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大廈將傾,張藝謀江郎才盡?

蘇宋辭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瞭解影視娛樂大小事!


事情沒有那麼嚴重,搞得張藝謀和陳凱歌好像都十惡不赦,成為歷史的罪人似的。其實看看年齡,張藝謀出生於1950年,今年已經68歲,陳凱歌出生於1952年,今年66歲,兩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早過了創作巔峰期了。


但張藝謀和陳凱歌的才華,對於中國電影的開拓奠定,功勞是不能抹殺的,客觀看待就行了,那麼大家為什麼對張藝謀和陳凱歌很不待見呢?

很多人吐槽國產電影爛,尤其張藝謀,陳凱歌這類第五代導演有作品上映,都會在社會上掀起巨大的話題度,其實就是他們後來商業電影拍得不太好緣故,因為以前的輝煌,中國觀眾對於期望又太高。


中國第五代導演,青少年時期成長於動亂的年代,巔峰是改革開放過後的80年代,90年代。這個時代中國電影,與莫言等文學界的“反思文學”相同。作品都是反應國家,民族,歷史等民族藝術電影。

中國第五代導演作品一覽:《紅高粱》《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黃土地》《霸王別姬》《陽光燦爛的日子》《藍風箏》等等。

中國內地80年代,90年代沒有商業電影這一套東西,一是第五代導演師承蘇聯體系,擅長拍攝民族藝術電影。另一個原因,是當時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沒有發展起來,當時只有香港電影,將華語商業類型大物發展到了巔峰。

中國內地商業類型大片真正開始發展,其根本依託當然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民眾的文化消費對於影視產業的推動。但影視界的起頭,應該是2000年,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在全世界賣得非常好,直到現在都是北美漂亮最高的華語片,票房一億多美元,並且獲得無數大獎。

真正開啟華語大片時代的,則是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

然後,中國第五代導演,還有香港導演都在古裝歷史武俠片上耕耘,中國大多數大導演,都在大糾結大分裂。

陳凱歌的《無極》《妖貓傳》,馮小剛的《夜宴》,徐克的《七劍》《龍門飛甲》,陳可辛的《武俠》,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和《滿城盡帶黃金甲》,豆瓣評分基本全部滑鐵盧。

這些電影在本人看來,質量思想處於一種非常糾結的程度。

這些電影的大導演,都為中國古裝武俠歷史類型做出極為努力的嘗試,你說成片質量沒做好,思想內涵表達有爭議,確實如此。但假如只因為有爭議,然後單單以一個好人壞人,是非善惡的“爛片”來定義,確實有些意思。

陳凱歌的《無極》和《妖貓傳》,觀眾用心能找到大堆的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思想內涵各種隱喻,階級文明暗示,但陳凱歌過於糾結,處理不好。

《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明顯是東西方經典名著,在今天換用其它故事來闡述理解。

《七劍》和《武俠》香港兩位大導演為武俠新類型拓展和嘗試,成片質量平衡有相當大的問題。

《龍門飛甲》是徐克為技術做的嘗試,《十面埋伏》是張藝謀純粹武俠的嘗試。

中國大導演古裝歷史大片,要麼是超前了當時時代,要麼質量確實有問題,要麼限於糾結分裂程度。但是,有一點是現在的古裝武俠歷史大片,還有魔幻奇幻大片拍馬都追不上的。


它們都擁有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美術美學,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即使有分裂糾結,也在做著嘗試。

所以,張藝謀和陳凱歌年近七旬,屬於拍一部少一部的情況。如果拍的電影優秀,能夠一看便是。如果實在不喜歡,不看便是了,心存惡意詆譭的洋洋得意,並不能顯得你多麼高明。


更多關於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令狐伯光


說起陳凱歌與張藝謀,一直都被拿來比較長短,張藝謀投身商業大片,有得有失,畢竟為中國商業電影的開拓探索出了一條道路。不過近來的《長城》讓很多人都失望了。而陳凱歌依然沉浸在他知識分子氣質的啟蒙和藝術探索之上,可惜的是,他每一部電影都逃不了被人質疑的命運,好像除了《霸王別姬》之外,再也沒有什麼電影可以超越。這也讓人質疑,陳凱歌是不是早就江郎才盡。畢竟張藝謀在電影的探索之路上披荊斬棘,一直努力推陳出新,推翻自己,超越過去,嘗試各種類型的探索。但是陳凱歌卻無所作為。

