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蔓延,医务人员休息权如何保障

“过劳死”蔓延,医务人员休息权如何保障

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前夕,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保障医务人员的各项基本权益。合理安排休假、调整薪酬、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诸多社会关心的问题都涵盖其中。

在普通人的眼中,医务人员是一个收入高、工作体面的职业群体,然而这个群体并非想象那样“光鲜亮丽”。其实这个群体呈现的超负荷工作、精神压力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更关联到健康中国的实现。据广东省社科院前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医护人员总体精神压力的严重程度属中等偏上,其中有近四成人员压力达到重度。

“过劳死”蔓延,医务人员休息权如何保障

同时,当“过劳死”在社会很多行业蔓延的时候,医疗卫生行业自然也无法幸免。正处于事业巅峰状态的医生倒在手术台上的悲剧,令人感慨生命的脆弱和无常。2014 年3 月3 日,解放军总医院304 临床部麻醉科34 岁麻醉医生岳琦在家猝死,虽全力抢救,但无力回天;2017 年12 月16 日凌晨,安徽省六安市外科医生方培虎猝死在值班室内,年仅31 岁……当这份名单列出来时,估计很多人都会为之惋惜和心痛。

正值英年的骨干医生接连倒下,其原因就是“ 太累了”。尽管此前媒体也呼吁为医生解压,让他们“歇一歇”,但在医师短缺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语境下,他们就像磨盘上的麦粒,已是身不由己,这种状况倒逼着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反思。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2011》显示,2000年至2010年每万人拥有的医生人数,欧洲各国在30人至49人之间,我国只有14.6人。更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结构不均衡,“小医院冷冷清清,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仍未有较大改善。而那些骨干医生都是来自不堪重负的大医院。

“过劳死”蔓延,医务人员休息权如何保障

在如今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医生诊疗时如履薄冰,长期的心理焦虑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另外,在很多医院之间、科室之间都有考核比较,还有床位周转率、医保费用额度,甚至某些医院还有创收指标等,使得医生需要考虑太多医疗之外的问题,无形中自然也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医疗资源配置结构不均衡、医生人手不够,考核步步紧逼,让医生们不堪重负。2014 年底,媒体在7762 名参与执业状况调查的医生中,九成以上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工作超过8 个小时,26%的受访者每天工作10 至12 个小时,13.5%的受访者每天工作超过12 个小时。八成受访医生没有双休日,53%的受访医生一周需要工作6 天,29%的受访医生需7 天连续工作。近93%的受访医生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48.05%的受访医生感觉“非常累”。

在首个“中国医师节”之际,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保障医务人员的各项基本权益,明确要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休假等,已经给出了一个鲜明的导向。然而要化解医务人员的“非常冷”,保障这个群体的休假、休息的权利,还需要多方努力。目前除了各医院减少考核的量化指标,合理安排医生的作业时间外,均衡医疗资源配置才是釜底抽薪之计。不可否认,虽然国家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很长时间了,但目前畸形的“倒三角”医疗服务体系还没有得到改善,越是大城市的综合性医院,医疗资源越集中,患者数量也就越集中,医生也就越忙碌;反之,则患者少,医生也相对轻松些。因此,政府还需要持续加大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力度,加快医联体建设,让优秀的医师充分流动,并健全医疗服务体系,让“社区医院”等能分流一些患者。

医务人员的健康,关乎全社会所有人的健康与幸福,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基石,保障医生权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在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作者 _ 樊树林

“过劳死”蔓延,医务人员休息权如何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