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用處?

用戶58731246236


在三國故事中,諸葛亮是忠誠和智慧的化身。除了其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政治操守之外,諸葛亮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應該就是其過人的智慧和謀略。尤其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聰明智慧被極大地神化了,以至於魯迅先生評價《三國演義》渲染的諸葛亮之智近於妖。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不僅在軍事上屢出奇謀,在政治上手段高明,還具有極高的科技才能,而最能代表這種才能的莫過於“木牛流馬”了。據說諸葛丞相晚年率領蜀漢軍隊北上伐魏,六出祁山,在與魏國名將司馬懿的對峙中應用了其發明研製的木牛流馬,極大地改善了蜀軍的後勤運輸,甚至以此為餌截獲了大量魏軍糧草。那麼所謂的“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呢?



“流馬”模型圖


有一些古籍記載,所謂的“木牛流馬”是經過諸葛亮改進的獨輪車。木製獨輪車在漢代被稱為“鹿車”,諸葛亮加以改造後稱為木牛流馬,直到宋朝才出現了“獨輪車”的稱呼。有專家指出,四川渠縣蒲家灣等地出土的獨輪小車浮雕真實地展現了東漢年間木牛流馬一類獨輪車的面貌,是重要的實物史料。


有的學者則認為木牛流馬分別是四輪車和獨輪車,但兩者誰是獨輪,誰是四輪,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說法。大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認為,木牛是一種人力獨輪車,有一腳四足,一個腳就是一個車輪,四足則是車旁前後裝的四條木柱。所謂流馬則是改良後的木牛,有前後四腳,即人力四輪車。



電視劇《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中的木牛流馬


這牽扯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所謂的“木牛”和“流馬”究竟是一件事物,還是兩件事物。有學者勘察了川北廣元一帶現存古棧道遺蹟的寬度、坡度和承重等數據後提出“木牛流馬”應該是兩種事物。木牛帶有前轅,引進時有人或牲畜在前面拉,後面有人推。而流馬則是模仿馬的外形,但沒有前轅,不用牽引,僅靠人推。



戰國時期的青銅齒輪,證明我國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齒輪裝置


關於木牛流馬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認為木牛流馬是運用機械齒輪裝置的自動裝置。《南齊書·祖沖之傳》有云:“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不勞人力。”這就是說南北朝時期的大發明家祖沖之在諸葛亮木牛流馬的基礎上,製造出了更勝一籌的自動機械。從此可以推論,三國時代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應當是一種運用齒輪原理製作的自動機械。


參考文獻

《三國志》


歷史研習社


木牛流馬是存在的,並非小說杜撰,三國志·諸葛亮傳》及《後主傳》等記載:“(建興)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如以木牛運。”“十年,亮休士勸農於黃沙,作流馬木牛畢,教兵講武。”“十二年春,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

但是,由於沒有留下實物和圖紙等直接實證,再加上《三國演義》之描述,使其蒙上了神秘面紗。大家對其也是眾說紛紜,歸結起來,有五種說法。

一、木牛流馬是普通獨輪推車



《宋史》、《後山叢譚》和《稗史類編》四川渠縣蒲家灣東漢無名闕背面的獨輪小車浮雕及同縣燕家村東漢沈府君闕背面的獨輪小車都再現“木牛流馬”的模樣。這種小車的形態和構造,因地制宜,略有不同,故各地所稱“手推車”、“二把手”,“雞公車”等,都是指這種獨輪小車。說:木製獨輪小車,漢代稱為鹿車,經諸葛亮改進後稱為木牛流馬。到了北宋,在沈括《夢溪筆談》中開始出現了“獨輪車”的名稱。

四川渠縣蒲家灣東漢無名闕背面的獨輪小車浮雕及同縣燕家村東漢沈府君闕背面的獨輪小車都再現“木牛流馬”的模樣。這種小車的形態和構造,因地制宜,略有不同,故各地所稱“手推車”、“二把手”,“雞公車”等,都是指這種獨輪小車。

二、木牛流馬是四輪車、獨輪車

  高承《事物紀原》卷八說:“(諸葛亮始造)木午,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民間謂之江州車子。其佐證是成都羊子山二號漢墓出土的“駢車”畫像磚,其右下角有人推獨輪小車的形象。

  “木牛流馬”的稱呼來歷,因為獨輪車不用牛馬,一個人能推走,為不吃草的牛(木牛)、能流轉的馬(流馬),但這兩種解釋也有欠妥之處:獨輪車、四輪車機械原理十分簡單,何勞諸葛亮親自制作?而且獨輪車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諸葛亮沿用了這種獨輪車,還值得史書上大書一筆嗎?

