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治民”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的“治民”之道

唐太宗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安定边疆,在我国历史画册中留下了浓墨的一笔。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

在我国隋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科举制度,唐太宗在前朝的制度上加以完善和修改,建立了一个更高效,更全面的新型科举制度,从而为当时朝廷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使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唐太宗曾看着一个个通过科举考试的学子鱼贯而入笑叹:“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这里面的英雄指的就是当时的有为青年,这句话则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到了我的手里”。由此可以看出科举制度的事实为当时唐朝的发展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善于任用贤人

科举制度的完善为唐太宗提供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可与之而来则是人才的正确任用的问题。把正确的人运用到正确的位置才会取得最大的效益,唐太宗唐太宗对人才合理的分配使得各人才发挥的效益达到了最大值,既不浪费任何一个人才,也不会错用任何一个庸才。除此,唐太宗还积极的吸取各大臣的意见,对于正确的劝谏全都虚心接受,对那些敢于以身直言劝谏的大臣不但不恼怒反而还加以中用。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便是魏征了,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这其中的“以人为镜”中的人指的便是魏征,可见唐太宗对魏征的重视程度。

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实施新的制度

唐太宗登基以后不但从大臣那里积极纳谏,还从前朝覆灭的原因中吸取教训。唐太宗曾将自己比作水中行驶的大舟,将百姓比作茫茫流水,发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叹。因此,唐太宗实施仁政,减少百姓赋税,重视农业生产,在灾荒的时候还免除灾区税收,开仓振粮,并且还紧缩政府机构,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还建立了“互市”供百姓互相换取牲畜帮助农耕。

而他在政治方面则通过各朝经验总结完善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削弱宰相实权,解决了历代帝王都害怕宰相夺权的后顾之忧。在种族方面则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与外族联姻,建立友好的种族关系,因此受到了外族人的拥护和爱戴,并被亲切的称为“天可汗”,自此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对内以文治天下,对外以武平四海,善于纳贤,积极纳谏,建立利民利国的新制度。由此看来,唐太宗平定天下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治民”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