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翻饃枇兒

 

有文化的人很多時候犯傻,跟別人較勁,跟老師較勁,有時還跟字典較勁.....老百姓說這叫:書呆子。書讀多了,人傻啦。這種性格偏重者當不了領導。我不算文化人但也是一個愛較勁的人,就寫這些洛陽土話每天跟自己、跟字典較勁。

翻饃枇兒:是北方人烙餅的一個工具,與鏊子搭配、是一對好兄弟。鏊子太通俗乾脆不寫了,但“翻饃枇兒”的發音挺有意思,我得收錄。面對洛陽人特殊發音的“枇兒”好作難,因這一根工具是竹子做的也可以是木條做的,我就認為偏旁該是竹字頭或木子旁,不該是土字旁的“坯”。

查字典閱到“枇”,解析是枇杷,南方水果。再查:“木”與“比”聯合起來表示“木梳子”。本義:木梳子。“匕”。食器,是不是勺子呀?杵以梧,枇以桑,長三尺。--《禮記·雜記讓》。杵是“梧桐木”做的,“枇”這個食器乃桑木......

坯pī:說的是沒有燒過的磚瓦、陶器等,解析的不夠,定義太死,那些坯布,毛坯呢?還有後期的鋼坯,面坯,夸人的:好坯子。顯然是先輩顧及的不夠寬泛,漏掉或應該再造幾個偏旁準確的pi字,搞得後輩使用很無奈的借用了土坯的“坯”字。

既然“枇”字在古代說的的是食器,那我們烙餅饃這根竹片或木條也可使用“枇”啦,根據洛陽人特殊的發音加兒化音“枇兒”,應該是:翻饃枇兒。

定義後再查,南方人把劈開的竹片叫:竹枇子,這就對了。可當我百度這個小玩意兒時是蹦出來一大堆廣告,還有清晰的圖片,有很多人做這個小生意。不懂但嚴謹人的寫:烙大餅工具,含糊其辭。假明白的寫:翻餅竹坯子。跩詞的寫:天然竹製翻餅杆。乾脆不懂就寫:翻大餅竹片。哈哈,看來我這樣研究費點功夫是對的,儘管城市人不怎麼使用“翻饃枇兒”啦,但這個小工具在農村使用還是非常普遍的,那不是還有人網上銷售嗎。

圖片來自網絡,是人家山東老鄉拍的圖片。

洛陽話:翻饃枇兒

洛陽話:翻饃枇兒

洛陽話:翻饃枇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