三、木牛流馬是奇異的自動機械

  此說以《南齊書。祖沖之傳》、《太平御覽》、《辭源》等為代表,其主要內容是:三國時代,運用齒輪原理製作機械,己屢見不鮮。東漢時畢嵐作翻車是利用齒輪轉動來汲水的一種裝備。三國時韓暨又製造水排,利用水力驅動水輪來灌水。魏國有個馬鈞,他重造出指南車,又能用水力發動,使木人擊鼓**,跳丸擲劍,春磨鬥雞,變巧百端。

  而諸葛亮只能製造獨輪車,不是相形見絀嗎?《南史。祖沖之傳》:“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可知祖沖之是親眼見過木牛流馬的,又因木牛流馬的啟發,他便創造一種機械運行的工具,比木牛流馬更勝一籌

  由此可知,木牛流馬一定是利用齒輪原理來製作,否則祖沖之不會有興趣拿它來作參考和對比。可惜的是此論缺乏確鑿的論據和實形。

四、不明確指什麼東西


  《三國志》、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和《辭海》只籠統地說“三國時諸葛亮所創制的運輸器具”。

五、是一種具有特殊外形及特殊性能的獨輪車

  近人陳從周、陸敬嚴查檢文獻根據,勘察川北廣元一帶現存古棧道的遺蹟、寬度、坡度及承重等數據,提出新觀點:木牛有前轅,引進時人或畜在前面拉,還有人在後面推。有車輪架,車身長4尺,寬近3尺。流馬不是四輪車,與木牛大致相同,但沒有前轅,進行時不用人拉,僅靠推,車身狹長,車形似馬。

木牛流馬究竟為何物現在還沒有定論。有興趣的,大家可以一同探討。


古今說史



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就是是河水為動力。下漂木頭和舟船拉動繩索,配合滑輪把索道的吊掛糧草提升山頂,或平移過去或放下山底。指揮各處諧調行動一系列組合長距離運輸裝置。流馬下漂,拉動糧草提升到高山。木牛(滑輪吊掛糧代)下行 又把流馬拉回。反覆運動,把糧草運向遠方。木牛流馬是在山區自行運輸工具。在非常特別陝川甘交界溝深山高森林中心地區,即不能用獨輪車,更不能是電視劇那些笨家使。誰都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古代人走路都非常之艱難。諸葛亮不會你笨到用獨輪車上山。更不會用製造的其它笨傢伙。用什麼。只有唯一。只有利用山地高差做文章,找靈動,想方法,構異思了。不論古人今人都只有唯一想到,滑輪,長繩,長距離山間溜滑。上下嶺間轆轤斜拉提升。象今天地過河,留溜索一樣才能辦到。才能大量地運輸糧食軍需。沒有其它辦法,能在陝川甘峽谷高山之間應用。只有大轆轤流馬似馬奔跑尾飛揚,大滑輪又為牛頭似繩牽鼻,通過兩長距離兩山之間索繩架設,提升都方便,又是自動下放溜滑,通過轆轤流馬斜拉提升,一節倒一節不斷前進,形成架構木牛流馬運輸通道。也才能做到想象中木牛流馬自動化,非常合理地進行交通運輸,在密林山間大樹很多,即容易架設又移動搬遷。否則,不論是川陝棧通,還是陳倉暗道 。雖您一腦袋想扁,自然環境在那放著,除了滑輪繩索和大轆轤流馬才能搬運方便外,其它古代都是靠人背肩扛沒有別的辦法,驢馬都用不上,更不要說人造笨傢伙,木牛流馬是繩索滑輪轆轤流馬集合應用。是山谷運輸的簡單方便方法,省工省力省錢省材料最有效方法。在現在工業運輸礦石,人員上下礦,上班下班也廣泛應用,雖然現在的比古代先進先進很多,但原理同樣,在景觀風景索道觀光車輛,更是普遍架設。古代的木頭流馬,也不是特別好制 ,又是群體傢俱不應該長久應用的,而索道運輸又需要集體力量用的。不是一個家,一個戶是能用的,一家一戶是不能為力的,也沒有大量東西要運輸,所以也不能長久應用。沒有特別需要,不會長久放置,也不能長久放置,以免腐爛損壞,這樣使木牛流馬即神密,又神化。又使諸葛亮更加神化,中國人信神有傳統。越是老人越信神,一切神化的東西都是越來越神。越搞越神木牛流馬也是如此。

