巴的木乃伊。古巴比伦说:是幼发拉底河边用楔形文字镌刻在云武岩上其内容为“以牙还牙”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说:是印度河旁发掘出来的古城墙残垣和世界各地供奉着的释迦牟尼香火。中国说:是太极、两仪、五行、八卦……,老子研究它创立了以认识宇宙规律的道家学派,孔子研究它创立了影响中国千年以儒家为尊的庙堂文化……正因为有了太极、两仪、五行、八卦等文明基石,中华文明之思想才衍生灿若星汉的中华文明之遗迹,中华文明才生生不息,从未中断。

根源方能究始终。太极、两仪、五行、八卦等几大中华文明基石又出于何处?源于何方?汉文献总是云山雾绕,东鳞西爪,缺乏系统的解释。既然中华文明是在大中国疆域中居住于各地域中各土著民族之本土文明融合之总和。那么,我们可否从彝民族文化中寻找答案?

原创:中华文明的上游叫彝文明

一、从彝汉文献中的“无中生有”说起

关于宇宙的起源,汉文献《易传》说:太极生两仪。《老子》说:天下万物生有,有生于无。《老子》还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那太极之初是如何生两仪的?“无”又是如何生“有”的?“无”生成“有”后又如何命名的?这些问题汉文献里没有标准答案,饱读经书、学富五车的大儒们不是各抒己见就是人云亦云。

其实这些问题只要你走进彝文献将会迎刃而解。彝文古籍《哎哺啥额》(《西南彝志》)载:上古天未产,啥额(清、浊二气)先生,清浊气不断变化,清气聚为“哎”天之根,浊气固为“哺”地之蒂,哎哺形成天地。天地是万物之本,所以天叫“米铺米古鲁”(汉意:天父米古鲁)地叫“密嫫密阿哪”(汉意:地母密阿哪)。彝文献将“有”生于“无”和“有”如何命名谜底悄然揭开。

天地形成后产生万物,也就包括有血有肉的动物――人。人最初来源何处?彝文献《勒俄特依》(叙古经)说:生命来源于雪水 。从今天的医学角度来看,人的最初形态莫非不是液体?这种唯物论的说法比起神戳戳勒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不知要高明多少倍。现在有很多人都相信科学的“进化论”,毋庸置疑――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其实彝人祖先早就知道了,成书于千年前的《阿赫希尼摩》(创世志)、《勒俄特依》(叙古经)、《查姆》、《物纪始略》等古彝文献都有详细的记载。时至今天在黔西北的威宁还在上演猴变人的古戏――《撮泰吉》。1857年英国的《物种起源》才发表,也许是达尔文没早到过彝区吧,否则“进化论”的观点早就风靡于世界了!

原创:中华文明的上游叫彝文明

二、看彝汉“太极图”解其玄妙

太极――《易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庄子》则说: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

《周易正义》又言:太极未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通俗地讲:所谓太极就是指天地未现,阴阳未分之前的宇宙混沌状态。表现宇宙混沌状态的图叫太极图,太极图作为中华文明远古文明图腾出现,绝非偶然。太极图在彝汉文明中皆有所指。

汉文化中的太极图是颜色为黑白的两条阴阳鱼且环形相抱,黑鱼眼呈白,白鱼眼呈黑构成的圆形图。所以汉太极图被习惯地称之为“阴阳鱼太极图”。可是该图为何用黑白两色?两条鱼到底要表达什么?有人说表达的是生殖现象,有人说表达的是自然现象,还有人说表达的是雌雄概念,甚至是太极生两仪……诸多推测在这一黑一白的两条鱼前都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让人倍感玄乎其玄。

