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中國美術館

天地大美——新時代中國藝術名家邀請展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展覽時間:2018-04-19 15:00 至2018-05-01

主辦單位:《收藏投資導刊》雜誌社

展覽場地:13—17號廳

烏拉圭的瓜拉尼藝術展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展覽時間:2018-04-20 至2018-05-05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烏拉圭前哥倫布土著藝術博物館、烏拉圭駐華大使館

展覽場地:19—21號廳

文化傳承·丹青力量——中國藝術研究院中青年藝術家系列展:肖文飛、劉波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展覽時間:2018-04-25 15:00 至2018-05-06


主辦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展覽場地:4號廳

閎約逸緻——蘇百鈞中國工筆畫展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展覽時間:2018-04-26 至2018-05-06

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廣州美術學院

展覽場地:1、8、9號廳

乘物遊心——呂品田繪畫作品展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展覽時間:2018-04-26 至2018-05-06

主辦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

展覽場地:3號廳

國家博物館

司徒喬、司徒傑捐贈作品展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時間:2018/4/18 - 5/18地點:北11展廳

展期:

2018/4/18 - 5/18(18日上午10點在西大廳舉行開幕式)

地點:北11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戴澤藝術展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時間:2018/4/20 - 5/20地點:北10展廳

展期:2018/4/20 - 5/20(4月20日下午三點在西大廳舉行開幕式)

地點:北10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

今日美術館

“When Elegance Meets Art 雅藝之美”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典藏臻品回顧展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時間: 2018年04月21日 ~ 2018年08月05日 每天 10:00 - 21:00

地點: 北京今日美術館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蘋果社區4號樓

藝術家的聲音

僑福當代美術館·北京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此次展覽由國際著名藝術史家羅蘭·艾格(Lóránd Hegyi)擔任策展人,展出包括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劉小東、丹尼斯·奧本海姆、邱黯雄、阿努爾夫·萊納、比爾·維奧拉、王魯炎等來自17個國家29位藝術家的近40件作品。展覽主要圍繞當代藝術的敘事展開對話,並就其敘事才能與潛力引發疑問,以探討那些令人著迷而又不安的當下社會的複雜性。在觸及生命、真理、歷史卓識、倫理價值、人類群態時,當代藝術如何發揮其潛能與才幹,以傳達這些關乎本質的訊息和存在的啟示——這一命題構成了本次展覽所關注的焦點。當一個社會陷入危機、幻滅、動盪與迷失的歷史時期,藝術家的力量和職責在於傳達出關乎人性的訊息,構築起不同領域和經驗之間新的聯結,併為理解當代現實的複雜性提供多元的路徑。

《表白》丁軍/孫樸雙個展

2018年4月14日-5月31日

盛童童草木藝術空間

近日,藝術家丁軍、孫樸雙個展於北京盛童童草木藝術空間舉行開幕,展出了兩位藝術家近年來的藝術創作。兩位藝術家均出生於60年代,他們的作品便是那個年代藝術家的縮影,雖經歷了那麼多繁華,留下的依然如初,在他們的作品中,有真實、樸素、單純的情感,作品也更像是他們對人、對物、對生活的記錄及感受。用他自己的表述來講:“我希望觀者把我的作品作為書來讀,每部作品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有輕鬆的、有沉重的,觀者可各自有各自的感想,每部作品都是我真誠地的表白,如果我的作品能使人們產生一定的共鳴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千紙鶴”——馮峰作品展

2018年4月14日-5月14日

翰·藝術中心

4月14日,藝術家馮峰個展“千紙鶴”於翰·藝術中心舉行開幕,這也是翰·藝術中心2018年舉辦的首個藝術家個展,本次展覽集中呈現了藝術家馮峰2016年至2018年春在日本創作的紙上作品。馮峰藝術涉獵較廣,他曾是軍人,出版過三本詩集和三本散文集,在國內外發表小說、散文、詩歌等近百萬字。做過建築師,攝影記者,美術編輯,系統地學習過書法、篆刻、綜合材料。他就像一位擁有時光碎片的旅行者,行走在琴棋書畫詩酒花的路上。

