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茅台鎮

因為並沒有計劃好今天要去哪裡,所以就可著勁睡。等到醒來,都已經過了酒店的早餐時間。

這倒無所謂,因為遵義的早餐也是頗有名氣,不出去尋著好吃的,都覺得對不住自己了。

把越越打理完畢,下樓跟酒店服務員打聽,原來附近就有一家比較有名的米粉店。

一邊吃米粉,一邊盤算著應該去哪兒。

黔東南、銅仁都已經去過,最主要的是,這些地方都熱!算起來,黔西、黔西南還沒有去過,而且是高原,應該是涼快的。

忽然想起來,仁懷就在遵義往北不遠處,而且有大名鼎鼎是茅臺,這倒是值得一去啊!趕緊看看導航,真不遠。死四川方向,就是赤水,也是名聲在外啊!

說走就走!

遵義市到茅臺鎮也就是100公里左右,So easy!

十點的樣子,收拾妥當,告別遵義。沿著G75南行,很快往西轉入G56杭瑞高速。給小七加滿油,接著就轉入G4215蓉遵高速,一直往北行駛。心裡有點悶悶不樂:這明明就是走了回頭路啊!早知道要去茅臺,何必要從遵義過來呢?可以直接從家裡出發到瀘州啊!


茅臺的茅臺鎮

進入蓉遵高速後,可以明顯感覺到,一路都是這走下坡路。雲貴高原往四川盆地,海拔落差不是一星半點的。

很快的,高速公路上就出現了閃閃紅星的塑像——有點懵。幸好,只過了一小會兒,就明白了——這裡可是正宗的紅色革命搖籃啊!如果不是有了遵義會議、有了赤水四渡,紅色革命說不準會是什麼樣呢!


一路往北,隨著海拔的降低,高原的地貌漸漸變得支離破碎,無數的小山頭成群結隊的出現這眼前。天氣多變,明明是陽光燦爛的,穿過一個隧道,出來就是傾盆大雨。有時候,即便是隻隔著一個小山包,也能看到,那邊是天地一色的暴雨,而我們這裡還是豔陽高照。

茅臺的茅臺鎮

大半個鐘頭,到達仁懷。光看這個高速出口,以為是到了茅臺呢!這就是悲劇啊——若論知名度,仁懷毫無疑問的輸給茅臺了。儘管前者為“市”後者為 “鎮”,且管轄著後者呢!


茅臺的茅臺鎮

經過二三十公里的專用公路——中毛公路,到達鎮子。一下公路,一股濃烈的酒香撲面而來。左側一條高架大約是直接進入茅臺酒廠的。


茅臺的茅臺鎮

沿街行駛,到處都是茅臺的招牌。以至於,很快,我就產生了一種感覺:茅臺鎮就是茅臺集團的:)

這樣的全開放的環境,我很想直接開進去一探究竟。

茅臺酒,源自於地名。此地山頭林立,古時茅草茂密,故稱“茅草村”(古人取名倒也實在是吧?比爾蓋茨還說“所見即所得”是多麼牛逼的思想,我們古人不早就有了麼?哈哈哈);後來隨著鹽商、酒商的到來,村子擴建,茅草不在,便改稱為“茅臺村”。

古時,茅臺燒坊林立,至清代,已經有“王茅”、“華茅”、“賴茅”三家最為有影響力。在1915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後舉辦的萬國博覽會,有茅臺鎮兩家燒坊“成義”、“榮和”參展,獲得金獎,此為茅臺酒廣告中獲獎由來。到上世紀50年代,“三茅”合併改制,成立了茅臺酒廠,始有茅臺酒品牌。


進入茅臺鎮,居然那麼神奇——鎮口一帶都是茅臺集團的地盤,顯得還算開闊。再往前,就是雙向兩條車道的街道。更妙的是,小街兩側全是清一色的貌似古舊建築,沿街全是一間一間的小門面——全是酒鋪!蒼翠的樹木沿街矗立,幾乎是正午時分,也是有零星的陽光見縫插針的灑落下來。更更妙的是,由於酒鋪林立,每個酒鋪都在門口,或樹幹,掛著招牌,紅紅的,沿街延綿不絕。有個疑問——這全是酒鋪,飯館去哪裡了呢?