在三國時期川陝之道,只有明修的棧道 ,和不只知道那裡陳倉暗道,不論是用木頭搭建懸空棧道 ,還是軍人用幹辛萬苦翻山躍嶺踏出暗道用大詩人的話說,難於上青天。諸葛亮不可能脫離實際的,憑空創造出神奇木牛流馬,而自動運輸軍糧 ,技術達不到,也不可能神化地,脫離當時料材,技術和基礎知識弄出木牛流馬。一切必然要符合應用,回到大山之中,大溝之上,大河之岸。沒有這些要穿越條件 ,沒有把這些自然山大溝深都考慮進去。你是諸葛亮是神仙,但糧食軍需,不是靈動白雲。絕對要靠力量搬運,平原上用西北人長用流馬運木頭軲轆較正的搞運輸還行,可諸葛亮使用地方不是西北,是西南,不是漢中平原 ,非常聳立秦嶺祁連山中,製造電視劇中笨牛騙騙百姓一時還行。當人們走進川陝公路鐵路之後,誰還相信它們能走路,更不要說運糧了。所以諸葛亮想問題,找解決辦法不能離開那個要用地方。更不能想當然,認為就是這樣那樣。諸葛亮是人,並不是神,是發明家不是觀音普薩。不可以隨心所欲點化一切。更不能脫離一切自然條件 寫神化,他比普遍老百姓智慧聰明卻還是人,是應該尊崇客觀規律做些符合實際的東西,在木牛流馬設想應用中。應該沒有別的選擇條件技術 ,只有選擇流馬滑輪繩索和轆轤不會第二項選擇條件。讓他應用。當然神化不算,神化就多了,沒有意義。還是談實際為好。

我們從現在所有應用技術和應用財料選擇思考現在方法是古人是萬倍,還沒有設計出令人信服木牛流馬,不是人們不如諸葛亮有智慧,是被神化搞迷了,簡單東西搞得複雜了,不會從簡單想想,而在神密中再搞神密,越來越神密越漂亮。其實諸葛亮就在那個地方,那個在古代條件之中,一切和今天萬分之一都無法相比,更沒有現在這麼自動設備,風動的,液壓的,電動的,汽油柴油機動都搞不出來。諸葛亮搞複雜地木牛流馬哩,沒有。真的沒有不論是電動 ,風動,液壓,機動,他都想都想不到。更不要說應用,還有什麼能用。也只是滑輪,長索繩,留滑,和流馬轆轤提升只有如此,唯一如此。在兩山深溝大河之間,溜索是唯一非常方便懸掛運輸。不論山高山低河深河淺谷大谷小,都非常有應用之地, 不論你再什麼思想也沒有比這唯一方便簡單好用方法


ww3721


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了神器“木牛流馬”,它究竟是何物?

\n

{!-- PGC_VIDEO:{"video_md5":"c9cf2f265044de7f6118b5f6b54b4e59\

單蓴de噯



戰爭打的是後勤,陳毅元帥就曾經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鄉們用獨輪車推出來的。獨輪車的歷史在中國很悠久,而很多時候人們相信,它有一個特別有名的祖先,就是三國時諸葛亮發明或改進的“木牛流馬”。

在《三國演義》中,木牛流馬幾乎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致使今天還有一些研究者認為它們是中國早期機械自動化的代表作。事實真是如此嗎?



這個在古代戰爭中發揮過巨大作用的後勤裝備,到底是什麼東東? 可能就是獨輪小推車 美術史學者周亞輝說,文獻和考古資料證明,我國獨輪車的創始時期是在西漢晚年。在沒有實物出土,又沒有可供複製的完整數據乃至圖紙的情況下,要想確切地瞭解“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和現在人們所用的獨輪車有什麼異同,似乎不太現實。

把木牛流馬和獨輪車相提並論的是在宋代,如宋真宗時楊允恭建議依照“諸葛亮木牛之制”,用“小車”運軍糧。這裡的“小車”就是獨輪小推車。 獨輪車的原動力主要是人力,可由一個人在後面用手推動,也可一人拉一人推。有了這種車,比人力擔挑、畜力馱載,運輸能力可以增加好幾倍。獨輪車靈巧方便、用途廣泛。無論是在平原還是山區,無論是載人還是運貨,都可以使用。直到今天,這種獨輪車仍在廣大農村使用,只是形狀方面各地有些差異,加上地方語言的原因,在名稱叫法上多種多樣。有的叫獨輪車,也有的叫小車、手車、土牛的,還有叫手推車、二把手、羊角車的。



