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龙岩市,又称闽西,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1997年5月撤地设市。

龙岩是内陆邻海城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距龙岩市区城东2公里的翠屏山麓,有一处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岩纹似龙而得名“龙岩洞”,龙岩市名由此而来,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龙岩市由古龙岩州和建国后来属的部分古汀州辖地组成。

龙岩是中国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长征出发地之一,七个县(市、区)均为中央苏区县,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赞誉。

闽西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吸引了张九龄、朱熹、王阳明等历史文化名人;孕育了“岭南画派”的鼻祖上官周、“扬州八怪”的黄慎、华喦等一批名震海内外的闽西藉文化艺术的一代宗师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置新罗县,属晋安郡。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汀州,领原新罗地区分置的长汀、黄连、什罗3县。天宝元年(742)汀州改为临汀郡,什罗(新罗)县改名龙岩县,黄连县改名宁化县,乾元元年(758)复为汀州,领长汀、宁化、龙岩、沙县4县。唐大历十二年(777)龙岩县改属漳州一直到清朝中期。[1]

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划沙县归剑州。

宋淳化五年(994)上杭、武平升场为县。

元符元年(1098)置清流县,绍兴三年(1133)置莲城县,时汀州辖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莲城6县。元至元十五年(1278)为汀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为汀州府,成化六年(1470)置归化县,七年(1471)置漳平县,龙岩、漳平二县隶属漳州府。十四年(1478)置永定县,时长汀、上杭、武平、清流、连城、归化、宁化、永定通称“汀属八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龙岩县为直隶州,辖漳平县、宁洋县,清前期开始汀州府、龙岩州均属汀漳龙道,下辖漳州府、龙岩直隶州和汀州府。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1市2区4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称

1912年废州、府,复龙岩为县,各县属西路道(1914年改称汀漳道)。1925年废道制,各县直属省辖。1928年至1934年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时属“龙汀(龙漳)省”。1934年7月分属第七行政督察区(驻龙岩,辖龙岩、永定、上杭、武平、漳平、宁洋、华安7县)和第八行政督察区(驻长汀,辖长汀、连城、宁化、清流、明溪、永安6县)。1935年10月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辖龙岩、漳平、大田、永定、上杭、华安、宁洋7县及峰市特种区)和第七行政督察区(辖长汀、连城、宁化、明溪、清流、武平、建宁、泰宁8县)。1947年以龙岩、长汀、永定、上杭、武平、漳平、连城7县为第七行政督察区,驻龙岩。

1949年8月至11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八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称龙岩专区。1956年7月划入永安、宁化、清流3县,1961年3县划归三明专区。1970年改称龙岩地区。1981年撤销龙岩县,设省辖县级龙岩市。1990年漳平撤县设市。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龙岩撤地设市。1997年3月,县级龙岩市改为新罗区。1997年5月1日,地级龙岩市成立,市人民政府驻新罗区。2014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永定县将撤县改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