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宅基地「三權分置」,房價會降低?有一點你可能沒想到!

在1月15日全國會議上,姜大明部長在報告中強調“要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

國土資源部的想法和做法,簡單直白的說,就是讓城市邊緣的農用土地也能蓋房子進行出租,從而增大城市整體的房屋供應量,使得房價自然下降。

推行宅基地“三權分置”,房價會降低?有一點你可能沒想到!

國土資源部的想法是好的,從供需關係上看,這樣分析也完全沒問題。但是如果從長期來看,可能就要出問題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劃一下姜部長講話中的重點: 農民閒置宅基地 閒置農房

這兩個詞足可以說明,這些湧入市場的土地的位置,都是在城市邊緣的農村;而這些土地既然都是閒置的,沒人住,那配套的交通、醫療、教育等等基礎公共設施也約等於零。

原本想留在大城市(如北京)發展卻又買不起房子落戶的人,這次可以留下了:選擇租住這種城市邊緣房進行暫住。也就是說,這些大城市的周邊聚集了更多的外來人口,這個城市整體的外來人口流入要比以前更多了。

短期內,租住“城市邊緣房屋”的人很難有大幅度的經濟收入增長,只能繼續暫住在城市邊緣房,這時不會產生購房需求,市中心房屋的供需量一定,房價基本穩定。

推行宅基地“三權分置”,房價會降低?有一點你可能沒想到!

而從長期來看,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些外來人口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積累了一定的資產,他們自然想要向地理位置更方便、公共資源更好的市中心去購置房產(這也肯定是這些人留下來的終極目標)。而市中心的房屋供應量不變的情況下,有購房需求的人不斷湧入,房屋自然是價高者得,市中心的房價恐怕反而會逐步上升!

所以在小編看來,單純的推行“三權分置”或許在短期內能夠使房價平穩下來,但並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長期來看,可能還會起反作用。小編覺得,國家還需要繼續搭配其它手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分設城市副中心等方法,小編會在後續文章中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歡迎各位看官來評論區發表看法!本文僅代表小編自身觀點,謝謝各位看官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