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到底有沒有反叛?看清楚這三條,答案其實很明白

對於鄧艾到底有沒有反叛,網友們議論很多。之前寫過一篇《鄧艾、鍾會叛亂,為什麼失敗得那麼快》的小文,網友評論留言中,不少人認為鄧艾根本就沒有反叛。

鄧艾到底有沒有反叛?看清楚這三條,答案其實很明白


鄧艾到底有沒有反叛?我還是認為,鄧艾反叛了!

鐵證有三條。

一:私封蜀漢降臣、自己部屬的官職

鄧艾攻破成都後,任命劉禪代理驃騎將軍,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都封為駙馬都尉。蜀國的官吏都依據他們原來官位的高低封了魏國的官職。

擊敗敵國後,高級俘虜怎麼處理,這毫無疑問應該請示最高領導才能定。當時曹魏名義上的最高領導是魏元帝曹奐,實際控制人是司馬昭。鄧艾私封降臣官職,絕對是大不敬。

鄧艾到底有沒有反叛?看清楚這三條,答案其實很明白


如果說分封降臣官職,還有穩定局面,不得不為的為難境地。更過分的是,鄧艾居然私封師纂兼任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分別兼任蜀中各郡的太守,這就絕對有“另立中央”、收買人心的用心了。

二、假託伐吳,擁兵自重

鄧艾提出“留下隴右兵兩萬人,蜀兵兩萬人,煮鹽鍊鐵,作為軍備和農業的需要之用,並且造作船隻,預備順流而下進軍東吳的大事”。

平定蜀國之後,是乘勝追擊東吳,還是班師回朝,按理說也是曹魏最高領導決定的事。鄧艾假託伐吳之名,要求留下四萬精兵,擁兵自重,這就不能不引起司馬昭的高度警惕。

鄧艾到底有沒有反叛?看清楚這三條,答案其實很明白


三、不聽司馬昭勸誡,一意孤行

對於鄧艾的反常舉動,司馬昭並不是沒有給過鄧艾機會。司馬昭派監軍衛瓘曉諭鄧艾說:“行事都必須先報告,不能擅自施行。”

這個話已經說的很重了,基本上就是嚴重警告。

但鄧艾完全不加理睬,回覆說,“我受命向西征伐,奉皇帝的聖旨和授予指揮權的策命,首惡現在已經歸服,至於秉承皇帝意旨任命一些臨時性的官職,以安定剛剛歸附的蜀人的心,這是符合權宜之計的。現在西蜀全部歸順,地域南至南海郡,東接吳郡、會稽郡,應當使這裡早些安定。倘若等待朝廷的命令,道路往返,拖延時日。按《春秋》的古義,大夫離開了國境,有可以安定社稷,便利國家的事情,是可以擅自決定的。現在東吳沒有賓服,勢力同西蜀相連,不能夠拘泥於常規而失掉大好時機。”

於是,鄧艾讓司馬昭失去了最後的耐心。鍾會、胡烈、師纂都報告鄧艾的所作所為是背叛朝廷的行為,並說鄧艾在軍中殺牲會盟。於是朝廷(司馬昭)下詔書用囚車押送鄧艾迴京師。

為什麼後世認為鄧艾沒有反叛呢?

我覺得泰始元年,晉王朝建立,晉武帝司馬炎下的詔書,說的比較中肯。“徵西將軍鄧艾,因功自驕而失去臣節,實在應該處以死刑。但他接到朝廷治罪的詔書時,能制止將士動武,遣散人眾,束手接受治罪,和那些為了求得自己生存就擁兵作惡的人來比,確實有所不同。現在大赦他的妻子後代讓他們得以回到中原,如果沒有子孫就聽任他的家屬確立後嗣,使他祭祀不絕。”

鄧艾到底有沒有反叛?看清楚這三條,答案其實很明白


這裡的意思是,鄧艾確實反叛了,有不臣之舉,只是在逮捕他的時候,他沒有負隅頑抗,因此和那些擁兵作惡的人,還是要區別對待。

後來在此基礎上,越傳越走樣,說鄧艾完全是被鍾會誣陷的,這就言過其實了。

鄧艾反叛,事實確鑿,不容狡辯!

摸金校尉曰:

鄧艾貧苦人家出身,因緣際會,竟能位極人臣,立下不世之功,實屬難得。可惜,在意外的勝利面前(滅蜀之戰前,鄧艾是反對出征的),這個聰明人也一時失去了理智和警醒,對自己有了更多不切實際的遐想。也許他內心裡覺得司馬氏本身也得國不正,有為之人皆可取而代之。

狡兔死,走狗烹,古來同理。所以,秦國老將王賁出征前,一再要求賞賜,讓秦王嬴政相信自己對權力無所慾望,只是貪圖錢財而已;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後,很快就上奏朝廷,要求裁撤湘軍,無非也就是讓太后放心,我無意權位,不會傭兵自重。

功高必震主,大功必大慎。鄧艾聰明一世,卻沒有想明白這一層,可惜了。

本文由三國摸金探秘記出品。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