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進入2.0時代 選擇突破點還是找准關鍵點?

國企改革進入2.0時代 選擇突破點還是找準關鍵點?

國企改革進入2.0時代 選擇突破點還是找準關鍵點?

國企改革進入2.0時代 選擇突破點還是找準關鍵點?

8月13日,由寰球汽車主辦的主題為“多元、縱深、目標‘思辯’國有車企變革的N+1時代”高峰論壇在京召開,多名親身見證、參與、研究國有企業改革的專家共同對國有車企改革這一話題展開多維度的討論。一時間,論壇引起了行業輿論的廣泛關注。國企改革究竟目的是什麼?多年來的難題一直存在,這是為什麼?中國汽車產業的國企改革又有什麼行業特點?當前新形勢下,哪些問題已經將改革推到了勢在必行的地步?“混改”究竟是方向還是眾多手段之一?等等問題都是值得大家深刻思考的。這期【寰球大家談】我們就聊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國有車企改革的話題。

國企改革進入2.0時代 選擇突破點還是找準關鍵點?

主持人:國企改革問題,一直是我國深化改革的難點。如何提高國企效率,如何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製度,如何進行產權結構、治理權結構的調整等,是多年來一直在探討的問題,也是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今天,國有汽車企業所面臨的改革困境,與多年前幾乎一模一樣,依舊是那些關鍵的,老大難問題。有人說,改革很難,但是再難也得改。如果,現在不改,等到了刻不可緩,必須改的時候,就會非常被動。對於改革之難,長期推而不動的問題,你怎麼看?

賈翔:改革開放40年,國企改革這個話題就一直沒冷過。國企改革難度高,牽涉面廣,情況複雜,確實很難,而且,沒有可以借鑑的成功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改革開放40年來,國企改革也經歷了幾個階段:從最開始的產權改革、政企分開、責任制,到後來的構建現代企業制度、股份化、經營權控股權分離等,都是一步一步地在艱難地嘗試。

國企改革的核心難點在於產權、經營權和收益權的界定問題。之所以說難,其中,最核心的還是國有企業至今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經濟體,它依舊包含了大量黨政色彩。對於企業管理決策、控制運營、利益分配,也並不是全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定義的那種方式來運作。可以想見,讓一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參與競爭,要麼,市場經濟會變得不倫不類;要麼,國有企業變得為難。國企改革長期進展緩慢,推不動,可能也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從頂層設計上給予解決。

王鑫:國有企業的改革實際上最大的問題在於國有企業的屬性,即兼顧社會職能的國家企業,在管理上要服從國家和市場的雙重要求。從我們國家國有車企的發展歷史來看,國有車企更多的要承擔著穩定經濟參與國際競爭和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麼一個使命,這也就造成了國有企業在經營中,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有著各方複雜的利益糾葛,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方面複雜多面,這是目前國有車企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

牛大為:國有企業自身確實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正是因為認識到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通過推動深化改革,在提升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也在不斷提升。近年來,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國企,都進行了大力度的改革探索與實踐。我認為,這是非常必要的。

朱思存:對於中國汽車市場和汽車工業來說,國有汽車企業的改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間。特別是在經歷放寬外資股比限制,中美貿易戰等一系列事件後,中國汽車工業想要在全球競爭中佔據優勢,就必須改變目前存在的管理機制、生產效率落後等問題。利用充分的市場競爭,推動汽車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得中國品牌真正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主持人:當前的國企改革,特別是國有車企的改革,面臨著很多新的局面和形勢。對內,新能源、新勢力車企崛起,資本的發力,導致了行業規則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寫。另一方面,中央已經明確到2022年要最終取消合資車企的股比限制,全面開放。那時,國有車企就會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改革如果還不能快速推進,則很有可能遭遇洗牌。深化改革的緊迫性,已經不言而喻。對於當前的全新局面所造成的挑戰,你是怎麼看的?

