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親子陪伴,少了這幾個活動怎麼行

真正會玩的寶寶不但要玩要玩得愉快,還要玩出名堂來。

每個父母都知道:玩是每個寶寶的天性。但是該怎麼玩呢,玩什麼呢?許多寶寶“玩”得很盲目,從而白白浪費了可以中開發智慧和能力的機會。真正會玩的寶寶不但要玩得愉快,還要玩出名堂來。在不同的年齡,“玩”對寶寶是有不同意義的,隨著年齡的變化,寶寶的“玩”法也要與時俱進。

我發現,對寶寶來說,做家務也是一種新鮮有趣的“玩”法。作為媽媽,一邊做家務一邊帶娃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媽媽可能會把寶寶當成做家務時的小麻煩,但我會讓寶寶作為我的家務小幫手。通過“玩”家務的遊戲,寶寶能學到很多生活知識、能給他帶來豐富的視覺和觸覺刺激,還能刺激語言發展,培養獨立生活能力,也讓寶寶更自信。

Neo1歲之前,我就常帶他去超市購物,坐在購物車上的小Neo一到超市就開始東張西望,興趣十足。我會在一邊指指點點的告訴他都是些什麼東西,讓他熟悉琳琅滿目的商品,也是在熟悉生活。大一點後,進超市我就讓他下來走一走,要買的東西,只要是他可以夠到又不怕打碎的,我就讓他幫我放進購物筐裡。他放進去後我會誇獎他:“Neo真棒”,他便早早有了幫媽媽做事的成就感。如今不到3歲的他,已經有了很多的生活知識,比如他回家之後跟我玩開雜貨鋪,我是小小收銀員的遊戲等。


最好的親子陪伴,少了這幾個活動怎麼行

​Neo兩歲之後開始參與做飯,最先感興趣的是擇菜,接著是打蛋。我教他把雞蛋往碗沿上敲破,兩手把蛋殼掰開。他開始會把蛋黃蛋清流的到處都是,我就不厭其煩的跟著收拾,而拿筷子把雞蛋攪碎也是他的最愛。

我做飯時,他經常會搬個小凳子過來,站在上面看著我怎麼一步一步的把飯菜做好。記得有一次,看見我帶著手套切山藥,他問:”這是什麼?我沒試過這個。我不認識這個,媽媽為什麼要帶手套。”我就給他解釋這是山藥,媽媽戴手套是因為對山藥過敏。不認識的,不理解的,他就問,這些都是刺激寶寶口語發展的好機會。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內容越豐富,要說的話就越多。

我還喜歡帶他做很多面食,比如包餃子,擀麵條,烤麵包等等。和玩別的東西一樣,用手做吃的能給他豐富的視覺和觸覺刺激,揉麵再弄成各種形狀對他來說太有趣了。

最好的親子陪伴,少了這幾個活動怎麼行

​就連衝奶這樣的事情,他都是自己做。家裡有一臺膠囊衝奶機,每次到了喝奶的時候,Neo就會拿著膠囊奶粉放在機器上,按下衝調按鈕,自己拿杯子接奶,看著奶粉變成奶,流到杯子裡面的時候,他都會說:“哇,太棒啦!”然後端起奶,喝得不亦樂乎!

最好的親子陪伴,少了這幾個活動怎麼行

​寶寶天生就是一個觀察者,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他觀察學習的對象,在陪伴Neo成長的過程中,我經常有意識地跟他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讓他也體驗一下做“爸爸”“媽媽”的滋味。儘管寶寶現在能做的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但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以及自信的建立都是從這樣的小事中促成的呀!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