畫室Studio | 王碩& 劉超雙人展

2018年4月14日-6月10日

七木空間

本次展覽是七木空間攜手Between Art Lab聯合呈現藝術家伉儷王碩和劉超的雙人展“畫室”。是一個力求將藝術家的生活與創作迴歸至其本身的一種展覽嘗試,七木空間為此在布展上模擬了兩位藝術家在瀋陽香格蔚藍的工作室情景。在“畫室”中,呈現著兩位藝術家近兩年的創作狀態及作品。王碩的繪畫有一段時期是圍繞著“表現的跡象”這個線索開展其實驗工作的。藉助碎片化了的人物圖像,自然場景,現實生活片段作為視覺元素重新在繪畫空間中排列組合。而在近作中,最為值得注意的是其顯現出的“素描的態度”。這個“素描的態度”不是針對傳統素描而言,而是指其創作能夠主動突破“油畫風格定勢”的藩籬,藉由媒介的解放和手段的變化進而走向繪畫上的通達狀態。從貫性重新回到繪畫根性上來,使舊有的經驗和新的元素新的媒介處於激活和重組的狀態。劉超的繪畫更多關注空間,藝術家將打散的空間邏輯與經常出現的“觀看者”並置於畫面之中,一種非線性的視覺邏輯切斷了主體身份的可閱讀感。畫面所生成的空間介於存在與非存在之間,劉超試圖通過繪畫打破其對立的關係,進入到一種非理性的恆常狀態,其畫面也蘊含著一種變動思維,通過色彩、筆觸、構圖的繪畫語言呈現出一種時刻的動勢,這種變動或許來源於藝術家對於畫面的不斷控制與失控,以及在此變動中逐步建立起的視覺關係、精神連接與繪畫語言。

“有趣的誕生:一場藝術家的獨白”劉軍個展

2018年4月13日-4月22日

798馬亞諾空間

本次展覽展現了藝術家劉軍近三年來創作的作品。有著多年設計師工作背景的藝術家劉軍,跨界轉型作為職業藝術家已有十幾年,而藝術家也跨越了“每個藝術家獨有的語言符號”的概念,用藝術家自己的話來說:我創作的時候不去在乎美術史要做什麼,也不追溯潮流,而是追溯自己的內心,把自我內心對生活的感受與經歷結合起來,用藝術的手法來呈現。” 無論是生活中一些偶發瞬間的記錄,或者關於生命價值的思索,劉軍的作品所傳達的除了個體的體驗外,也試圖在將個人經驗上升成為一種共同的經驗去訴述時代在更迭中普遍的體驗,並賦予其不同的敘述性的情感。其作品種類多樣,有些作品是純粹的架上繪畫,有些是加以一些看似很鬆散、無關聯性的物件的綜合材料作品。它們既溫柔又冷靜的轉述了藝術家對日常很多細枝末節的放大與節選。在不同系列的作品中,可以觀察到劉軍在逐步清晰的表達對生命諸多的關注與思考。藝術家對展覽的期待,是完全個人化的訴求,即完成未完成的夢想,展現未被知曉的自我。但回到展覽本身,它是個有趣的課題,藝術家個人的經歷,創作以及最終我們選擇的表達方式,都是在傳達藝術作為一個開放性的態度,它所給予的空間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路徑,無論是之於創作或展示,甚至於對其價值的定義。無論是從回溯作品的關係,到去挖掘劉軍自我建立的創作語彙,這些過程其實打破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常規路徑。而藝術家本身創作的作品,讓觀者能從最直觀的角度上去展現我們探討的主題。

