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唯一公平的制度嗎?回顧歷史就會知道這是最有效的制度

高考作為一種制度在我國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了,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光緒年間,也就是1905年最後亦可進士考完為止,前後一共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選拔人才的方式。然後現在卻因為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屢屢遭人非議,但是同時卻沒有提出更好的制度,那麼古人以前都採用過什麼樣的選拔方式呢?

高考是唯一公平的制度嗎?回顧歷史就會知道這是最有效的制度

選拔人才作為一種制度存在,最早起於漢朝,在漢朝的時候施行舉孝廉制度,選拔的標準就是看誰孝順,因為社會普遍認為,如果你作為一個地方官去管理,那麼你首先要人品好,而看人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誰孝順,在古人看來,孝和忠是相通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那麼這個人的品行就不會受人認可,於是為了證明自己孝順,就出現了很多諸如割肉喂母、為父守孝的事蹟,但是尤為盛行的就是厚葬制度。

高考是唯一公平的制度嗎?回顧歷史就會知道這是最有效的制度

為了向周圍人證明自己的孝順,在父母去世之後,就拼命的把家裡的財產作為陪葬品,跟隨父母埋進了地下。這種制度剛開始還能正常的實行下去,因為漢朝的富強,但是當國家國運處於下坡路的時候,國家財政自然難以為繼,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國家就扛不住了。據後世統計,差不多當時三分之一的社會財富被埋入了地下,這些陵墓也成為了後世盜墓賊的天堂。

到了三國時期,曹操開始在北方發展起來,由於連年軍費開支巨大,看到了這種風俗對社會財富的浪費,於是提出薄葬的倡議,舉孝廉制度也在這個時候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作為人才選拔制度的補充,於是出現了九品中正制。

高考是唯一公平的制度嗎?回顧歷史就會知道這是最有效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其實就是為世家子弟提出的一項制度,由於不去比誰孝順了,那就開始比看誰受的教育好,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能夠收到良好教育的只有世家子弟,於是就變成了幾個世家大族掌握朝局的局面,最為有名的是在東晉的時候流傳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以表明琅琊王氏的興盛。而在淝水之戰,率領晉軍抗擊前秦入侵的幾乎都是謝氏一族。由於世家大族勢力的興起,皇權就相對弱勢,於是在這一時期,中國南北朝政權更迭頻繁,奪位篡權的事情屢有發生。

於是到了隋朝,隋煬帝提出了科舉制,以考試去界定一個人是否有真才實學,以成績作為上升的依據,這項制度在後世雖然略有調整,但是一直在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而恰恰是隋唐開始,再也沒有發生權臣膽敢篡奪皇位的事情發生,除了五代十國時期科舉制不能正常施行的特殊時期。

高考是唯一公平的制度嗎?回顧歷史就會知道這是最有效的制度

所以現在來看,雖然考試製度有一定的弊端,不一定是最好的制度,但確實是最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果有一天退回到舉孝廉制度或者九品中正制,那麼這個社會又是什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