這也讓我想起很多八卦,比如跟兩人都有合作的編劇蘆葦對中國電影的總結,以及對他們兩人的點評很有意思。。編劇蘆葦在電影座談中提到,中國電影界裡沒有天才。像斯坦利·庫布里克、弗朗西斯·科波拉這樣的人,甚至像尼基塔·米哈爾科夫這樣水準的導演,中國一個都沒有,就更別說像黑澤明、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這樣的天才型導演。在他看來,中國所有的導演都屬於經驗型導演,就是“狀態好了,班子組好了,實打實地認真幹,電影可能會拍得不錯。虛妄自大了,得上大頭症了,擺大師譜兒了,立馬就得栽趴下來挨唾罵”。

用這個標準衡量中國那些導演,就是會不會總結經驗。蘆葦回憶說,當年陳凱歌拍完《霸王別姬》,得了大獎。他反覆給陳凱歌說不要忘記總結經驗,但是陳凱歌雖然嘴上贊同,但是從來沒有坐下來總結過,因為有時間他都去應酬場面去了。

他後來用這個例子來告誡王全安,但是《圖雅的婚事》自從獲得金熊獎之後,兩三年過去了,王全安也沒坐下來跟他總結經驗。“勝利往往比失敗更能顯露人的本色與氣數,這屢見不鮮了。”這是蘆葦的總結。幾年后王全安執導《白鹿原》就失控成了一場災難。

在他合作過的這些導演裡,蘆葦說,唯一例外的是張藝謀。當年《大紅燈籠高高掛》被禁了,張藝謀以檢查拷貝的名義在中影公司放映了一場,看完之後,他拉著蘆葦去麗都飯店跟他住一個屋,徹夜討論這部電影的得失。半夜了,鞏俐還給他們送來點心茶水什麼的。最終,蘆葦提了十幾條意見,張藝謀自己又總結了二十多條。當時《大紅燈籠高高掛》已經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了銀獅獎,在國內外都有著良好的反響和口碑。但是他們兩人加起來,還是總結出了這部電影三十多條的缺點。就是這種胸襟讓蘆葦意識到,這樣的導演才是真正的前途無量。

這麼多年過去了,張藝謀和陳凱歌,一個努力探索類型電影,失敗和成功兼而有之,一個止步不前,兩人都被質疑江郎才盡。你怎麼看?


說書人思鬱


呵呵,大廈將傾和江郎才盡這兩個詞用得挺觸目驚心的。難道兩位國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大導演,今天真的淪落到了江郎才盡,甚至大廈將傾的地步了嗎?絕非如此!

張藝謀和陳凱歌同屬中國“第五代導演”,作為代表人物,這兩位大導演堪稱導演界的兩塊豐碑,迄今為止,能與其比肩而立的導演鳳毛麟角。不可否認近些年來,這兩位大導演鮮有佳作問世,因此有人質疑陳凱歌大廈將傾,張藝謀江郎才盡。

這種質疑,有一定道理但也不盡然。因為畢竟每個人都有巔峰時期,不可能永遠向上,在事業上或作品上有所起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事物總是波浪式前進的,作為導演,他們的作品也違背不了這個規律。他們不可能像個永動機一樣,永遠保持澎湃不竭的動力,去源源不斷地為公眾提供精品佳作的。這樣去要求他們的話,未免過於苛刻了吧?!

而且導演這個職業,是創造力十分強的,陳凱歌和張藝謀畢竟都是奔六的人了,老是以過去的標準要求他們,也未免太過苛刻。畢竟,他們的經典作品就擺在那裡,想超越那些經典何其難也。既然新一代無法超越過去大導演的經典,又怎麼能夠再去苛求兩位導演在花甲之年再去超越自我?畢竟他們是人不是神啊!

說他們倆大廈將傾、江郎才盡,這樣帶有貶義性質的詞語未免太過苛刻了吧?不管怎樣,陳凱歌和張藝謀兩位大牌導演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的電影集民族文化、社會思考、文化尋根和電影創新於一體,已經達到獨特的藝術境界,曾經輝煌過。

不管怎樣,陳凱歌和張藝謀都為中國的電影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起到的推動作用可以載入電影史冊了,說他們“大廈將傾”未免失之於偏頗了。


述娛


您好,我是娛樂號博主:大風倉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之前提到的都是明星演員的事情,現在我們來說說有著"內地四大名導"之稱的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和姜文這幾個大導演的婚姻,對於這幾個大導演應該沒有不認識的吧,畢竟他們的作品都是叫的上座的,票房也是隻高不下的。

