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製造」 甬企打造雲工廠

“我要做的,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製造’,通過互聯網的工具,優化製造的生產關係、提高製造的組織效率,用網絡化協同生產重新定義製造業。”坐在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園一間會議室裡,“生意幫”CEO紀鴻聰篤定地說。

即將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智慧城市技術與應用產品博覽會上,“生意幫”的雲工廠協同製造管理系統(SPM)將正式上線。該系統通過採集各生產設備的聲音、電流、壓力、溫度等10餘個敏感指標,判斷生產是否處於異常狀態,從而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

今年上半年,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和利時集團落戶寧波;中國首個基於汽車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平臺——“眾車聯”在慈溪正式上線……寧波佈局工業互聯網的腳步正在日益加快。

利用閒置設備組建“雲工廠”

紀鴻聰的目標是打造全球最大的雲工廠,也就是“沒有工廠的富士康”。去年的一個訂單,足以印證這個徹底改變傳統生產關係的想法可以實現。

去年4月6日,紀鴻聰接到一個訂單,要求50天內生產470萬個新型車牌。第二天,生意幫的工程師就確定好生產方案,把這個活拆解成13道工序。

送樣,客戶確認訂單、根據訂單訂料,4月13日,第一條“雲生產線”建成,開始小批量試生產。4月20日,“虛擬廠長”在生意幫16000多家合作工廠中,根據生產工藝的要求找到62家的153臺閒置設備組建完畢“雲工廠”,進行協同製造。

5月22日,470萬個車牌生產完畢。兩天後,確定客戶沒有增量訂單,雲工廠解散。

如果由原來的車牌供應商,也是自行車領域的龍頭企業來生產,他們會怎麼做?由於是全新概念的車牌,它需要新增13個車間、153臺設備,招聘和培訓500個工人,產能準備就要90天以上的時間。生產結束後如果沒有新增訂單,還會多出153臺閒置設備。生意幫用13道工序、62家工廠的153臺閒置設備,組織各配套工廠的既有工人,在零產能投入的情況下花了14天建設產能。報價也更有優勢,因為只需要增加12萬元物流成本,每個車牌比該龍頭企業的價格要便宜40%多。

希望能進入傳統大型企業供應鏈

在紀鴻聰看來,像小米、海爾、華為這樣的是“產品定義者”,解決“做什麼”的問題。有絕活的加工廠是“生產實施者”。生意幫就是連接兩端的“生產組織者”,解決“怎麼做”和“誰來做”的問題。生意幫的服務對象是供應鏈無法滿足其業務快速發展的公司,目前已經成為小米、OFO、景馳科技、曠視等公司的零部件供應商。“製造業對互聯網最大的需求是通過網絡來進行生產和組織方式的變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柔性化、定製化生產是未來製造業的發展方向,隨著產品迭代速度的加快,誰能更加快速、高效地組織生產,誰就掌握了市場主動權。“這個市場有20萬億產值,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生意幫’能進入這個行業。”讓紀鴻聰煩惱的是,目前他還無法進入傳統大型企業的供應鏈系統,儘管他的效率更高,報價更有競爭力。“光是需要有實體工廠這一條,我就被政府採購和大企業招標拒之門外了。我們曾給某國有大型企業送過樣,質量符合要求,價格便宜了四成,但因為對方認為生意幫不是實體,因此拒絕把生意幫納入他們的供應鏈體系。生意幫要更好地盤活社會閒置的專業產能,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寧波佈局最核心的工業操作系統

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幾個層級中,工業操作系統層是最核心的部分。寧波在這一關鍵領域的佈局也已悄然進行。

4月份,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成立。3個月後,研究院便推出了國內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supOS”。就像智能手機可以下載各種應用軟件一樣,supOS相當於工業領域的安卓系統和工業APP商店,你想要什麼應用就自己下載、組合使用。這個工業操作系統,就像是數字化工業企業的智能大腦。

5月份,和利時科技集團工業互聯網平臺唯一全球總部也落戶寧波。這家國內工業自動化系統唯一的海外上市企業,為電力、核電、高鐵、地鐵等多個領域提供首臺套控制系統,市場佔有率持續保持在30%以上。

“我們在寧波建數字工廠操作系統及工業雲平臺,不僅面向國家電網、海爾這樣的大企業,也面向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從下料到生產、出貨,再到客戶手中,我們關注的是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寧波和利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張默華介紹。目前,慈溪的智能製造示範基地已經啟動,對標的是西門子在成都的示範工廠。

為何選擇落戶寧波?張默華認為,一方面寧波引進像和利時這樣企業的需求非常迫切;另一方面,寧波有良好的製造業基礎,大量民企可以說是大片的“試驗田”。在這個全新的領域,雙方有很好的契合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