“理查德·普林斯”典藏精選

2018年4月13日-9月2日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藝術空間

理查德·普林斯為20世紀50年代成長起來的美國藝術家中的一員,時值大眾媒體(電視、電影、雜誌)全面興起。70年代後期,他與辛迪·謝爾曼、謝莉·萊文和芭芭拉·克魯格一起作為挪用藝術的主要倡導者而登上國際舞臺。他的作品主要以系列的形式出現,主角大多是模特、牛仔和機車女郎。其中最著名的系列之一即為挪用萬寶路香菸廣告形象的Cowboys系列。在路易威登基金會“牆外”項目的構架下,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藝術空間展出了普林斯的Cowboys系列的經典之作,包括:《無題(牛仔)》(1994)、《山上的牛仔》(1998-89)和《憂鬱牛仔》(1999),展出的八幅作品,每一幅都代表普林斯職業生涯中聲名鵲起的重要時刻。普林斯運用“重攝”手法,把牛仔變成了具有象徵性的複雜載體,表達對當時那神秘且重大歷史時期的懷舊之情,並蓄意以“陳詞濫調”的手法重塑經典。

特色·融匯——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特展

2018年4月12日-4月22日

中國美術館一層2、3號廳

2017年7月,第二屆金磚國家文化部長會議舉辦期間,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五國代表共同簽署了建立《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成立意向書》,正式明確了金磚國家美術館領域,共同建立多邊合作和緊密交流的意願。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的成立,就是要建立各館藏經典作品通過展覽的方式,形成持續性的深入交流和互動的良好工作機制,為我們進一步深入理解彼此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奠立更堅實的基石。中國美術館作為美術館聯盟中方的牽頭機構,此次在主辦“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論壇”的同時,策劃和實施主題為“特色·融匯”的特展,目的就是要開展形式更為多樣、豐富的對話平臺和空間。細讀此次展覽中的62件作品的時就會發現,五國美術作品之間有著共同的溫度,有著共同的情懷,也有著不同的智慧和創造,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在“文明互鑑”的大背景下,金磚五國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和徵集的作品,以彰顯不同國家的文化形態和思想樣式,最終達到品鑑交流、觀摩共賞,相信此舉對於推進國際間文化藝術交流具有更為深遠意義。

“挖掘 | EXCAVATIONS”——國際女性藝術展

2018年4月12日-4月18日

悅·美術館

“挖掘·EXCAVATIONS”是一個以女性藝術家及策展人為主的展覽,更是中愛文化交流的友誼項目,6位中外藝術家的創作都與她們在成長過程中的自身經歷有關,分別呈現了她們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歷史印跡,以女性的視角出發,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家視角出發,更深刻地發現他們背後的故事。本次展覽由北京悅·美術館,愛爾蘭大使館作為主辦,這次中愛展覽也是悅·美術館繼中澳,中法等多個國際展覽的成功舉辦,又一連結並讚頌了北京和都柏林兩座城市作為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地位,而這次的國際女性藝術展正是打開了兩座城市間友誼和時機的大門。

承重與啟明——劉一原水墨藝術展

2018年4月11日-5月10日

錦都藝術中心

本次展覽是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劉一原教授的個展。水墨藝術的困境並不在於水墨是否還能留存,而是水墨為什麼不去表達生命困境。因為缺少對生命困境的表達,所以水墨陷入藝術困境。水墨首先應有表達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勇氣。這是劉一原先生的基本態度,以水墨直面慘淡的人生,指向我們生於的憂患世界。用劉一原教授的自述來講:“我沒考慮我的作品當不當代,主不主義;也沒考慮是否民族性,是否國際化。我只是作為一個活在當下的人,一個40後的人,把對現實人生、現實社會的感受和思緒,以自己的藝術方式表現出來,以心造象,墨語成章,同那些與我有共同感知的人,作心靈的會晤與交流。”

“雕琢偉大時代”