我沒有做過功課,所以完全不知道茅臺鎮是這樣一幅模樣。停車在街邊,看看導航,之字形的街道,直接就到了河邊——赤水河!

漫無目的的行駛著。從最高處的街道,到赤水河邊,大概要繞過3-4層街道。最下面的兩層街道,樹木少了,慢慢的有了些現代建築入侵的痕跡了——高大上的酒店、不算小的停車場等。

到了赤水河邊,沒有過橋,直接又往上走。眼瞅著又要回到鎮子的入口了,終於看到了幾家飯館。好像卻是人滿為患。又調頭往下走。半道,有一個“中國酒文化城”。下車準備去看看,卻被要求購買幾十元一人的門票。停車場一個帥哥過來說,沒什麼好看的,還不如省錢下來買酒呢!順手遞給我幾張名牌——原來,這哥們是酒託,專門守在各停車場拉個客人買酒呢!

茅臺的茅臺鎮

河的南岸一無收穫,就過橋去看看吧。

茅臺鎮的主體部分毫無疑問,都在赤水河南岸。北邊,就是這樣的三四層樓的商鋪,風格很是統一。這樣的好處是,整體景觀很漂亮,但是身在其中,就麻煩了。每一家都差不多,遊客很難辨別。

反正才中午,有的是時間找住宿找飯館。沿著公路右轉網上爬,北岸的建築遠遠少於南岸的,一個陡坡上去,就基本上出了鎮子。這條公路,還是省道S309呢。

走走停停,全家人,有的用手機,有的到處張望打聽,去了幾家酒店,終於在省道的斜坡處找好了住宿的地方——就在紅軍長征過茅臺陳列館對面的酒香客棧。


放好行李,在街邊隨便找了一家小飯館吃了午餐。

茅臺鎮的夏天相當炎熱,海拔畢竟只有400米左右,又在河谷之中,溫度跟重慶相差無幾。一下午,不能在外瞎逛曬太陽啊;時間尚早,而且,陳列館就在邊上,必須要去轉一轉。

茅臺的茅臺鎮

陳列館就在酒店門口馬路對面。大熱天,觀眾其實很少,湊一個能讓內導開心的講解的人數都挺不容易。

從建築風格來說,這是今天到了茅臺之後見過的最有現代感的了。


茅臺的茅臺鎮

紅軍三人團在赤水河邊的塑像。有人說:這個塑像搞錯了,周總理那麼帥,怎麼有那麼長的鬍子?只好一陣解釋:)

紅軍三人團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構成。毛澤東、周恩來、王家祥這幾位已經是遵義會議之後的具有最正面意義的三人團了。

毛主席領導過無數次戰役,但是他老人家在晚年對自己一生的光輝戰績的總結,最得意的,竟然不是氣勢恢宏的解放戰爭四大戰役,而是發生在小小赤水河沿岸幾個小鎮的四渡赤水戰役。足以見得四渡赤水淋漓盡致的體現了他的戰爭智慧與指揮藝術。

緩步從一幅幅歷史老照片、老場景走過,歷史就像無聲的膠片電影一樣,耳邊卻響起了震天的槍炮聲和戰馬嘶鳴。

不瞭解歷史,就不可能理解現實,更不可能感知未來!


最翔實反應四渡赤水的紀念館,其實是在土城。那裡的戰役其實是最慘烈的。

茅臺的茅臺鎮

陳列館既然是茅臺鎮的陳列館,當然就不會單單只是紅軍的戰鬥歷史。陳列館裡有許多的關於茅臺鎮更遠古的歷史。


茅臺的茅臺鎮

這玩意兒在別處是否見過我還真不確定。親們,猜一猜這個是幹嘛的?