在成都平原,人們叫雞公車。 “木牛流馬”主要用於運糧,它可以運載一個士兵一年的口糧,約合250公斤左右。而今天的小推車,可以裝載約500公斤的東西,載重量增加了一倍以上。當然也有可能,當年諸葛亮的設計是因為考慮到蜀地崎嶇的山地地形,特意減少了裝載量。 還有專家認為,“木牛”和“流馬”是不同的兩種運載工具,前者用於陸地,後者用於水運。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記載遠程陸地運輸的歷史文獻中,往往會看不到“流馬”的影子。 發明者 到底是不是諸葛亮? 歷史上對流馬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建興)十年,亮休士勸農於黃沙,作流馬木牛畢,教兵講武”。諸葛亮在北伐過程中首次出現糧食運輸難以為繼的問題,是在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



一般都認為木牛流馬是諸葛亮的發明,但也有不同的說法。周亞輝說,有一種說法是,當諸葛亮正在為運糧工具苦惱時,諸葛亮手下的官員蒲元寫信給諸葛亮,提出製造木牛流馬的想法,所以人們認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蒲元提出製造木牛流馬的創意,為諸葛亮所採納製造。不管是諸葛亮本人設計的也好,還是蒲元的建議被他所採納也好,總之,諸葛亮都親自參加了設計過程,最後確定了設計方案。從這一點出發,後來人們把這項改革都歸在諸葛亮的名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時間上講,在諸葛亮用“木牛流馬”運糧之前,四川地區已經出現了獨輪車,他的設計方案完全有可能是吸收了當地勞動人民的意見。此外,諸葛亮的故鄉是琅琊郡陽都縣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沂南,他十三歲時離開山東到豫章郡,十七歲時去荊州,當時山東地區就已經有了獨輪小推車。他的方案是取自兒時家鄉見聞的靈感,也是有可能的。


昭烈名臣


“木牛流馬”是一段曾經傳的十分玄奇的東西,或許不僅是因為它們是諸葛亮發明的,也因為電視劇電影的渲染吧?

不過史書之中對這二物確實有過明確記載。

《諸葛亮集》中記載了木牛流馬的製作方法,即《作木牛流馬法》。

其中木牛是這樣的:腹部是方形的,頭部是彎曲的,每天行程較短,“宜可大用,不可小使”。單獨行駛,每天能走數十里,結隊行駛,每天能走二十里。每一木牛能載一個人吃一年的糧食,每天走二十里,推木牛那個人不會覺得疲勞。

雖然沒有圖畫,可是我們可以想想一下,或許木牛就是一種稍大的手推車,有可能是單輪的,中間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漢代每人每月的平均口糧是大石一石八斗,一年即二十一石六鬥,漢代一人一年的平均口糧大約是六百五十斤左右,而六百五十斤放在現在也就是六、七袋米,這樣來看木牛應該就是承重的運輸工具。

而頭是彎曲,又名牛,是不是想到了牛角。現在推車的把手,其實正好像是牛角的樣子。至於結隊行更快,或許是獨輪耗費體力,若是並排,將兩個綁在一起,雙輪更加穩定快捷的原因吧?

《作木牛流馬法》中對流馬的樣子沒有太多描繪,卻記載了它各種部件的尺寸,而且十分精確。根據推測,其形制小於木牛,盛糧食的工具是兩個可拆卸的“方囊”,每個木箱可以盛米二斛三鬥。

所以流馬應該更小。一次可以載糧食一百四十斤左右,雖然有人說流馬也是一種推車,但是從蜀道難和流字考慮,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想象成是一種索道上的掛車呢?

