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如懿傳》烏拉那拉·如懿

《如懿傳》開播當天,我就看了。看了半集,我就關了。

和所有人一樣,我被周迅的顏音俱崩擊退了,顏不夠鮮,音不夠婉。第二天,我決定再給周迅一個機會,畢竟是愛了這麼多年的周迅。我再次點開《如懿傳》,這回,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很多人說,扛過前兩集就好了。確實是,三集以後,水顯山明,漸入佳境。但我又一想,前兩集有陳沖、鄔君梅、張豐毅三個老戲妖飆戲,不好好享受,扛什麼扛。陳沖和鄔君梅上次飆戲,還是三十年前的《末代皇帝》。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三十年前,她倆在北京故宮飆,三十年後,她倆在橫店故宮飆。這次,比上次地動山摧多了。

還有,張豐毅的雍正我真是沒看夠,死得太早了,雍正應該學他爸,向天再借五百年。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延禧攻略》和《甄嬛傳》比較而言差距在哪裡?贊數最高的答案是這麼說的:

強或差哪裡完全憑個人側重點,個人覺得要講《延禧攻略》比《甄嬛傳》差在哪裡的話,應該是一種宮廷的氛圍感吧。

《甄嬛傳》的宮廷處處透露出莊重以及等級尊卑的儀式感是很強烈的。雖然《延禧攻略》的色調使用了高級灰,顯得正經了許多,但實際上劇情還是偏於偶像劇的。

我同意這個「氛圍感」。在自動跳過片頭片尾的幫助下,一口氣看完七集,其實是潤物細無聲的,不知道已經過了七集。這種潤物細無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氛圍感。沉到氛圍之中,時間就會變快。

當初大家愛看《甄嬛傳》,很大程度上,就是喜歡那個氛圍感,喜歡置於氛圍之下的感覺。現在,同根同源的《如懿傳》把這個好久不見的氛圍感又帶回來了。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氛圍感的營造,靠的是各工種做好本職工作後的完美相融。

《如懿傳》美術指導請的是韓忠。《英雄》、《羅曼蒂克消亡史》、《軍師聯盟》的美指都是他。

韓忠說他在置景時,貫串把握一個原則:

一定要體現乾隆盛世,把這種輝煌感強調出來,這是屬於《如懿傳》自己的獨特氣質。我們要講的這個故事,也是發生在我們心裡的乾隆盛世。

確實輝煌,隨便看看養心殿、翊坤宮就知道了。更輝煌的是,《如懿傳》擺脫了清宮戲不出清宮的小氣格局,動用數艘大船,放手去拍了乾隆下江南。

《如懿傳》前後拍了264天,在蘇州取景拍了二十天,拍的就是下江南。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製片人黃瀾說,烏拉那拉氏在史書中只是短暫閃現,但恰恰因為短暫,給了創作者遐想的餘地,「但《如懿傳》整個故事和人物的命運依然基於對歷史的尊重,沒有太多的天馬行空,只進行合理虛構」。

導演汪俊的總體創作思路是「戲說正拍」:「故事是虛擬的,但一定要拍得真實,寫實是《如懿傳》的美學基礎。」

開拍前,劇組專門給核心創作人員辦了多場講座,清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環境、宮廷生活、清朝美學,什麼都講。

宮廷劇的氛圍感,最重要的,是禮儀。《如懿傳》繼續請了《甄嬛傳》的禮儀指導張曉龍來進行禮儀設計和指導,開拍前,禮儀團隊先進行了三個月的前期準備。

張曉龍就是溫太醫,他劇裡看病,劇外教書,他是中國古代史碩士,中戲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溫太醫說: 「我從來沒說我們還原了什麼,因為沒有人能還原歷史,那我們在尊重歷史的情況下,在有那張圖的情況下我們儘量做到離它最近。」

乾隆登基那場戲,找來九百多個群演,指導禮儀規範,近千人在廣場集體行禮,營造恢弘氛圍,場面盛大。一場雍正大喪,一場乾隆登基,還有後邊的封后大典,每一個大場面下,都有細緻的小禮儀。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除了各工種的合力造夢外,最重要的,還是演員。

編劇流瀲紫說她最初寫《如懿傳》,心裡想的就是周迅能來演,「如懿的清冷、倔強、自尊、敏感由周迅演繹更為相得益彰」。她在片場見到周迅時,覺得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預期,周迅太投入了。