王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有企業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結論,這造成了國有企業在發展中反應過慢,當今汽車市場最重要的是新技術的變革,新技術可以說給汽車產業帶來了深刻的革命性的變革。無論是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還是新材料新能源在汽車製造和使用上都有所體現。但國有車企的體系龐大造成了國有企業在各種新技術的應用和研發上都稍顯遲鈍,如果不能改革,快速地趕上,國有車企將會落後於其他車企。

賈翔:當下,汽車行業正面臨巨大變革,同時,市場環境,競爭環境,行業環境都在發生鉅變。特別是國內車市進入了微增長、負增長階段,國家又全部徹底放開汽車股比限制。這對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造成了巨大壓力。

國有車企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核心支柱,絕大多數合資車企的中方都是國企,大部分自主汽車也都是國企。面對這種局面,如果國企改革推進緩慢,效率不足,競爭力不強,未來將很難應對競爭的考驗。

其他行業,特別是資源壟斷型行業的國企,在國家的保護下效率低一些,成本高一些,技術落後一些,也還能獲得高額利潤。但這個局面,在汽車行業則完全沒有可能出現。國內市場早已進入充分競爭階段,國企面對的對手,不僅有國內的民營企業,還有全球主要的汽車巨頭。在合資股比放開之後,最後一道控制國際汽車巨頭的防線都要被撤掉,國企靠什麼去跟跨國公司競爭?唯有改革一條路。

牛大為:可以說,在國有車企改革中汽車企業做得並不好,如今確實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通過不斷深化改革,今後國有汽車企業的數量可能會進一步減少,但作用會進一步加大,其與民營企業的協動效應也會進一步增強,從而更好推動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我們對汽車國企改革的共同期待。

朱思存:在中美貿易戰所造成的一些影響中,汽車行業可以說是涉事最早,涉事最深,這是由於汽車複雜的供應鏈條所決定的。另一方面,汽車工業又是完全市場競爭類行業,也是涉及民生的行業。因此,要不要改已經不是問題,而是要想好怎麼改,什麼時候怎麼做。

國企改革進入2.0時代 選擇突破點還是找準關鍵點?

主持人:今天,“混改”成為了一個流行詞。用官方的話說,“混改”是當前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國有車企的混改傳言也很多,例如,北汽和吉利的混改傳言,奇瑞混改傳言,包括上汽、長安、廣汽都有改革舉措的出現等。似乎“混改”成了當前國企改革的唯一正確選擇。你怎麼看?

牛大為:混改只是改革的手段之一,如何實現改革的真正目的還需要人的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從某個角度來講這也是這麼多年來國企改革見效不大的根本原因。

賈翔:混改,只是改革的一種形式。引入金融資本,引入民營資本,雖然會改變一些股權結構的性質,將國有資本變為混合資本,但是,公司決策機制,管理運營機制以及分配機制,都沒有變化。這是治標不治本,這樣下去,“混改”就會淪為圈錢的手段,而不是改革的手段。

當前,混改之所以被誤解為國企改革的唯一選擇,一方面是因為過往的改革手段幾乎陷於停頓,沒有進展,另一方面,混改因其另闢蹊徑,而備受各界的矚目和期待,再加之中央著力在央企中推進混改,因此被廣泛認為是當下改革的主流途徑。

王鑫: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說過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如今我們思考國有企業改革之時,我們同樣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看。在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強調的是,企業改革不是一條路,混改是選擇之一。在改革的方式選擇上,只提混改表示著外界至今還無法準確把握改革的目標和意義。改革的目的、改革的要求國家政策都闡述得很清楚,而且不止一個目的、一個要求,且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地變化。按照國家的要求進行改革,那麼就顯然不止混改一條路。上升一個層面來談,選擇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國有汽車企業發展,那麼或許就可以採用這種方式。

朱思存:中國汽車行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進入到全新的時代了。因時而變,因事而變,因企而變。一方面,政府和行業需要吸引社會資本的流動資金,另一方面,國企也需要引進社會上更高效的管理制度。但由於每個企業具體情況不同,是否混改,還是採取其他類型的改革方式,都不可一概而論。

主持人:有專家指出,改革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並不清楚,或者說,由於種種原因,不放在首要位置。很多人將手段、方式看得比結果更重要。當前,國企改革進入了全新階段,國家推進混改也是小心翼翼。推進混改,與推進其他形式的改革,並無根本的矛盾。據悉,接下來北汽新能源要上市,這可能是國有汽車改革的另一種體現。你認為國企改革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如何看待改革方式的多元化問題?