茅臺的茅臺鎮

茅臺鎮有“茅臺“二字的歷史,據考大致是從元代開始。但是作為人類聚居之地,卻是歷史久遠了,大致從西漢年間就開始零星的釀酒了。

茅臺的酒業十分發達,自古就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說法。四川自古產鹽,而貴州等地少有出產食鹽,所以憑藉便利的交通與區位優勢,茅臺就成了商賈雲集之地。

這尊雕塑就是當時鹽雲工的真實寫照。看看他右手裡拿的是什麼?——就是上一張照片那個工具。滿滿一背篼的鹽,應該有上百斤重。工人搬運途中休息時,是很難將其卸下來,所有就發明了一種工具,將柺杖與支撐的功能合併起來,行走時,就可以將其當做柺杖使用;休息時,就可以把頂端的叉子頂住背篼底部,然後將其尖尖的柺杖腳插入地面,身子可以稍稍倚靠在之上,休息一下。


茅臺的茅臺鎮

紅軍路過茅臺,戰鬥之後,茅臺盛產的白酒就成為很好的療傷用品——消毒。當時國民黨就抓住這樣的事情,大事汙衊紅軍在茅臺鎮生活腐化。


茅臺的茅臺鎮

在陳列館裡走走停停一個多小時。出了陳列館,沒想到天色已經轉陰,大風沿著河谷穿城而過。出口處就是老鐵索橋。一眼望過去,是否是“門可羅雀“?


茅臺的茅臺鎮

臺階的右邊,就是這個“茅臺渡口“石碑。當年,紅軍就是從這裡渡河的。


茅臺的茅臺鎮

就在石碑的上方的臺階,到了茅臺鎮的第一個合影:)小豆豆已經比奶奶高了。


茅臺的茅臺鎮

站在索橋底下看索橋。


茅臺的茅臺鎮

上橋,零零星星的遊人。找個人來拍照也不太容易呢!全家福,有亮點不?


茅臺的茅臺鎮

站在索橋上往東看,赤水河岸上,一片新式的建築氣派非凡。這麼看,還不算起眼;到了晚上,燈火輝煌的時候,才知道,這裡就是茅臺國際大酒店。


本想沿著索橋過河去轉悠,不料風不停歇,雨也開始來湊熱鬧,毛毛雨開始飄起來了。只好往回走。身後的山坡上,有一個巨大的淡紅色的雕塑,那就是四渡赤水的紀念碑。

老爸老媽怕越越被雨淋,直接回房間了。豆豆被我們拖著一起,冒著細雨,三人爬過幾百級臺階,來到了紀念碑下面。

茅臺的茅臺鎮

紀念碑所處的山頭叫硃砂堡,位置與索橋基本在一條線上。站的高了,右側茅臺鎮的全貌大致可以呈現出來。茅臺鎮的主體部分在赤水河的南岸,基本上是在一個山坡上。照片右側的遠方,是一個觀景臺,比起紀念碑,要高得多。放眼望去,清一色黑頂棕牆,古香古色,甚是漂亮。


茅臺的茅臺鎮

棕紅色的紀念塔,初一看,覺得像是一隻手;慢慢細看,才發現,原來是底座是船型,以為的四根手指頭其實是寓意四片船帆,象徵著四次渡過赤水河。那些不鏽鋼球,大概是乘風破浪時的浪花吧!紀念塔高度有25米,為什麼是25米?換個單位,毫米,您就應該知道了:)

塔的其餘三面有浮雕牆,包括戰鬥場景、建立紀念塔記等。

細雨中,紀念塔四周除了我們三人,靜悄悄的一片。

對於一場戰役來說,往往會用敵我雙方的死傷人數來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判斷依據。但是對於四渡赤水來說,尤其是戰鬥最為激烈的土城戰場,紅軍的傷亡其實非常大。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四渡赤水算不得一個非常成功的戰役。但是從戰略層面來看,四渡赤水使得紅軍擺脫了國民黨軍的追剿,擺脫了一直在逃命的被動地位,反而成功的轉換了角色,開始牽著國民黨的鼻子走。

理解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毛主席晚年對四渡赤水那麼高的評價了。

從遵義會議開始,四渡赤水,貴州在革命歷史上扮演的角色多麼重要!但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貴州卻和其他很多革命根據地一樣,落後於其他地區。令人高興的是,最近幾年,貴州越來越多的扮演了國家建設的重要角色。比如,全球最大的FAST天文望遠鏡;比如,國家大數據應用中心;再比如,股價第一的茅臺集團......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多彩貴州”的口號了。

令人欣慰啊!


