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訪的「綠色通道」

廢話不多說,這個“綠色通道”就是登聞鼓制度。

啥叫登聞鼓呢?電視劇《包青天》看過沒?在那裡面的開封府衙門口放有一面大鼓,供百姓鳴冤之用,這便是“登聞鼓”制度。然而,這一制度並非宋朝首創。

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訪的“綠色通道”

據史料的記載,其實早在堯舜之時就有“敢諫之鼓”了,當時但凡直言諫諍或是申訴冤枉者,均可撾鼓上言。到了周朝時,這鼓便被懸在了路門之外,稱作“路鼓”,有專人守護,百姓有擊鼓伸冤者,守護之人要迅速報告上司,上司再直接報告周王,不得延誤。

這“路鼓”便是後來“登聞鼓”的前身。

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候,很多政權實體加強了皇帝對司法審判權的控制,他們除了頻繁地直接參與或干預司法審判活動之外,還建立了直訴制度。從晉武帝開始,正式在朝堂之外設置登聞鼓,允許百姓擊鼓鳴冤,直接向中央申訴。

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訪的“綠色通道”

不過縱觀數千年的帝王史,這一制度最完備、最有效果的朝代還當看宋朝,尤其是北宋時期。

據說,宋太祖年間,開封曾有百姓跑去猛敲登聞鼓,驚動了整個皇城。趙匡胤一問,才知道這百姓原來是走失了一頭豬,請皇帝幫忙尋找。對此趙匡胤甚感寬慰,給宰相趙普下了一道手諭說:“今日有人聲登聞來問朕覓亡豬,朕又何嘗見他豬耶?然與卿共喜者,知天下無冤民。”

由此可見,宋朝確實是一個比較開明和寬厚的朝代。

我們再來看宋太宗一朝,同樣也有個富有戲劇性的案子。

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訪的“綠色通道”

公元984年,開封有位寡婦劉氏派婢女前來報案,說前夫所生的兒子王元吉向自己下毒,王元吉被捕後,屈打成招。不久後,劉氏死了,司法官在複查此案時,仵作驗屍後說劉氏並沒中毒的症狀,隨即開封府將王元吉的死刑,改判成了徒刑。

由於本案疑點重重,王元吉的前妻張氏便擊登聞鼓稱冤,宋太宗接謁了張氏,將案子發回重審後,方才得知劉氏是因為自己的姦情被繼子撞破,慚悸成疾,臨死前尚不悔悟,還派人誣告王元吉。

另外,公元1004年,曾有一百多名落榜的舉子懇求皇帝給他們安排差事,於是便一起擊鼓,自陳:“素習武藝,願備軍前役使。”後經過宋真宗的面試,“能挽弓者才三,各賜緡錢,令赴天雄指使”。由此可見,敲擊登聞鼓直接上訴的效果確實不錯。

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訪的“綠色通道”

當然了,也並非每個人敲登聞鼓都是為了自身的冤枉和一家的私事而來的。福建羅源縣衙原處在兩條溪流中間,給百姓帶來了諸多不便,公元1048年,羅源縣百姓陳智津、倪昱等人便極敲登聞鼓,請求遷移縣衙。後得到批准,將縣衙移到了本縣的東北部。

除了這些,在兩宋時期,民告官的案例也有不少。

公元977年,辰州知州董繼業,公然販賣私鹽,並強行高價賣給州民,在陣陣鼓聲中被革去了官職。公元988年,百姓翟馬周擊鼓控訴宰相李昉不作為,說“北方宿敵契丹人懷有縱馬南侵之念,李昉不修邊備,只知賦詩宴樂。”宋太宗便將李昉降了職,且嚴加指責。

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訪的“綠色通道”

當然了,既然有民告官的例子,自然也就有官告官的例子,目的就是為了打擊政治對手。他們會經常指示管下的”良民“去敲登聞鼓,以此來幹掉對手。

比如翰林學士盧多遜就是宰相趙普的政敵,曾屢次在皇帝面前詆譭趙普。最終,趙普在盧多遜自導自演的告發案下逐漸被皇帝所疏遠,導致被罷相,流放到了外地。

所以說這登聞鼓,就看什麼人來敲了,是懷著啥樣的目的來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