彝文化中的太极图是颜色为黑白相间的螺旋状圆形图。在卷帙浩繁的古彝文献中的《哎哺啥额》里可知晓其端倪:宇宙混沌初,先产生“啥额”(清浊)二气。二气不断相互缠绕,不断运动,形成天地、形成万物……白色表现的是清气――“啥”叫“米普米古鲁”,黑色表现的是浊气――“额”叫“密嫫密阿哪”,其汉意为:啥额(清浊)二气形成天父地母。清气为白,浊气为黑,天白地黑,故有黑白二色。二气皆有命名又体现了古彝人“天人合一”的科学唯物史观。正因为二气是不断相互缠绕、不停运动才产生万物的,所以古彝人的太极图才以清浊二气运行的直观状态为螺旋状。从今天的物理学角度看宇宙空间万事万物都是呈螺旋状运动的,大到星座星球运行,小到量子运动。螺旋状太极的玄妙是彝族老祖先的智慧光芒,至今这样的太极图还在被黔西北彝人穿在身上、戴在头上、背在背上。

原创:中华文明的上游叫彝文明

原创:中华文明的上游叫彝文明

三、追溯中华文明之“五行”来源及功能原由

五行,人人都知晓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不仅是阴阳演变而构成万物五种基本元素,也是易学、道学、中医学、堪舆学、命理学、相术学、占卜预测学等学问的理论基石。在中华文明中五行代表着空间地理方位,五行代表着时令季节,五行代表着人体器官,五行代表着五色、五音、五味,五行代表着……

五行在中华文明中占如此重要的地位,哪它是怎么来的?它又是如何代表五色的?它代表空间方位的理由是什么?它是怎么代表时令季节的?等等。诸多问题,古往今来很多人都进行过研究也只能说个大概,无法究其真蒂,但彝文化却说得清楚。

五行,彝语叫“翁鲁”。彝文古籍《宇宙人文》《宇宙生化》载:天一地六生水,地二天七生火,天三地八生木,地四天九生金,天五地十成土。聚天地之形象,天地数而成。一元素分为天地二数,又合天地二数为一元素,这在彝文化中叫“偶列筹聚笃”(五生十成)。此说法中华文化源头《洛书》有图为证,只是《洛书》有其形而无其数而已。(叙后再论)彝民族还认为:人生于水,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故天地先有水,五行水为大。所以至今彝人把自己家支根源叫“讷夷”,“讷”汉意为“彝”,“夷”汉意为“水”或“源”。再出现土,因为人类生活于大地上,生存离不开土。木是原始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果实可以充饥,木棒可抵御野兽。至今彝人仍崇拜树木,彝区还存有“祭龙树”的习俗。火的出现相对于前个三元素要晚一点,火对彝人来说,甚至对整个人类来说都至关重要,彝语支民族的“火把节”及由古至今的禁忌――禁止跨越火塘的彝民俗等都体现了彝人崇火心理。没有火也就没有人类科技的飞跃,所以说火是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载体。金元素(彝文化又称铜元素)出现得最晚,所以排第五。这种五行排列顺序只有在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季的排列先后上得以体现。

彝、汉文化中的五行都是表方位的,且说法都一致: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那这种说法的理由是什么呢?汉文化是以单纯的五行元素属性及特征来辩证的,即: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而彝文化则是从五行元素所在的空间方位来辩证的,即:东方森林茂盛(木),南方气温较高(火),彝人把自己所居住地盘的中央叫“翁密”然后再由中央“翁密”辐射迁徙到四方,故土为居中(土)。西方“堂郎狼山”(今云南省巧家县境内)出铜(铜),北方为水头(水)因为从中国境内河流走向来看,只有西南彝区的河流走向是水头为北,水尾为南。而中国其它地区的河流走向都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从“北方水”及其它位置属性来看,五行表方位的说法应是出自于彝文化。