茅臺的茅臺鎮

回到酒店,時間尚早。如何消磨時光呢?問問酒店吃飯怎麼解決。來到酒店的頂樓——真是一個好地方啊!同樣古香古色的裝飾。


茅臺的茅臺鎮

最妙的是,一旁就有幾桌自動麻將機——哪還等什麼!各位看官有疑惑不——越越呢?豆豆呢?越越正在房間裡睡覺,豆豆就在房間裡一邊看平板一邊看越越。

一旁的廚師和服務員跟我們聊天。沒想到,廚師居然是四川人,老家就在瀘州。想來也是正常,瀘州到茅臺,也就一兩百公里,人員交流正常不過了。據說,茅臺鎮玩麻將的風氣,甚至遠超過四川、重慶,開玩笑就是“無麻將不用餐“,說的就是每個餐館都有麻將桌供客人玩樂。


茅臺的茅臺鎮

天色漸晚,點好的土雞火鍋馬上要上席。

微風正好,招搖的燈籠,嫋嫋的炊煙,黛色的遠山,靜靜的赤水河蜿蜒而去,幸福的古鎮。


茅臺的茅臺鎮

用餐處的吧檯,是不是很有特色?

到了茅臺鎮,自然 要喝點“茅臺“酒——茅臺鎮的酒,否則還不得遺憾死!從50元起,大概50元一個檔次,一直到500元,N多壇酒供人選擇。選了一種150一斤的酒,和老爸一起小酌,各自一杯。


茅臺的茅臺鎮

“茅臺”印花的酒杯,盛的只是150元一斤的“茅臺鎮酒”。也有掛壁,口感不錯。


茅臺的茅臺鎮

菜差不多齊了,土雞湯鍋、香噴噴的臘肉,口水情不自禁啊!再配上用茅臺牌酒杯盛滿的“茅臺鎮“酒,趁著夜色,也是醉了!


茅臺的茅臺鎮

從酒樓右側望出去,夜色漸濃。沿著河谷,右手邊樓頂亮著白色燈光的大樓,就是茅臺集團了。


茅臺的茅臺鎮

吃飽喝足,雨後,得去河邊散散步。

一樓的前臺邊上,就是一間專門的品酒室,其面積還比前臺大廳更大呢——看得出買酒賣酒在茅臺鎮地位了嗎?一進去,濃烈的酒香差點把我掀了跟斗!

中午在小餐館吃麵條時,跟老闆聊天,才知道,雖然茅臺以酒聞名,本地居民釀酒者眾多,但其實也是很講究實力,不是家家戶戶都能釀酒的。以最常見的五口酒窖的規模為例,一口酒窖至少需要80萬,五口就得400萬了。而這幾百萬的成本並不是立馬就能收回,一般需要5年的週期,才能完成銷售。是啊 ,要不然手機上各種APP裡都有所謂的陳年茅臺鎮原漿酒銷售,有的算下來,一瓶才幾十元呢!原來,這還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啊!

茅臺鎮上,但凡做生意的,都會有一塊地方專門用於賣酒。講究的,就如同這家酒店有品酒室;普通的如中午的小飯館,就在四周牆根擺上一圈大酒缸,也是蔚為壯觀。

我問過幾個人,網傳茅臺集團會收購周圍小酒坊的酒拿回去勾兌了以茅臺酒賣出,是真的吧?結果均被當地人否認了,說,誰會那麼大膽那麼不知輕重,那樣不是直接毀掉了白酒的第一品牌嗎?想想也是。


茅臺的茅臺鎮

這個品酒室裡陳列的各個檔次的酒,目測都是帶點淡黃色,酒鬼們,有開始流口水不?哈哈哈......


茅臺的茅臺鎮

從酒店前臺門口處看過去,是不是逼格蠻高?


