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孝感,简称:孝,中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中国孝文化之乡。是距离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市最近的城市,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在省内排名前六位。

孝感地处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水之东。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现辖孝南区、汉川、应城、安陆三个县级市,云梦、大悟、孝昌三县,及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和七个省级开发区。面积89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6.13万,其中孝感城区人口55万,常住人口90万。

孝感地貌自南向北为平原、丘陵、山区,气候兼有南北之优,土地肥沃,是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地质矿藏丰富,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孝感距离武汉市中心5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2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历史沿革

孝感市境内各县市区,夏商时代为古荆州之地[1]​。

周为楚、郧、轸等诸侯国割据地,且轸国、郧国均建都于此。

秦属南郡;汉以后属荆州江夏郡。

南北朝以后属安陆郡。

唐属安州;宋以后属德安府。

清分属德安府、汉阳府[2]。

民国时期,分属湖北省第三、四、五行政督察区。孝感作为地市级的建制行政区,设置于1949年5月。

文化大革命期间,孝感专区改称孝感地区。

1993年6月,撤销孝感地区,成立地级孝感市。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湖北省划分为3市1区3县的3线城市,享有“中国孝文化之乡”之称

1951年6月以前,孝感专署辖孝感、礼山、应山、安陆、云梦、应城、黄陂、黄安(今红安)、随县(今随州市)等9县。6月以后,原属沔阳专署管辖的汉川、汉阳两县划归孝感专署,同时设立应城矿区人民政府(县级),此时,专署所辖县级政府12个。

1952年1月,大冶专署撤销,原属大冶管辖的咸宁、武昌、蒲圻、嘉鱼、崇阳、通山、通城等江南7县划归孝感专署管辖。6月,随县划归襄阳专署。 9月,黄安划归黄冈专署,同时改礼山县为大悟县。

1953年5月,撤销应城矿区政府,以后直到1959年11月孝感专署撤销,所属诸县并入武汉市时为止,孝感专署一直管辖江南、江北共16县。在归属武汉市管辖期间,曾于1960年8月将安陆与云梦、咸宁与蒲圻、武昌与嘉鱼、崇阳与通城合并为安陆、咸宁、武昌、崇阳等4县,原16县并为12县。

1961年5月,地市分治,复设孝感专署,武汉市将上述12县归还孝感。12月,专署将所辖12县仍按并入武汉市以前的16县恢复原建制。

1965年7月,将撤销大冶专署时划归孝感的江南7县划出,交新设置的咸宁专署管辖,孝感专署管辖原江北9县。

1975年12月,汉阳县划属武汉市。

1983年8月,撤销孝感县,设置县级孝感市,同时将黄陂县划归武汉市。

1986年6月,撤销应城县,设置应城市。1987年9月,撤销安陆县,设置安陆市。

1988年10月,撤销应山县,设置广水市。

1993年6月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地级孝感市,同时撤销原县级孝感市,设立县级孝南区和孝昌县。撤地建市以后,新设立的地级孝感市实行以市带县的行政管理体制,直辖孝南区,管辖孝昌、大悟、云梦、汉川等4个县,代管广水、安陆、应城等3个县级市。

1997年3月,撤销汉川县,设置汉川市。

2000年8月,广水市划归新成立的地级随州市代管。此后,孝感市辖区直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