賈翔:國企改革的目的,各界理解其實是不一樣的。普通的理解,國企改革應該要提高效率,激發幹部職工的積極性,提高經營效益,增強國企的經營、盈利能力。這些都沒錯,但是,國家對國企改革還有一個訴求,那就是,要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支柱作用,發揮核心作用,發揮主導作用。在壟斷性行業,這好理解。不過當前,在一些競爭性行業,也露出了這樣的苗頭。

改革方式多元化不是今天提出來的,隨著改革的逐漸推進,各種之前採用過的手段,之後創新出來的方法,都在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國企中使用。因此,今後國企改革也不可能是一刀切,只用一種方式,多種方式並存的多元化現象將長期存在。

王鑫:我們如今思考國有車企改革的目的,不僅僅需要從促進國有車企發展這個角度來看,更多地應該放在整個大環境下去客觀的認識。進入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汽車產業也在經歷著各種挑戰。國家股權改革在推進,中國汽車市場未來將失去政策的壁壘,中國品牌將要和國際品牌在一個舞臺上戰鬥;美國經濟政策頻繁變動,貿易摩擦加劇,對美業務深層次變革;一帶一路持續推進,對外聯繫加強,中國企業面臨走出去的重大窗口機遇期……國有汽車企業能不能在變化的時代中持續向前?這是中央、國家給予國有汽車企業的新期待。如果說改革有目的,那麼改革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推動國有車企形成學習的機制,以適應汽車未來汽車生活的每一次變化。

牛大為:事實上,黨的十九大報告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十九大報告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毫無疑問,這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為此,國有企業要積極推進與民營資本的合作,不斷增加廣度和深度。

朱思存:國企改革是很長一段時間裡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都十分關心的話題。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市場,同時汽車工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形產業。因此,汽車行業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度,深刻影響著我國競爭力的進展。正是因為如此重要,因此改革的複雜性和難度也隨之而來。

汽車行業的國企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未來或許將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內的多種改革方式,但這一切的基礎,都是需要各自企業對外部以及內部的優劣勢有了充分的思考。

國企改革進入2.0時代 選擇突破點還是找準關鍵點?

主持人:對於國企改革,特別是國有車企進一步深化改革,你認為應該怎麼改?有什麼好的建議或意見?

王鑫:從某種程度而言,國有車企改革需要恰當的時間點,這是很多專家、學者、媒體都沒看到的一點。有的企業已經自己嘗試改革,比如奇瑞,那麼就應該創造條件支持走下去;比如一汽,現在正在紅旗品牌的關鍵突破期,現在冒然地啟動改革,對於紅旗品牌影響幾何尚存疑慮……可以這樣說,現在有些企業迫切需要改革扭轉運行狀態,有些企業則需要循序漸進地穩定改革步驟。國有車企的改革不能時間節點一刀切,需要個性化,甚至於定製化的改革時間節點。

賈翔:深化國企改革,最核心的,也是最難的一點就是處理控股權與經營權分與合的矛盾的問題,以及分配領域的公平與效率的矛盾的問題。處理好這個兩個矛盾,國企改革將會推進一大步。

牛大為:當前國企改革與發展中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人還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缺乏積極性。當前國企改革工作千頭萬緒,關鍵是抓住人的積極性這個“牛鼻子”。改革還是要人來推進。下一步需要解決怎麼釋放人的積極性的問題,來推動國企改革落到實處。

朱思存:首先,政府有關部門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建設“國家隊”的概念,在避免衝突的基礎上形成優勢互補;第二,加強新技術研發力度,擺脫目前普遍存在的自主品牌核心技術水平薄弱的弊病;第三,從監督管理上,改變目前對國企、央企的考評思路,改變長期存在的“官本位”思想;第四;企業家與官員不能會混為一談,國企的管理者,要真正擁有企業家精神,努力提升企業的內在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