但是他們四個好像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離婚又再婚,不過在現在看來挺常見的,沒有什麼可意外的,除了我們標題上提到的張藝謀和陳凱歌他們都是離異之後再婚的,包括馮小剛和姜文他們兩個也是離婚之後再婚的。

只要關注過他們幾個人的電影基本上都知道他們婚姻的情況吧,張藝謀和陳凱歌不用多說大家應該也都知道,張藝謀的前妻是肖華,現任妻子是陳婷,陳凱歌的前妻是洪晃,現任妻子是演員陳紅,不過最近陳凱歌家的小兒子挺受歡迎的,長得酷似吳亦凡,和歐陽娜娜拍了一部電影叫《秘果》,還是男主角,以後發展估計也挺好的,剛出道就是大熒幕,這星途以後也會走的很順啊,畢竟還有自己的老爸在後面撐腰。

有點扯遠了,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大導演姜文吧,其實在這四個導演中,我感覺姜文長的是最帥的一個,姜文和前妻桑德琳的愛情當時在80年代的時候應該在圈子裡挺轟動的吧,畢竟兩個人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異,受的教育也不一樣,愛的時候轟轟烈烈,不愛的時候也就不愛了,兩人離婚也是因為在婚後在文化的差異上導致不和,所以離婚,不過現在姜文和他的現任妻子演員周韻過得也挺幸福的,愛情嘛,不都這樣,愛的時候好好愛,不愛了就放手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馮小剛和徐帆,這一對大家應該是最不陌生的吧,因為徐帆還時不時的出來錄個節目什麼的,也沒有因為嫁給了馮小剛就不拋頭露面了,還保持著自己的工作,不過徐帆最讓我佩服的一點就是她自從和馮小剛在一起到現在都有十幾年了沒有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反而對馮小剛前妻留下的女兒如親生般的對待,在我們看來一個女人是有多愛一個男人才會放棄自己當媽媽的願望啊,提到的這四對裡面也只有馮小剛和徐帆在一起之後沒有要孩子,可見這愛情也是愛到了骨子裡的。

管在娛樂圈裡還是在我們生活的圈子裡都有類似的事情,愛情美好的樣子都是大家嚮往的,嗯,幸福就好。


大風倉


第五代導演是在認認真真拍攝時代、歷史和社會、人生。

張藝謀的《紅高粱》在悼念雄性基因的遠去,拍攝那些雄性張揚的故事與畫面;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在描寫他的主人公怎樣在失去傳統文化、人文的生存環境裡活不下去。

張藝謀、陳凱歌們成名活躍於開放、反思與尋根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們的藝術追求得到國際藝術界的高度認可。

那時他們的電影像文學界的純文學一樣,有著對於民族對於文化對於藝術甚至對於人性的終極追問與思考。他們迴歸電影,像田壯壯那樣向第二代導演致敬甚至如陳凱歌那樣直接和第二代導演他的父親陳懷皚合作。

後來是第六代,那些基本上沒有受到過文革影響的一代。

再後來是娛樂的年代。

張藝謀、陳凱歌們在上述兩個時期,一則受到限制;二則嚴肅深刻的思考似乎已經失去市場;三則李安的武俠電影居然獲獎奧斯卡;四則第六代導演“抗拒歸納”、關注邊沿人的人生、表現迷茫困惑無所適從,甚至走商業路線,大獲成功,五則美國大片、港臺電影的閃亮登場。

於是大家開始娛樂。

於是《英雄》於是《無極》於是《長城》……

但中老年人和年輕的人們似乎都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他們要說什麼,甚至覺得他們不知所云。

他們講輕鬆的和簡單的個人恩怨的故事並不在行,往往大而空,他們那一代人只有民族國家沒有個人。他們那一代是鄙棄享樂追求人生意義的理想主義的一代,於娛樂很不在行。尤其對於周星馳無厘頭後現代,他們不但無法認識甚至可能蔑視。

可是,事實上信息時代的人類再已無法形成系統的價值意義主題,全是碎片化認知;一些莊嚴神聖的價值正在被時間脫下戲裝正在被解構……如同周星馳電影所表現和言說的那樣。

年輕人已經不再《無極》和《英雄》那樣娛樂,而是周星星那樣娛樂那樣認識世界。

是的,年輕的人們娛樂,但不空洞。

於是,張藝謀、陳凱歌們漸漸落空。

直到張藝謀“歸來”——《歸來》,終於發現風光不再。

但張藝謀、陳凱歌們曾經取得巨大成就並且已經成為中國電影的里程碑。

第五代導演在上世紀90年代獲得了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曾四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他們的成就至今尚未被超越。


大悔憶智冰


一個玩女人高手!一個流氓!