五行元素都具其属性颜色。彝汉表述都一样:金(白)、木(绿)、水(黑)、火(红)、土(黄)。可“金”为何是白的?因为彝文化中五行金元素为铜元素。为什么水是黑的?是因为彝人认为大泽水深,其色为黑。今天尚有彝语“夷哪”为证(汉意为:“夷”为水“哪”为黑)今天史书上的“夜郎国”不陌生吧?“夜郎”就是“夷哪”的谐音。谐音“夷哪”的地域名词在今天的彝区不胜枚举。古彝人还将其所居住的地理空间用五行元素所属颜色来划分。彝族古籍文献《物纪始略》载:羊头青人住东方(“青”表“绿”,五行中东方为木,色为绿),尼能九脚人住南方(“能”汉意“红”五行中南方为火,色为红),九掐白脸人住西方(五行中西方为铜,色为白),猪毛黑人住北方(五行中北方为水,色为黑),鸡冠黄人住中央(五行中央为土,色为黄)。这些就是形成今天彝人“五色观”的源头,今天彝人的民族服饰主要颜色为“黑白红绿黄”的原因。今天的黔西北还有自称“哪素”他称“黑彝”的彝人支系,有自称“吐素”他称“白彝”的彝人支系,有自称“腊够”他称“红彝”的彝人支系,有自称“果铺”他称“青彝”的彝人支系,云南也还有头戴鸡冠帽的彝人支系 。

古文献《黄帝内经》中用五行表五脏,即:金属肺、木属肝、水属肾、火属心、土属脾。彝文献《宇宙人文》中也有一幅人体五行术数的分布图,彝语叫“吾撮莫野纪笃”(汉意为:人体术数)。图中按阴阳五行属性而在人体上布局为:水属血液、土属肌肉、木属经络、火属心脏、金属骨头。彝汉文化都认为五行可以分类万物,所以是万物的五种属性取象,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与变化的,若无相生――万物就无法发展,若无相克――万物发展就无法平衡,也就无“道”(规律)可循。故而五行按其属性相生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按其属性相克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那么从上述两种文化的医学文献表述来看到底哪种理论更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呢?

五季属五行,只是在彝文化“十月太阳历”里听说过,在其它文化里却旷古未闻。

原创:中华文明的上游叫彝文明

原创:中华文明的上游叫彝文明

原创:中华文明的上游叫彝文明

四、一秉虔诚谈“八卦”

八卦是中华文明古老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老祖先们用来推演宇宙空间、时间及各类事物的工具。这八个古老的符号不仅渗透于中华文明儒家、道家、中医、武术、音乐、数学、占卜、风水等各个领域还影响着韩国等东亚国家文化的各个领域。

八卦按其发展可分为两类,一类叫“先天八卦”据说是由太昊伏羲氏所创,所以又叫“伏羲八卦”。它由单纯的八个卦象所组成。另一类叫“后天八卦”相传由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根据“先天八卦”所演变而来,故称“文王八卦”。此两类八卦的区别在于卦位顺序不同,“后天八卦”所取阴阳数也不同。后来姬昌又将八卦每卦象两两上下组合相重,形成其数为六十四的二重卦。在“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这二类卦中汉文化普遍认为“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思想,其意为先天八卦有规律而后天八卦适合使用。彝民族也有八卦,这八个卦的组合黔西北彝语叫“恒鲁旺”,“恒”汉意为“八”,“鲁旺”汉语可以翻译为“地盘”。“恒鲁旺”即彝人居住的设想为八角的地盘,“鲁旺”内称“讷”(彝人)“鲁旺”外称“傻”(远方之人),地处黔西北的威宁在历史上曾被称之为“博氐鲁旺”。彝民族的“恒鲁旺”(以下称之为“彝八卦”)它和“先、后天八卦”都有理解宇宙自然和社会关系的作用,但它和“先、后天八卦”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①彝八卦与先、后天八卦卦形相同;

彝八卦和先天八卦中的每一卦卦形相同,都是采用阳爻“―”阴爻“――”两种符号且三爻自上而下排列组合而成。

②彝八卦与先、后天八卦卦名不同;

先、后天八卦卦名音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彝八卦卦名音为:哎、哺、采、舍、鲁、朵、哼、哈。

