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在戰爭中,爲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

正如其他人所指出的,游擊戰術並沒有像表面看到的那樣戰無不勝。大家之所以會覺得它戰無不勝,是因為史書只記載了勝利而遺忘了失敗。所有人都清楚越南戰爭,卻鮮有人知道馬來亞緊急狀態。游擊戰,從特點上來說是以分散小群具有一定隱蔽性的部隊,對敵方孤立分散的小部隊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連續不斷襲擾的作戰方式。這種作戰模式決定了,第一,總體上雖然敵強我弱,但是在具體每一次作戰的戰場上應當是我強敵弱,否則無以有效殲敵;第二,因為敵強我弱,要想製造局部的優勢,那麼部隊必須隱蔽運動,靈活聚散;第三,還是因為敵強我弱,我方必須得到源源不斷和堅實可靠的補充。

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在戰爭中,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

如果僅僅是靠打了冷槍就跑,或者路邊炸彈這種襲擊,不僅效率上是沒法滿足作戰需要的,而且如果面對敵方的逐步搜剿和網格化警備體制,必然逐步失去生命力。必須要有能力通過伏擊使得對方搜剿行動受限,還要有對敵方孤立小部隊據點有進攻拔點的能力,遲滯他們的搜剿行動力和細密警備網格化能力,只有如此才不會被敵方的行動慢慢限死了。

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在戰爭中,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

那麼要想做到這一點,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就必須能讓部隊散的乾淨,短時間內分散開來,讓敵人無以適從。敵人如果集中兵力則足夠大的地域無法有效搜剿;聚得快速隱蔽,敵人如果分散兵力則會擔心遭到我突然集中兵力進行伏擊。想隱蔽的靈活聚散,那麼我方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地利作為條件。這也就是,山地開展游擊戰比平原容易的道理所在,當然平原上的高杆農作物田野也是不錯的隱蔽,所謂“青紗帳”起的時候鬼子最頭大也是一樣道理,萬不得已還打出了地道戰。另外,如果沒有當地民眾支持,想做到隱蔽聚散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要確保游擊戰取得勝利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政權支持。哪個軍隊都離不開軍事補給,因此必須有一個願意且能夠提供支持的政權。如果沒有北越和老撾、柬埔寨等其他共產主義國家的支持,越共很可能早就被打敗了。如果沒有美國和其他國家經過巴基斯坦運進來物資初級,聖戰者應該早就被蘇聯掃平了。如果沒有巴基斯坦的秘密支持,塔利班也不會死灰復燃。在游擊戰中失敗的國家往往都缺少了政權支持這關鍵一環。

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在戰爭中,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

游擊隊本身就只能分散管理,很難對其實施政治控制。這就意味著,起義政府即使成功趕走了侵略者也可能無法重新掌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