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多肉之生活需要點儀式感和歸屬感!

特別同意“生活需要有儀式感”和歸屬感“的同時又特別討厭現在的各種節日。可能是因為每當過這些所謂的節日時我壓根兒收不到任何禮物,也可能是因為商家們為了各種節日做的道德捆綁。這幾年互聯網發展之迅速,節日再也無國界了,我們把越來越的外國節日加到生活中去,商家有了更多的噱頭去刺激觀眾消費,然而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並沒有讓我們過得越來好,反而心卻越來越空。

巧遇多肉之生活需要點儀式感和歸屬感!

剛過完母親節和520,下來又會是端午節、父親節、七夕...簡直就是中西節日穿插著過。會不會未來每天都是節日?眾多的節日讓人應接不暇。

巧遇多肉之生活需要點儀式感和歸屬感!

朋友問我,為什麼示愛的節日送玫瑰不送牡丹?

其實我也不太清楚,為了表示自己博學,就現編,我說:因為西方神話故事才有了現在送玫瑰的習慣,不送牡丹是因為牡丹花期短,難繁殖,玫瑰就像月季一樣每個月都開,特別容易繁殖,扦插就能活,還能讓商家利潤空間更大。加上玫瑰是炙熱的紅色像心臟一樣,更能表達“我愛你”這三個字。

說完後我就開始打電話,朋友突然大喊道:你好厲害啊,你怎麼知道玫瑰就是月季,百度說它們都是薔薇科的。紅玫瑰的來歷有一段美麗感人的傳說,所以被西方人看為是愛情的象徵。

巧遇多肉之生活需要點儀式感和歸屬感!

感覺自己交了個二貨朋友!

很多人都說:節日過得越來越多,是因為快樂越來越少。

對於現在的這種速食社會來講,大家送禮物也越來越不走心。

再也沒有像《芳華》裡劉峰打一對兒沙發送人那麼真摯了!

也許在接下來的兒童節、父親節、端午節、七夕,你會送給你愛的人一盆多肉植物,又或者你也會收到愛你的人為你親手準備的一盆多肉。一切皆有可能。

讓我們試著把生活節奏放慢一些,放的再慢一些,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驚喜和奇妙。

巧遇多肉之生活需要點儀式感和歸屬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