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首千古经典诗作,其中有一句今天仍是热点!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人称“李杜”。杜诗不同于李诗的狂放不羁和超凡脱尘,多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当时社会弊病,给予了大胆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代表性的作品有被称为史诗级的组诗《三吏》、《三别》以及千古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杜甫一首千古经典诗作,其中有一句今天仍是热点!

如果说李诗反映了盛唐时代,包容、开放、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那么杜诗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清醒剂。盛唐时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祥和,“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社会衰退,以至于老百姓无家可归。即便有,也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述的那样:秋风暴雨之中,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百姓生活的普遍窘境,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到最后诗人更是振臂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百年来喊出了无数寒士的心声。这首诗也因此成为千古名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全诗如下:

杜甫一首千古经典诗作,其中有一句今天仍是热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一首千古经典诗作,其中有一句今天仍是热点!

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正值安史之乱,一时间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千古诗篇。

全诗中诗人用叙事的手法、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形象地描写,抒写了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整个过程。即:茅被风刮跑,茅无法收回,茅屋漏雨无法居住。整个过程诗人用“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展现出了一个接一个的动态画面,而整个画面的完成是由一个衣衫单薄、破旧拄着拐杖的干瘦老人贯穿其中,非常形象而又巧妙地表达了,大风破屋后焦灼和怨愤之情。

屋破偏遇连雨夜,“布衾冷似铁”、“娇儿踏里裂”、“长夜沾湿何由彻”,读来无不让人捶胸顿足。然而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感慨自己的不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还能推己及人,想到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寒士,同样是居不得安、食不得饱啊?如果能有广厦万间,即便在暴风雨的夜里又何至于此?若能实现这个愿望,即便自己冻死也是值得的。表现出了诗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崇高的道德风尚。千年后的今天,住房问题依然是社会痛点、热点,如果老杜复生,不知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