茅臺的茅臺鎮

沿著下午的線路,來到河邊。下過一點小雨,夜晚的茅臺鎮已經暑氣大消,散步,很是宜人。索橋護欄的紅星已經全部點亮,很是星光熠熠。現場的感覺更好。


茅臺的茅臺鎮

夜色中,遊人比起白天,已經多了好些。走起來稍微有些上下起伏的索橋,很是好看。


茅臺的茅臺鎮

站在索橋往上游望去,近處那座橋,就是白天我們過河的公路橋。最遠處,有一個大大的“7”字。在仔細看看,豎筆畫上居然被好些發光的立柱支撐著,好些小鬥在緩慢移動著。最上面那一橫,不斷的有光影圖案在變換——原來,那就是最佳的茅臺鎮全景觀景臺,是要乘坐索道上去的。

從這個角度看,茅臺鎮,其實很貴州那些專以旅遊聞名的古鎮,如鎮遠,其實夜景是差不多的,都是沿河而建的吊腳樓。甚至於湖南的鳳凰古鎮,也大抵如此。但是茅臺,卻更加安靜,少了那些專為遊客設計的鑼鼓喧天、故弄玄虛的活色生香、滿是陷阱的香豔故事......


茅臺的茅臺鎮

過完橋,回望對岸,陳列館的輪廓被燈光勾勒出優美的曲線。茅臺渡口的紀念碑通體白色,很是醒目。


茅臺的茅臺鎮

感光度調高一點,對岸硃砂堡上四渡赤水紀念塔,被射燈團團包圍,燈光直衝雲霄。


下了索橋,就是一個大大的廣場,沿河而建,很是安逸。賣冰淇淋的攤販生意紅火。

走了一段,左側坡上,是一條落差不小的仿古老街,從半坡一直延伸到河灘平地廣場。決定去走走。

茅臺的茅臺鎮

上去沒多遠,左側一道牌坊很是古香古色,橫額上大書“太和號”,左右聯分別就是下午在陳列館裡看到的“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

說起太和號,可是大有來頭了。據稱,太和號是有明確的史料可考,保留至今的最早的燒坊了。其前身是“太和燒坊”(又稱“大和燒坊”),燒坊於清嘉慶年間為民間捐款後刻字記載,成為其年代可考的憑據。後經歷了“榮太和燒坊”(仁懷地主石榮霄、孫全太和“王天和鹽號”老闆王義夫合股。話說,好像家裡還有兩瓶“榮太和”呢

茅臺的茅臺鎮

)、“榮和燒坊”等不同名稱,最後成為“太和號燒坊”,新中國後成立太和號酒廠。

想想,在茅臺鎮這樣的燒坊為數眾多,每一間後面都有讓人感嘆不已的歷史變遷,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茅臺的茅臺鎮

拾階而上,右側有好多這樣的雕塑,刻畫著茅臺古鎮的歷史。小豆豆又去調皮了。


茅臺的茅臺鎮

越越更是,看著水牛,直接撲上去,高興得到處亂抓。


茅臺的茅臺鎮

親,你說越越長大後,會不會慶幸有一個喜歡拍照的老爸呢?:)

嗯,不過也說不準,現在小豆豆就不喜歡照相了:(


茅臺的茅臺鎮

豆豆:看看我有多高!


茅臺的茅臺鎮

越越:......


茅臺的茅臺鎮

快到22:00了。夏日的夜晚,赤水河緩緩流淌著。早些年,我一度以為,赤水河的名稱是來源於紅軍血戰於此,鮮血染紅了河水而得名。後來才知道,赤水河因本身的含沙量較高,河水呈黃色而得名。秦時,赤水河名“鰼部水”,因其經過鰼部而得名。沒想到,今天卻誤打誤撞一睹芳容了。

回到酒店,已經深夜。

來之前,其實我不知道是否應該來這一類都叫做“鎮”的地方,因為太多的“鎮”其實好像都是一個孃胎裡掉出來的一樣。沒想到,茅臺鎮,真好——沒有滿街分不清來源的各色特產,沒有全國從東到西都一樣的納西手鼓光碟,也沒有人聲鼎沸欲迎還拒的曖昧酒吧......

坐落在大婁山西段深處的茅臺鎮,有的,是激盪人心的紅色革命征程;有的,是濃濃的酒香,瀰漫著每一條大街小巷......

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