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伊拉克有家电厂是咱的!

骄傲!伊拉克有家电厂是咱的!

“为了赶工期,我们现在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工作,虽然忙碌,但想到中油电能人终于实现了把电厂建到国外去的梦想,还是很兴奋!” 5月8日,伊拉克当地时间22时,刚刚从现场回到驻地的中国石油电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油电能) 气电公司伊拉克哈法亚项目部电气专责工程师郑彬微信回复道。
伊拉克哈法亚项目是中油电能紧紧抓住 “一带一路” 建设有利时机,借助中国石油这个市场开发大平台,跟进 “海外大庆” 建设,由气电公司员工把两台燃机从中国搬迁到伊拉克, 按照国际化管理模式自主经营,成功开发出一条 “建设—拥有—经营” 的BOO新模式,真正实现由 “借船出海” 向 “造船出海” 的转变,这对于中油电能建设国际电能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

卸车:“海外将士” 演绎速度激情

到国外建电站,对于气电公司员工来说,还是 “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项目可以参考,全凭摸着石头过河。
伊拉克天气炎热,生活条件艰苦,气电人没怕过。从2月24日至4月11日,装载着两台燃气轮机、40台变电站开关柜等设备的34辆大货车,经过跨国 “长征”,陆续抵达哈法亚项目现场。


可是,如何让这些 “庞然大物”安全 “着陆”?气电人为此绞尽脑汁。
为了让两台重达50吨的主变压器安全落在基座上,在前期土建基础刚刚打定、现场周围地面并没有回添土、吊车很难靠近主设备的情况下,技术人员连夜制定出最佳吊卸方案,先将地面铺平,然后用枕木垫到上面,用两台吊车同时在两个方向互相照应起吊,经过4个多小时作业,终于将它们安全吊在基座上。
由于货车司机是当地伊拉克人,很多司机不会说英语,交流很困难。
气电公司十佳青年、哈法亚电站建设的中坚力量郑彬既当翻译又当统计员,加班加点查验箱单和调配各台车辆走向,常常忘记了吃饭时间,确保了30多辆货车的100多件箱体全部安全卸载在货场上,没有一件破损和丢失,创下了气电人的卸车奇迹。

骄傲!伊拉克有家电厂是咱的!

哈法亚施工现场

安装: 与时间赛跑, 不计报酬得失

“设备都到了吗?”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刚下飞机的机械工程师苏旭波就问起了设备的运输情况。
“到了,你先吃碗面条好好睡一觉,明天我领你去现场看看。” 同事看着他疲惫的面容关切地说。
“那还等啥呀,走吧!” 说罢,苏旭波放下热腾腾的面条碗,拉着同事直奔现场,对设备逐一进行清点,注明安装顺序和标记位置,拍照后存档,忙活四五个小时干完工作已是深夜。
进入3月份,伊拉克的气温开始逐渐升高,40多摄氏度是家常便饭。比高温更可怕的是当地的蚊虫,成群的蚊虫无孔不入,每个人都必须从头到脚全副武装,穿着这样的装束从营地走到施工现场,虽然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却让人汗流浃背。
安装接地网是土建工程,如果安装不好,就会造成整座电站发电运行不稳定。
此时,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赵凤学主动请缨,拿着接地网图纸一一对应现场的接地井、接地桩和链接设备接地线等比对分析,短短一周内走遍了整座电厂,终于拿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肩扛: 行程8000公里, 背着配件到海外

“郭总,您来时再多带点儿交流接触器和直流电器的元器件,上次带来的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好,还缺少什么东西尽管说。” 5月9 日,即将启程前往哈法亚的气电公司副总工程师郭豫川接到伊拉克哈法亚项目经理隋铭的电话。
小配件若是在当地购买,在局势动荡的伊拉克,一是人身安全无法保障,二是有钱也根本买不到,而工期不等人。
“我们从国内背吧,让每批来伊拉克的员工尽量少拿衣服和生活用品。” 隋铭提议道。于是,从第二批到伊拉克的人开始,每人的行李箱里除了少量的衣物外,都装满了发电厂用的元器小零件,这些带着气电人体温的小零件从大庆到北京,从北京到迪拜转机到达伊拉克的巴士拉,然后再乘小飞机到达哈法亚项目部驻地。从第二批到达哈法亚的员工开始,一直到如今的第六批,17名员工每人背着重达25公斤的行李箱穿越千山万水,行程8000余公里。
“这是我们中油电能人在海外建设的第一座电厂,我们一定要把它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做,建成后,更要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管理。” 隋铭说。

骄傲!伊拉克有家电厂是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