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香港国际旅游展上,汕尾馆引来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咨询,同时,也有一位艺人走进了很多媒体的镜头,从初中开始,他就已经开始在学习扎作麒麟,这门手艺,他已经传承10多年了。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他叫吴丰,汕尾本地人,目前在山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注产品研发。

有人说,手艺人对艺术的那份狂热就像恋人之间的爱恋,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吴丰对麒麟的热爱就是这样,从小就对麒麟迷恋不已的他,16岁就开始学习扎狮子头。10多年了,在他手上扎的狮子头,形态各异,但是都各有特色,遍布海陆丰三镇,并且在长期的扎作过程中,吴丰将自己在大学学到的设计理论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扎作艺术当中,一件件麒麟,显示出吴丰扎作的深厚的经验及独特的设计。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麒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瑞兽,代表平安祥瑞。

清代乾隆年间,舞麒麟传入海丰,至今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目前独角麒麟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虎狮”是海陆丰地区最受群众欢迎的民俗活动之一。在海陆丰地区有句古话,“煎甜粿、睇虎狮”,可见汕尾人对“虎狮”活动相当热爱。舞麒麟也是汕尾众多虎狮中的一种。无论是大小喜事,还是逢年过节,无论是神庙祠堂参拜,还是民宅迎祥瑞,舞麒麟都是大家的最爱。可见麒麟文化在汕尾这块土地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麒麟舞好看又好玩,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麒麟表演背后的功臣-手扎艺人,一个普通麒麟头从开始准备到完成,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吴丰也是众多麒麟爱好者当中的一个。从10多岁就开始学习麒麟扎作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几年时间了,手艺精湛自不必说,多次被媒体采访报道。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麒麟扎作分,“扎”、“铺”、“绘”、“装”四个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很多步骤去完成。制作工序非常繁琐,制作过程非常严谨,环环相扣。无论哪一个步骤没有做好,都会影响整个麒麟头的工艺及整体艺术美感!

此次香港国际旅游展上,吴丰也带去了自己的得意作品,并且现场展示麒麟扎作工艺,观众除了能欣赏到作品的艺术之美之外,还能更加深切体会到手工艺人的不容易。一个狮子头的全部接头位置加起来至少50-100处左右,这么多的接头,工序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此款麒麟开汕尾手扎小麒麟先河,麒麟大小不足普通麒麟的十分之一。是汕尾本地最先运用手扎工艺制作微小麒麟的杰出代表!这款微小麒麟一定意义上打破了汕尾的麒麟形象,创下目前最小手扎小麒麟记录。

别看麒麟小,就觉得做工更简单,越小的东西,对造型和手艺的要求更高。做工比普通麒麟要精细得多。扎作工序更加繁琐,对手工艺人的技艺及经验要求更高。

汕尾25岁小伙扎了10多年麒麟,这次居然把麒麟也带到了香港!

此款小麒麟造型霸气!麒麟头盖骨正中央有一个向前的金黄色弯角,角顶缚有红色的布球,两条红绸带往两侧耳后下垂。呈独角头、龙身、马蹄、牛尾造型。纯手工制作,细节制作完美独到,也能完美呈现出吴丰超强的耐心及高超的技艺,麒麟眼神坚毅有力,表情丰富,神态活灵活现。颜色自然亮丽,整个麒麟精气神十足,是我们难得看到的麒麟精品。

麒麟文化源远流长,几百年风风雨雨。

虽然麒麟舞好看,但是对麒麟手扎艺人,我们更应该敬畏!因为有他们传承,海陆丰麒麟才能一步步发扬光大,也正是有了他们日日夜夜的付出,海陆丰麒麟舞才有可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以,致敬吴丰,也致敬所有默默付出的手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