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癌到底是不是病?

手機成癮又稱手機濫用綜合徵,手機綜合徵、手機焦慮症等,區別於對手機的依賴,是指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一種痴迷狀態。(來源於搜狗百科)

數據報告顯示,普通人平均每天會看手機150次,去掉每天睡眠的時間,在醒著的時間裡平均每6.5分鐘會看一次手機。報告認為,人們如此的頻繁查看手機其實是一種“上癮”的表現,“癮”越大越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全球有73%的手機用戶在沒帶手機時會感到恐慌,女性佔84%,男性佔63%。

手機癌到底是不是病?

從開始的手機癮,到現在的手機癌,似乎大家對於手機的恐懼心理越來越強烈,我也很好奇,於是今天給自己做了個測試。

外出回家地鐵車程大概40分鐘,因為地鐵比較穩,本人平衡能力比較好,雙手都不用扶著,所以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都可以玩手機。

手機癌到底是不是病?

具體測試如下:把手機放在包裡,堅持這40分鐘不掏出手機,記錄自己會幾次想掏出手機。

結果另我挺意外的,竟然有五次?具體情況如下:

1~2、剛進地鐵,人很多,竟然兩次想掏出手機。難道,這是因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難免會有些緊張,為了緩解緊張,自己找些事情來做。

3、站了好久,終於有一個座,坐下了之後又想掏出手機。也許這是因為環境變舒適了,勾起了人想休閒的慾望。

4、一個陌生人站在我面前,他在玩手機。看到他,我也想掏出手機。也許這是出於對社會行為的模仿——看到他玩的很開心,其實我也想玩兒。也許是從眾(可以說是隨大流)呢——那麼多人都在玩手機,我不玩,感覺很另類似的。

5、即將到站時。我又想掏出手機,似乎是想看看它在不在,似乎告別了陪了我這麼久的“好友”40分鐘,想看看它變成了什麼樣子。

手機癌到底是不是病?

對手機上癮到底需不需要治?

那就看你上癮的程度,和上癮對你生活的危害了。

如果一直特別想玩手機,但是玩手機的時候腦子裡,同樣出現一個聲音“不要玩兒”,這當然不是幻覺,而是指一個人在想玩手機可不想玩手機的中間地帶徘徊。因此很依賴手機,且心裡很糾結,很焦慮。那也許有點輕微的強迫行為了。

可能有人會說,那我是不是有強迫症了?強迫行為和強迫症還是有區別的。

我們來談談強迫症:

強迫症,如抑鬱症一樣,屬於神經症的一種,患者本身挺痛苦的,如果僅僅是愛乾淨或者極端的潔癖而不引起內心痛苦,一般不用接受治療。但是強迫症患者,通常是強迫和反強迫共同存在,就是說,如果患者有強迫洗手的行為,但是他內心可能同時有一種不想洗手的想法,但是控制不了,內心痛苦,影響生活。除了強迫洗手,還有強迫計數、強迫思維等等,他們就像我們身體生病一樣,是心理上出了狀況,是需要治療的。

手機癌到底是不是病?

曾經遇到過一個個案,一個強迫症男生,表現為強迫洗手。男生在和他的男性朋友租房的時候,那個朋友企圖對他有不當的行為,類似猥褻,導致他出現了強迫症,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與工作。

你可能會想,多洗幾次手怎麼了?你可能想不到,有的人可能一天不停地洗手,導致無法出門,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他們的洗手液還有自制的,比如84+洗衣液,手上一層層的掉皮,令他們更痛苦的是內心的煎熬。

“非典”時期,醫務人員奮鬥在一線,也為那場戰役犧牲了很多。一些護士在結束工作後竟然用84稀釋了泡澡。其實在正常的防護外,這根本就是多餘的,而且對身體有傷害,經過心理專家的疏導得以解決。

手機癌到底是不是病?

但是,玩手機的時候如果感覺心情愉悅,放鬆,那離癮、癌、病太遠了,更不需要治療。

就手機本身而言,它為什麼被髮明,而且發展的越來越先進?他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條件。購物支付,休閒,聽音樂,打遊戲,與人溝通的工具,無一不全。

有點小強迫怎麼了?

有人每天睡覺前把手機裡所有通話記錄和短信刪掉,然後她覺得安全;

有人把電腦上的小程序全部分類碼好,這使他的工作竟然有序;

有人每天出門後一定再檢查一遍門鎖沒鎖好,就一遍,又不是345678遍,他覺得放心……

手機癌到底是不是病?

如果問我需不需要治療,那請問你的症狀使你痛苦嗎?你願意為你的這份痛苦改變嗎?

如果痛苦不堪,可以嘗試一下以下方法:

1. 制定使用計劃。每天玩幾小時,中間間隔多久。

2. 藝術治療。曼陀羅繪畫、沙盤療法、音樂療法等等。(曼陀羅繪畫可以自己買了畫冊自己畫,減壓有利於戒癮)

3. 轉移注意力。培養一些其他對身體有利的興趣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