半斤八兩!


田蘭地博


多年以來,陳凱歌張藝謀作為中國電影的兩杆旗幟,時常被放在一起品評比較。

一度,兩人的影響力和藝術水準在伯仲之間,有點孟不離焦的感覺。

但漸漸的,因為兩人個性、關注角度、發展方向、創作勤勉等諸多原因,其實在藝術上已經漸行漸遠。放在一起做比較,雖仍是一種媒體習慣,但確實有點勉為其難,而且,怎麼描述其實都不準確。

從世俗意義上講,現在張藝謀的影響,已經遠遠的大過陳凱歌。

這跟張藝謀的勤奮分不開,而他身上這種勤奮,也是生活給予的。

最開始,張藝謀就屬於特批進入高等學府的大齡藝術男青年,揹著媳婦給煮的雞蛋赴京深造,這種機會,對於下鄉,回城,在紡織廠當工人的張藝謀來說,太難得了。他沒有機會也不敢停下來,只能一路往前衝,衝了幾十年,已經成了融入骨髓的習慣,改不了了。

而陳凱歌,是屬於帶著點學院氣質的“導二代”,骨子裡對自己的身份有著藏不住的優越感,貴族、騎士是他一直以來無意識模仿和靠近的族群。動堪考慮的都是文化傳承,民族走向,家國天下的大事……讓他像張藝謀這樣,到現在還時不常貓家裡吃著方便麵尋思著幹活拍片,難。

這也是從作品數量上,陳凱歌遠低於張藝謀的原因。

至於作品質量,見仁見智吧。

兩位跟電影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人,近些年……咳!確實沒有一部真正匹配兩人地位的作品問世,真是奇了怪了。

反倒是初來乍到,吃糠咽菜時,兩人合作的《黃土地》,確實壓抑不住兩個年輕人激越的才華。大家有機會可以找來在溫習一下,放在那個年代看,《黃土地》其實不僅是對陝北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就電影本身而言,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大面積藍天,黃土高原,畫面正中間,一頭驢加一個面容滄桑的農民……

作為攝影師的張藝謀,那種圖片質感的大膽構圖,在當時確實很贊。

可不能憑藉這種老花樣,玩一輩子是吧?哈哈。

至於什麼大廈將傾,江郎才盡,言重了。

這老哥倆混到這歲數,這地位,高樓不好垮塌,才華也不用證明了。

只是,越是數一數二的好學生,分數想再大幅度提高,確實難了。

隨他們吧,讓旗幟繼續獵獵作響。


王小魚嘴有毒


說得好!事實就是如此!徒有虛名,又拿不出高品質,反映深刻崇高人文精神的作品,佔著位置真是惹人討厭!!希望多出一些吳京這樣的有思想,有能力,有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的卓越導演!!多出像周梅森這樣的,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這樣卓越的編劇!!!誰有能力就誰上!!!徹底砸掉“論資排輩”惡劣陋習!!


波若金剛咒


江山代代人材輩出,人人都有不同方面的天才和情懷。時代的文化底蘊也在悄悄地增加許多層次。要傳承更要與時俱進。陳凱歌和張藝謀己經領略影壇許多年,他們的才華和藝術素養有目共睹。但現如今社會的審美觀和文化韻律己經有所改變,他們那根深蒂固的藝術情懷有待隨風而變。他們不是沒有才華,而是缺少了應變的表現手法。我相信他們還會有靈光一閃的機會。


竹山一叟


做女人難,做名人也難。這不,老謀近段時間沒聲音,沒圖像,各種揣測粉之沓來。自打導演幾臺大型節目,是沒看到老謀子拿得上手的精品影視。是不是老謀子看不慣影視圈的亂象,是不是還在醞釀十年磨一戲?老謀子不說,誰也不知道葫蘆賣什麼藥。張藝謀在影視界,大導演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沉默並不意味著江郎才盡,或許不久會給我們帶來驚喜。陳凱歌的《妖貓傳》,他在錯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理念,他骨子裡刻滿了日本人的情愫,並且少了愛國主義情懷。泱泱大國,五千年曆史,有數不盡的題材,他卻把日本的動漫,日本的演員搬到中國的銀幕,豈不是自毀形象。當全國人民像抵制樂天一樣,抵制陳凱歌的電影,有本事去賺日本人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