一次兩個方囊,左右平衡,通過索道,以水由上而下的‘流’特性命名,如此一來或許也可以解釋。畢竟現在運煤在有些地方還用著這樣的方法。

《元和郡縣誌》在講景谷縣時也有木馬山,山的名字即因為製造木牛流馬而得來。我們就可以想象,或許索道,正是山上運輸一個比較方便的方法。

當然,這都是我們的描繪和判斷,畢竟沒有圖片或是實物,或許有一天,歷史學家可以給出我們一個真正確實的答案也說不定。


井字頭



小小孫說


關於木牛流馬有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是一種山路上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貨物的木製人力步行車。設想有一離地三尺、長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條,木條左端削成車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個孔。再設想這樣的兩條木條被佈置成人力車的左右兩轅。再設想在兩個品字形的頂孔間插有一條三尺長的軸,在品字形的下面的兩個孔中各用小軸鉸裝著一條可以沿該小軸擺動的、另一端頂地的木柱,這個有四條腿的人力車就是

木牛流馬是一個向上開口的,左右側壁近上緣的垂直中心線上各有一個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長的軸就穿過流馬的這兩個孔,流馬可以在該軸上前後幌動。為了不使箱中、米之類的載荷左右移動,有一塊縱向隔板把箱一隔為二,而且糧食是先裝入布袋再裝入箱中的。

當木牛叉開前後腿時隨時可以停在坡地上。叉開度由在該四尺長的車轅上的限位釘限制。把車轅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壓,品字頂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時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後腿不受力並被凌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馬上的梢釘推動下向前腿靠攏。當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時,木牛已向前移動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顛覆了,此時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並向前拉,使品字頂孔向後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後腿上,前拉的結果是使後腿叉開,同時前腿被流馬上的銷釘推向前。木牛就這樣走完餘下的半步。木牛流馬究竟是帶輪子的還是四條腿的呢?北宋的陳師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記載:“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宋代高承寫的《事物紀原》中也有記載:“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清代滿族水利專家麟慶也把當時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車說是陳師道記載的木牛流馬:“土車,獨輪料土,兼載稗編。蜀相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今之土車獨推,猶存儲葛遺制。”木牛是有前轅的獨輪車,流馬是沒有前轅的獨推小車,這也是一種關於木牛流馬的主要觀點。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記載,也離三國時期有了1000多年,這種觀點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Run233


木牛流馬相傳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用來運糧的,它到底是什麼?





現在社會一切都要講求科學原理,如果一個沒有生命的物體沒有外力推動和沒有能量轉換(如汽車燒油用電)要運轉起來是不可能的。能量守恆定律也否定了開始推一下後通過運行儲力不停循環再做功的天真想法。至於所說的木牛流馬很可能是獨輪車的誇張描述,不要認為古人可以做出超越科學原理的事實,就像不要去真的認為三國書中描寫的八卦陣和八陣圖可以困住十萬大軍一樣,難道真的研究出八陣圖就可以使一堆亂石讓那千軍萬馬都走不出?



所以,所謂的木牛流馬可以自動替人和牲畜運糧只是誇張的描寫,去研究它沒有多少意義,古代中國誇張描寫有太多的事例,現在也有,如再過一千多年發現說:“某某手機邊框可以停航母”到時候的未來人就認為20-21世紀的人類用的個人通信設備十分巨大?!顯然是個笑話。


意深字太淺


其中一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是一種山路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粒貨物的木製人力步行機。   設想有一離地三尺、長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條,木條左端削成車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個孔。再設想這樣的兩條木條被佈置成人力車的左右兩轅。再設想在兩個品字形的頂孔間插有一條三尺長的軸,在品字形的下面的兩個孔中各用小軸鉸裝著一條可以沿該小軸擺動的、另一端頂地的木柱,這個有四條腿的人力車就是木牛。   流馬是一個向上開口的,左右側壁近上緣的垂直中心線上各有一個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長的軸就穿過流馬的這兩個孔,流馬可以在該軸上前後幌動。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類的載荷左右移動,有一塊縱向隔板把箱一隔為二,而且糧食是先裝入布袋再裝入箱中的。   當木牛叉開前後腿時隨時可以停在坡地上。叉開度由在該四尺長的車轅上的限位釘限制。把車轅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壓,品字頂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時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後腿不受力並被凌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馬上的梢釘推動下向前腿靠攏。當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時,木牛已向前移動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顛覆了,此時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並向前拉,使品字頂孔向後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後腿上,前拉的結果是使後腿叉開,同時前腿被流馬上的銷釘推向前。木牛就這樣走完餘下的半步。   流馬在木牛的上下動作下會像打踿躚那樣產生前後擺動,何時把手把拉上、壓下和拉前當然要和流馬的擺動頻率配合,所以操作須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經驗。只要使流馬保持穩定的搖擺,對操作者來說肯定最省力。當木牛流馬在直路上下坡時,可以完全自動化。此時可以利用裝在流馬上的梢釘抬起和壓下水平木條和前、後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