周迅是出了名的不用替身,264天的拍攝,只有幾場戲用了替身。看介紹,後邊有場戲,是如懿被陷害,挨鞭子。周迅沒用替身,自己上,對面掄鞭子的白蕊姬是新人,不敢下手。周迅讓她別怕,按真的演,才像真的。

我現在刷到了十四集,一路看下來會發現,周迅這把用的是一種真實、貼合的表演方式,很多劇情處理,她沒有呲牙扯嘴,沒有大哭大叫,高手不那麼演。情緒到頂,一個托腮含淚,就都出來了。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周迅自己也演得很過癮,她說這次拍《如懿傳》有一個新的體會,她和如懿這個人物在一起的時間快九個月了,拍到最後,她都能知道如懿想說什麼話。

最後她有一段非常重的長獨白,我幾乎不用背臺詞。拍完最後一場戲我是非常幸福的,甚至是暖洋洋的,覺得真好,我能那麼自然地說出那些話,好像我真的替她走過一生,我和她的靈魂是合二為一的。

霍建華也經歷了肝腸寸斷的二百多天。《如懿傳》殺青後一年,霍建華沒再接過戲,他跟導演汪俊說,他已經找不到像乾隆這麼過癮的角色了,乾隆太飽滿了。

確實,從皇子到皇上,從被太后牽制到獨掌天下,從肅清異己到處處留情,這種豐富到過載的角色,不好找。

皇帝是培養出來的。剛進組時,霍建華見誰都笑,沒有皇帝架子,導演很擔心,「你是一個皇帝,咱不能和誰都聊得特別好吧,得有點兒大爺的感覺,不然乾隆的角色就不成立了」。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於是,在組裡的大半年,霍建華幾乎沒抬過眼皮,從不正眼看人,也不主動搭茬。導演覺得路子對了,「就要他保持這種感覺,讓他知道,當乾隆正視一個人的時候,這個人多半命不久矣」。

為了配合培養霍建華的帝王氣質,拍攝期間,組裡大部分工作人員和霍建華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謝謝皇上」。

氛圍感,就這麼出來了。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甄嬛傳》和《如懿傳》這兩部劇,遠看好像一樣,其實內核完全不同。編劇自己說:

《甄嬛傳》呈現的是未婚女性對愛情的憧憬,反之,《如懿傳》主要寫宮廷女人們的婚姻生活,在禮教、責任等多重束縛下,宮牆內女人的愛情、婚姻觀。

內核不同,劇情的展開與走向就會完全不同,就會帶出一部不那麼眼熟的清宮劇。

《如懿傳》是清宮宇宙中的重要一環,上連《甄嬛》,下接《還珠》。

我看介紹,發現在《如懿傳》後半段會有一個重要角色登場,名叫容珮。頂替原先的貼身宮女,服侍如懿,忠心耿耿,辦事利落。按清宮宇宙人物關係表簡單一推,便可知道,如懿就是《還珠格格》裡的皇后。

那麼,皇后身邊的容姓貼身宮女,不就是,縱橫清宮宇宙,走到哪個宮,太監宮女們都不敢不高看一眼的容嬤嬤!!!

演容嬤嬤的,是《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飾演李白玲的演員齊歡。李白玲終於也能痛痛快快欺負一回別人了。期待李白玲,期待容嬤嬤。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如懿傳》裡還有一個看點,甄嬛餘威。《甄嬛傳》最後一集,甄嬛向全體後宮發話:

今日是皇帝登基後,你們頭一次到壽康宮請安,本宮有幾句話要囑咐你們,今後人多也好,人少也好,哀家眼裡見不得髒東西,你們自己好自為之,別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來。

沒髒東西,還叫什麼後宮。說起來,《如懿傳》裡,整個後宮戰鬥經驗最豐富的還是甄嬛,全部嬪妃的手段加起來,在她眼裡,也就是一個早教班水平。

《如懿傳》我看了半集就關了,第二天,我一口氣刷了七集

甄嬛老佛爺雖然已經當了太后,但她對管理後宮這項活動還是意猶未盡,技癢時,老惦記著復出抓管理。有一段時間,各宮混亂,她遙坐深宮,略施小計,利用一個新晉答應,一竿子攪翻半個後宮。

最後,作為一個已經看到十四集的人,我要對所有兩集棄的朋友說一句,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