③彝八卦卦数与先、后天八卦个数相同,彝八卦与先天八卦卦序列数相同,彝八卦与后天八卦卦阴阳数相同;

彝八卦卦数与先、后天八卦个数相同都是八个卦形依序排列组合而成。

彝八卦与先天八卦卦序列数(排列顺序)都是由:哎(乾)1、哈(兑)2、采(离)3、鲁(震)4,由卦序列数的这四个数从小数到大数按顺时针的顺序呈半弧形位于左侧位置,朵(巽)5、舍(坎)6、哈(艮)7、哺(坤)8,由卦序列数的这四个数从大数到小数按逆时针的顺序呈半弧形位于右侧位置。

彝八卦与后天八卦所表示的阴阳数相同:哺卦(坎卦)皆为1、朵卦(坤卦)皆为2、采卦(震卦)皆为3、哈卦(巽卦)皆为4、哼卦(乾卦)皆为6、舍卦(兑卦)皆为7、鲁卦(艮卦)皆为8、哎卦(离卦)皆为9、 彝八卦与后天八卦所表示中央数皆为5。

④彝八卦与先、后天八卦来源说法不同;

先天八卦据说是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之一、汉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太昊伏羲氏根据看见洛河中龙马所出的书而创。后天八卦则由西伯侯姬昌(周开国君王――周文王)被殷纣王所囚禁期间于狱中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而创。彝八卦则是根据彝文古彝文献《宇宙人文论》中“付托”(汉意为:联姻)及“鲁素”(汉意为:龙书)的两幅图及古籍中所载内容为“五生十成”“十生五成”的内容而来。

⑤彝八卦与先天八卦所对应的地理位置方位相同;

彝八卦与先天八卦所对应的地理位置方位都是:哎(乾)对应南、哺(坤)对应北、采(离)对应东、舍(坎)对应西、鲁(震)对应南东北、朵(巽)对应西南、哼(艮)对应西北、哈(兑)对应东南。

⑥彝八卦与先、后天八卦所指代的自然物不一样。

彝八卦所指代的物质为:“哎卦”表示自然物为“火”、“哺卦”表示自然物为“水”、“采卦”表示自然物为“木”、“舍卦”表示自然物为“铜”、“鲁卦”表示自然物为“山木”、“朵卦”表示自然物为“土火”、“哺卦”表示自然物为“石水”、“哈卦”表示自然物为“禾金”。

先、后八卦所指代的自然物为:“乾卦”表示自然物为“天”、“坤卦”表示自然物为“地”、“震卦”表示自然物为“雷”、“巽卦”表示自然物为“风”、“坎卦”表示自然物为“水”、“离卦”表示自然物为“火”、“艮卦”表示自然物

为“山”、“兑卦”表示自然物为“泽”。

……

彝族八卦与先、后天八卦怎么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的地方,到底有何联系?本人就从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着寻求答案:

(一)、彝八卦与先天八卦最初都来自于古彝文化;

首先,彝八卦和先天八卦卦位个数都只有8个,彝八卦没有发展为更多。而且卦形二者完全相同,都是由阴阳两种理念借代“爻”符号组成,说明它们都是同一理论的产物。汉文化对于这种卦形符号的来历,出现“结绳记事”“阴阳论”、“日影说”“易数变”等说法,这些说法都属于臆想,因为没有确切的答案。彝文化中有“哎哺乃约”(阴阳消长)的叙述,仅此一说别无它论,并且详细地记载在卷帙浩繁的古彝文献中。

