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抗洪精神 九江铭记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抗洪精神 九江铭记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抗洪精神 九江铭记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抗洪精神 九江铭记

孔翔云/摄

1998年,一场洪水肆虐大半个中国,一时间,长江告急、松花江告急……全国多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共计2.23亿人受灾。8月7日13时30分,长江干堤九江段4~5号闸口大堤,经不住持续高位的江水浸泡和压力差,轰然倒塌,42万九江人民处于生死关口,绵延万里的长江可能由此改道,纵贯中国的京九大铁路或将面临中断危境,全国乃至世界为之震惊。

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原南京军区4万余名官兵,紧急驰援,与数万居民一道,昂首挺胸,死守江堤,与洪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生死大搏斗,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洪图,谱写了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浑诗篇!

20年弹指一挥间,在伟大的抗洪精神激励下,九江人民奋勇争先、开拓进取的脚步从未停歇。目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全力融入长江经济带,振兴江西北大门,为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而努力奋斗。

在这个8月,让我们一起回忆九八抗洪那段难忘经历,铭记并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

人在,堤在

6天5夜,血肉之躯守住生命防线

1998年8月7日傍晚18时30分,陆一军一师二团“坚守英雄连”,也就是当年在一线封堵4~5号闸口的部队,接到赴九江抗洪抢险紧急命令后,全体官兵如同赴前线打仗一样,做好了“出战”的准备,不到一小时就随红军团紧急出动。在火车上,官兵们纷纷向战旗宣誓:誓死捍卫人民利益,誓死捍卫部队荣誉。连长马建斌和政治指导员邱在文向团党委递上了一份特殊的请战书——

尊敬的团党委:

“坚守英雄连”愿与洪魔决一死战,欲与惊涛试比高低。剩下一个排,我们当排长;剩下一个班,我们当班长;只要我连有一人在,就要誓死保卫九江大堤。请团党委让我们连担任攻坚任务。

这是“坚守英雄连”的全体战士们誓降洪魔的钢铁誓言。8月8日下午,全体战士带着这份誓言,随着红军团赶赴4~5号闸口,成为第一批上堤堵决口的战士。

从8月8日走上大堤抢险,一直到8月13日下大堤修整,“坚守英雄连”的战士们整整奋战了6天5夜。构筑围堰,封堵决口,填塘固基……那几天,烈日炎炎,持续高温,甲板和大坝上的温度高达40~50多度,官兵们每天平均喝20多瓶水,却几天没有一次小便,几乎全都被烈日蒸发掉了。汗水一次又一次地把衣服浸湿。衣服上结出斑斑驳驳的盐霜。大家靠吃人丹、喝十滴水支撑着。热急了,有的官兵就用编织袋兜起江水冲头降温,有的干脆跳到浑浊的江水里浸泡一下再继续战斗。随着战斗时间的延续,队伍中伤病员不断增加。烈日烤、洪水泡、汗水侵,连队79名官兵中,有50多人烂裆,40多人身上长出成片的红斑、疱疹,30多人烂脚,20多人口腔、嘴唇起泡溃烂。由于没有手套,没有撬棍,填搬石块全靠赤手,许多人手指磨破了,砸坏了,大家都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在一线。在这6天6夜中,官兵们没洗过一次脸,没刷过一次牙,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困倦难挡,他们就大把大把地往脸上抹风油精,驱赶瞌睡。有的大声叫喊几下,强制提神;有的使劲揪抓头发、相互拍打,刺激神经。极度的疲劳下,许多官兵的手脚都不听大脑使唤,脚下轻轻绊到一块小石头,就会重重地摔倒在地,有的走着走着睡着了。

军在,民在

42天奋战,九江人泪别亲人解放军

图片《生命之堤》是1998抗洪永远不能忘记的画面。

在大堤上,红军团的每一位官兵,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在鏖战的6昼夜里,“坚守英雄连”连长马建斌3次晕倒在大堤上,他就在堤上一边输着液一边指挥抢险。作为当年参与封堵九江决口的“十八勇士”之一,“坚守英雄连”指导员,现任浙江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邱在文在九江下水堵决口,绑在身上的麻绳突然松开,险些被洪水冲走。排长刘辉在水下作业好几次被管涌吸进去,幸好发现及时给拉上来。战士刘克孟(九江人)在传送石料时,左手大拇指指甲盖被掀掉,满手是血,十指连心,可刘克孟只顾搬石头,没皱一下眉头。战士杨维个子矮小,却不甘示弱,和大个子比着干,体力实在不行了,宁肯背沙包向上爬也不休息。战士李大谦喝了江水后,引起肠痉挛,中暑休克,经抢救,才好一点,次日早上又投入抢险。

8月8日晚10时许,一对刚刚举行了婚礼的新郎新娘,来到南空某部官兵守卫的800米长堤上,与战友一道守护大堤,在江堤上度过新婚之夜。

8月12日下午18时30分,大堤合拢成功,人们欢呼跃雀时,堵决口的官兵们一个个都瘫坐在堤上睡着了。看到这些满身汗水、活像雕塑一样的官兵,在场的将军、九江市领导和人民群众都哭了。

1998年9月15日清晨,洪灾退去,得知抗洪官兵们将从九江撤离,数十万九江市民在凯旋门下挥泪送别子弟兵,不禁让人想起《十送红军》的深情和期盼。有老奶奶眼含热泪,紧握着小战士们的手,传递上自己对这群儿孙的关爱与叮嘱;有人送来鲜花,有人送来自家攒的土鸡蛋,也有热血少年高举着“长大,我也要当兵”的牌子,目送军车远去……

城在,魂在

20年拼搏,古城蜕变再绘崭新篇章

2018年,是1998抗洪胜利20周年。抗洪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堤坝上的人民仍然时时会向他们的孩子讲起兵哥哥们的故事,眼眶湿润;而当年曾参与抗洪抢险的战士们亦会常常想起九江,想起那段泥巴裹住裤脚的过往,激情依旧!九江浔阳西路的抗洪纪念碑,巍峨屹立,时刻鼓舞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1998年,军民同心创造了抗洪史上的奇迹。20年,在抗洪精神激励下,九江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诗篇。大山巍峨,庐山设市,开启旅游新篇;大江浪涌,长桥卧波,天堑已变通途;大湖浩荡,万鸟齐翔,荡漾一湖清水。八里湖畔,新区欣欣向荣;赛城湖岸,新城呼之欲出。工业兴市,处处如火如荼;脱贫攻坚,村村面貌一新……岁月波澜壮阔,奏响一路凯歌。

“20年后的今天,回望历史,激情依旧,令人永生难忘。伟大的98抗洪精神把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凝结成一个坚固无比的精神共同体,为我们今天战胜困难、砥砺前行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有了这种牺牲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敌人不能战胜?”忆起1998,当时“坚守英雄连”指导员邱在文依然慷慨激昂,他说,“九江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于我,熟悉而亲切。这些年先后三次去九江,目送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目遇清新秀美的九江城,目见悠然自得的广大市民,今日之九江是蓄势待发的九江,是站在新高点上的九江。当前,九江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正在为融入长江经济带,振兴江西北大门,为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而不懈奋斗。衷心祝愿九江明天更加美好,祝愿九江人民幸福安康!”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抗洪精神 九江铭记

长江周刊@微生活微信号:jjrbcjzk

公众号介绍 | 聚众家,纳众声,汇众议,容众思;化微言成高谈,以博语作宏论,推社会进步,促梦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