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眼中聽話的好孩子,爲什麼都混的不如「壞孩子」好?

有這樣一類孩子,他們在小時候似乎很討人喜歡,但是長大之後,有這樣特點的孩子是很難有大出息的,因為小時候過多的干預讓她們沒有比那些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更活潑聰明更願意去探索闖蕩。

不管是家長還是外人,大家都喜歡聽話的寶寶,如果說寶寶犯了什麼小錯誤,可能我們第一時間想和他說的就是“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如果說孩子做了什麼危險的事情?那麼我們也會告誡他,“以後千萬不能這樣,一定要聽父母的話!”似乎孩子只要聽話了,便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他變成了大家心目中最乖的那個孩子。

你們眼中聽話的好孩子,為什麼都混的不如“壞孩子”好?

很多家長都認為,如果孩子能夠乖乖聽話,這樣以後便可以少走一些彎路。確實是,孩子聽話沒有什麼錯,但是凡事都要有一個度,如果說家長給孩子設立太多的規矩,對他有太多的控制慾,孩子被壓制的太厲害。孩子什麼事情都聽父母的,表面上看來是沒有什麼危險發生了,但是實際對他的人生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長期生活在控制之下,他的很多潛能都得不到發揮,這樣便束縛了孩子。

教育孩子乖巧和聽話,做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意見,最後也許孩子的個性都會發生改變,他天性中的活潑好動,便會受限制很多。這不是什麼危言聳聽的事情,時間長了,性格上都會逐漸孤僻,不願意和別人溝通,對陌生人有一種恐懼感,慢慢的他們的性格會有扭曲的危險。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他們可能會拒絕和這個世界交流,牴觸新鮮的事物。

你們眼中聽話的好孩子,為什麼都混的不如“壞孩子”好?

如果把聽話變成了習慣,那麼他長大成人之後,他便不懂得拒絕別人,總是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這樣的孩子把別人的看法,別人說的話都看得非常重,因為他習慣了以別人的言辭和舉動來左右自己,也許,這樣的人凡事也會做到很完美,但是心理上他是十分壓抑的。我們不需要為了別人的肯定和讚譽忽略自己的心情,這都是小時候壓抑而造成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能為了我們大人高興,平時能省事些,就讓孩子什麼都聽我們的。這麼小的年齡就學會察言觀色,這是多痛苦的一件事。平時只顧著學習,這樣的乖孩子也許在各個方面發展的不會很差,但是往往他們失去了探索和冒險的機會,對很多事情失去了好奇心。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像以前了,能夠不斷的創新才是關鍵,這是需要在童年時代就開始抓起的。

你們眼中聽話的好孩子,為什麼都混的不如“壞孩子”好?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重在影響,不是改變,不是造就,而是完善和影響一個人。

“壞孩子”其實是好孩子,沒有本質的區別,在每個大人心裡自己家的孩子再壞,他們也絕不允許別人批評。

學習成績好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他們不一定是溫順的,好管教的,但他們一定是心靈好的。 生活中的“壞孩子”可能僅僅只是期望更多的關注,又不知道如何讓大人注意他們。

教育孩子不僅是對孩子,對於大人也是一次重新的洗練過程,不管是“壞孩子”“好孩子”適度的放手,適度的管教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