其次,彝八卦与先天八卦卦序相同,如出一撤。只是二者卦名的不同,其原因是两个民族母语不同的结果。先天八卦的卦名专指卦形,其它意也是由卦名衍生而来。而彝八卦的卦名除了指卦形外还指代彝民族历史的最初时期――“哎哺”(原始)时期,其余卦名在彝文化中则又指“哎哺”后的“尼能”(青红)时期的部落名。“尼能”时期相当于汉文化中的旧石器时期。八卦纪时法仅彝民族所拥有。彝八卦的卦序在古彝文献《宇宙人文论》“五生十成”一章中记述其来源:一六生水“哺”,二七生火“哎”,三八生木“采”,四九生金“舍”,五十生中土。依照五行方位依序而来,证明彝八卦于五行一脉相承。先天八卦的卦序为乾1兑2……坤8,此顺序如何而来?不知其出处。本人曾将先天八卦之数依照其卦序串连,得到一个“S”形图,佩上外圆不就是汉太极图吗?那么不是又打翻了汉文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逻辑了吗?汉八卦的卦序是属原生态的还是属按形索骥而来?

再次,先天八卦来源知名度较高的是:圣人创立说。据传是伏羲氏在洛河边由龙马负书而受启发而创,所以在《周易·系辞》有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说法带有浓浓的神话色彩,让很多人都产生怀疑。无怪乎,大文学家欧阳修老先生也发这样的质疑“马图出河龟负畴,自古怪说何悠悠”。将未知的发现不是假托于神谈怪论就是假托于远古名人,不是今天的人常做的事吗?后天八卦卦之天地数于彝八卦相吻合,彝八卦天地阴阳数来自于彝文化“十生五成”而后天八卦之数如何而来,唯文王独知。彝八卦是彝民族远古先民们在“啥额”(阴阳)二元论、古彝人(翁鲁)“五行观”的基础上而来的。众所周知:先有其理念才会有其对应的物象。彝八卦有其理论支撑,它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

(二)彝八卦与先天八卦最初功能是分野定位

彝八卦与先天八卦在同一卦序所对应的空间方位完全相同,这并不是巧合 。且从彝八卦“恒鲁旺”(八卦)“举鲁补”(九宫)含义也可知其定位分野的功能。

《周易》说“君子以类族聚物”,彝八卦与先天八卦都存在给万物分类不同用法。从二者所属的物质来看,完全不同。在彝八卦中“哎”表示的是“火”,“哺”表示的是“水”,“采”表示的是“木”,“舍”表示的是“铜”,从它们在八卦中方位来看:上为“哎”,下为“哺”,左为“采”,右为“舍”,如果以中宫“木确”为参照就成了上“哎火”,下“哺水”,左“采木”,右“舍铜”。再按五行属性对照其所表方位不正是南方(哎)火,北方(哺)火,东方(采)木,西方(舍)铜,加上中央土的五行方位吗?今天我们常说的“天南地北”(先天八卦乾为天,坤为母,乾坤两卦地处南北)“天父地母”(乾坤表天地,彝文化认为天为父,地为母)“天红地黑”(乾卦指天,坤卦指地,彝文化中天是父叫“米古鲁”“鲁”红之意,地是母叫“密阿哪”“哪”为黑之意)彝汉文化一对照不是更加容易解释了吗?

先天八卦中除了乾表示天和坤表示地外,其它分类的用意有待商榷。不然怎会有“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说法。

八卦还衍有一意:揭人之短的小道消息。作为一个谨慎的彝人,本人只重论中华文明之真源故绝无“八卦”之嫌也。

原创:中华文明的上游叫彝文明

黄河的源头只是几处不起眼的泉眼,

长江的开头也只不过是雪山下的几股小小的涓涓细流。

今天,

我们对韩国国旗杆上漂着的八卦习以为常,

也能

对日本人文章中祖国方块字的夹杂见怪不怪。

才剪掉辫子我们就能接受格列高利世界统一的时间概念,

为何不能摒弃所谓的文化主流与非主流?

彝文明就是中华文明的上游!!

你―― 聪明的

如果, 非要再给你说个理由

我,只能用孔圣人的话毫不客气地告诉你

――

“中原失礼,求诸四夷”

而已。

阿氐尼吉2018.7.28于寒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