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谈创造力:创造力在对社会现场和现实变化的关注过程中生发

创造力从哪里来?创造力在对社会现场和现实变化的关注过程中生发,而无法仅仅从艺术史的知识学习和艺术系统范畴内的思维方式中来。艺术本身的知识相对有限,社会现场的变化却无穷无尽。因此艺术家的工作,不是在艺术系统的范围内从事生产,而是要将社会现场的能量转换成艺术创作的思维。过去时代的艺术家创造的表达方式都无法直接拿来使用,只能作为一种参照。因为你要说的话是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就必须去寻找新的说话方式,才能把你要说的话说得到位、有感觉,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新的艺术语言的创造力缘由。

对我而言,艺术工作实际上是在不断反省艺术与社会现场的关系。我曾经为北京CBD的WFC中心做了一对凤凰,每只近30米长,非常大。 这两只凤凰由建筑工人的劳动工具和工地废料构造出来,很沉重。我在里面藏了很多LED灯,随着天色变暗,里面的灯光就会慢慢显现出来。当外界的光线越变越暗,凤凰所携带的沉重现实感渐渐消失,最后看起来像遥远的凤凰星系。这其实是民间艺术的做法, 用低廉的材料构筑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北京城里闪耀着的光芒就是由这些劳动者用低廉的生活状况和原始的劳动方式建造起来的。这件作品现在重新拿回来看,很有现实意义。

徐冰谈创造力:创造力在对社会现场和现实变化的关注过程中生发

今天好多领域都变得有些被动,仿佛人类的思维追不上时代的速度。经济、哲学、历史、宗教的旧的概念难以解释世界的急速变异,人类思维显得狼狈。反而是各个领域的边缘地带或者外围,更有未来感和预见性,蕴藏着产生新东西的能量。当代艺术,历史很短,不如传统的雕塑绘画领域那么成熟,也不像传统观念中认为的那样是最前沿、最有创造力、最有灵感的,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发展的同时不断自我反省,自我颠覆,不断尝试。当代艺术是什么?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就是创造出过去概念中没有,现成理论又说不明白的东西。我想,在任何领域产生价值都需要有创造力,别人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就没有必要再做再去说。

乐平有相似的特质,我从乐平做的事当中看到它作为一家基金会对社会创造性的关注。 有一群人,他们想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但,是什么事,属于什么领域,并不清晰。艺术家凭直觉判断什么东西值得做,这种直觉里往往潜藏着对社会现实的体察和对新鲜动向的预判,但它的理论或具体阐释并不清楚 。这种不可避免的模糊性、无法归类的状态、难以界定的概念,就像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我在当代艺术和乐平之间发现的共通点。

徐冰谈创造力:创造力在对社会现场和现实变化的关注过程中生发

注:本文由乐平根据徐冰先生在北京乐平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社会创新与现当代史研究中心合办的“2018年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