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要面子的英國邱吉爾政府

英國的落幕有太多的因素,戰爭必是其中之一,英國的殖民地政策已經開始落後,由美國主導的規則制霸後來居上並在二戰後成功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今天來談一下二戰中的英國吧,二戰之後英國沒落是必然的,但是卻以戰勝國的身份完成了這場霸主交接。

死要面子的英國丘吉爾政府

在一戰結束時英法美對德國的制裁各有分歧,英國,美國害怕法國一家獨大,因此給德國留了崛起的機會,直到希特勒的上臺讓英法都猝不及防,英國需要的不是一個不可掌控的棋子,而是一個制衡法國稱霸的工具,但是事態的發展早已經不是能夠英法等國能夠左右的,當時英法都看出了納粹德國的野心,希望能夠通過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來滿足德國日益膨脹的野心,因此在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英法兩國都不為所動,這便是著名的綏靖政策,這個政策的本意是沒有多大過失的,但是隨著法國的迅速淪陷,一切都已經變得複雜起來,人民質疑張伯倫的政策,綏靖政策破滅,所以張伯倫也因此引咎辭職,主戰派領袖丘吉爾順利登上歷史的舞臺。

二戰時期的兩任英國首相都是各有特點,張伯倫沉穩理性,丘吉爾鐵血霸道,張伯倫深刻地明白,英德的矛盾很難調和,一旦戰爭打響,英國的損失必然相當慘重,勝負尚且未知,沒落卻已必然,如果要避免戰爭,儘量保全自己,就只有投降,要麼要裡子,丟面子;要麼丟裡子,要面子。很明顯這對於曾經稱霸世界百多年的日不落帝國而言,不戰而降是不可能的,張伯倫也因此下臺,不久便死了。相反丘吉爾抓住了一個重要的東西,那便是英國人民強烈的自尊心。丘吉爾堅信,那條英吉利海峽必將成為德國陸軍的墳墓,確實沒錯,羸弱的德國海軍讓德國陸軍根本上不了英倫三島,這是他堅信自己會勝利的理由,然而他也沒預料到德國空軍和潛艇部隊會給英國帶來如此恐怖的傷害,大不列顛空戰,狼群戰術都讓英國傷筋動骨,而後有美國這個暗中的黑手,通過租借法案不斷地吸收英國在全世界的戰略根基,而英國卻只能仍由美國宰割,當然如果沒有美國的各種援助,可能英倫三島早已淪陷。

死要面子的英國丘吉爾政府

通過歷史來分析,無論是張伯倫還是丘吉爾,都算是極為厲害的領袖人物,然而對於當時的日不落帝國人民而言,榮耀與尊嚴有時候往往比利益更重要,而英國也因為這場戰爭而傷了根基。但是既然是英國人民自己選擇的尊嚴戰鬥,也怪不了丘吉爾。

死要面子的英國丘吉爾政府

至少丘吉爾這個人物同樣也是不輸於希特勒的傳奇人物,這個男人一手堅持贏得了二戰最後的勝利,讓日不落帝國體面地走下世界霸主的寶座,也一手掀起了冷戰的序幕,讓美國和蘇聯走向對立左右了戰後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