北京時代廣場主題雕塑群展新聞發佈會

2018年4月10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

北京時代廣場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良鄉大學城核心區,隸屬良鄉高教園區,與CSD中央休閒購物區、良鄉城區三足鼎立。北京時代廣場的規劃設計由著名建築師蔣曉飛與荷蘭建築師John van de Water主持的NEXT建築事務所完成,廣場建築立面設計以水彩調色板為理念,通過建築語言來表達建築群體的開放性、青春的豐富多彩與青春活力。彩色的雨滴撒佈整個廣場,彷彿雨水沾染了建築上的水彩顏料,自然揮灑形成斑斕的畫作。雕塑展邀請了盧徵遠、劉勃麟、奚建軍、蒼鑫、關偉、許仲敏、張琪凱、范姜明道、吳高鍾、任芷田、黃玉龍、楊韜、任宏偉、田曉磊、崔宇、丁繼會、田龍玉、許倬爾共十八位著名雕塑藝術家對其進行藝術創作,立意表現雕塑作品的鮮明性、獨創性,既彰顯出北京時代廣場的藝術性,又節約了項目成本。在東南側主入口增加水龍頭噴泉,造型新穎奇特,與LED天幕相得益彰。在佈滿雨滴的廣場中,由雕塑藝術家們設計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雕塑。分散設置的十八處廣場雕塑,增進人的互動性、參與性。情景雕塑給人們帶來出乎意料的驚喜,更增加了北京時代廣場的吸引力。

“歸途”孫瑩個展

2018年4月10日-5月10日

玉蘭堂畫廊(Hi藝術中心)

距上次孫瑩個展"不遠處"後的今天,藝術家於北京Hi藝術中心再次推出最新個展——"歸途",展示了她的最新創作的22幅作品。對於2015年晉升媽媽的孫瑩來說,“歸途”是一段回來的路,也是重新出發的路。那個畫面中的那個女孩又悄悄的回來了,隻身一人,卻不孤單。走了很多不同的路,看了很多不同的風景,但依然是那個意氣風發,不忘初心的少年。她以孩童的心觀察這個變化著的世界,畫面也中流露著更為篤定的情緒,更溫暖、更有愛心,如《洞》中凝結的溫暖,《遺落的那顆星》中那閃耀的溫暖之光,《某一天》系列中星星點點的美好……除此之外,孫瑩為自己新的作品裡面留下更多的線索,連接著過去與現在的自己,貫穿著自己過去與現在的畫面。這是一場動態的歸途,這是過去與未來都在回望的來時的路。

《出彩》宋嬌油畫作品展

2018年4月10日-5月27日

北京虹牆畫廊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4月10日,宋嬌於北京虹牆畫廊舉行了最新油畫作品展,展出了宋嬌近期創作的數十幅油畫作品,以及近十幅手稿。近年來,宋嬌的創作頭緒頗多,所呈現出的面貌也愈加豐富,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她在不斷的進行拓展。她對生命的嚮往、渴望、禮讚,本該呈現出焦躁的律動,但在宋嬌近年的畫面裡,卻表現為安靜、清透、乾淨和去雜質的沉澱感,這更接近於自然的屬性,觸及並不容易。她創作的線索和主題並沒有離開對生命力的展現,那些樹枝,那些花卉,那些樹葉,那些動物,彷彿都處在憩息的安靜態勢裡,卻依舊能夠感受到它們的悄然生長,包括那些細胞體的繼續掙扎和歡欣愉悅。

大衛·歌詩坦David Gerstein個展:現在完成時

2018年3月18日-6月20日

FROOTS 植根花實藝術空間·北京

不需要旁白的作品才是好的藝術品

公共雕塑是以色列藝術家大衛·歌詩坦最富創造性和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其中包括新加坡的地標性雕塑“Momenta”。他的剪切牆面裝置也別具風格,獨樹一幟,這兩者的成功,使我們對他同樣傑出的繪畫和室內雕塑作品充滿期待。歌詩坦幼年開始學習繪畫,並於1960-1970年代,於巴黎、紐約、倫敦等地深造。藝術造詣的高低,與藝術家的個性和人生觀、世界觀密不可分。歌詩坦藝術創作之所以如此豐富多彩、創意無限,原因在於他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他對世界的深刻好奇。更加重要的是,他將每個人視為完全平等的個體:無論面對的是收藏家還是普通觀眾,他都會毫無區別地傾聽每一個人的評論和觀感。歌詩坦的藝術創作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說自話,他更渴望透過作品與觀眾真誠交流。此次在798植根花實藝術空間展出的個展“現在完成時”,就集中呈現了藝術家近期的繪畫和室內雕塑作品。

2018年4月15日-11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