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omo3D作弊事件,解讀區塊鏈共識機制

從Fomo3D作弊事件,解讀區塊鏈共識機制

8月5日中午,微博名為“BitOpia比特幣烏托邦”的賬號發佈了一條“P3D團隊發言人指控魚池和Nano礦池故意延遲打包,直接在fomo3D 快速版的結束的區塊上作弊……”的微博,隨後,微博名為“區塊鏈老頑童”的賬號也發佈了“據JUST團隊調查,魚池F2POOL開始在FOMO3D遊戲中作弊了……”的微博。

從Fomo3D作弊事件,解讀區塊鏈共識機制

兩位博主指出,Fomo3D中存在拒絕打包玩家交易,只打包自家交易的現場。並直言,什麼信任的機器,騙子的世界還差不多。

Fomo3D從上線以來吸引了眾多用戶的眼球,簡單粗暴的玩法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入場:只要你是最後一個出價的人,並且這個價格維持 24 小時,那麼獎池裡的所有以太坊都給你。這個擺在明面的“龐氏騙局”遊戲一時間成為了以太坊上最火熱的項目。

7月28日Fomo3D推出快速版,短版本與之前版本有一個顯著的不同之處,倒計時時間更短。短版本倒計時只有5分,而長版本倒計時長達24小時,至今一局尚未結束。對於Fomo3D項目奔跑財經(FinaceRun)早在之前的《【Fomo3D評估】大珠小珠落玉盤,人為刀俎誰為魚肉》中做出過詳細分析。

從Fomo3D作弊事件,解讀區塊鏈共識機制

之所以會有很多人願意參與Fomo3D遊戲,不僅是因為其粗暴的遊戲規則,更重要的是基於它的安全性。在關於Fomo3D的宣傳報道中無一例外地提到,Fomo3D是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項目方自己的作弊風險在區塊鏈領域已經解決。如今的事實卻是,曝出魚池F2POOL在遊戲中作弊,只打包自己家的交易的消息。

從Fomo3D作弊事件,解讀區塊鏈共識機制

之後, F2POOL創始人神魚在微博中做出回應,聲稱:沒有作弊,一切都是按曠工費Gas等因素正常運行。此次被曝作弊是國內部分別有用心的人所為。

從Fomo3D作弊事件,解讀區塊鏈共識機制

之後的事情走向,逐步演變成POW和DPOS的大討論,自EOS掀起的狂潮之後,關於共識機制的問題再次被拎了出來。微博大V響馬錶示,“POW是個惡人遊戲”,直指以太坊POW共識機制存在硬傷。

依舊還在路上的“共識機制”

在區塊鏈體系中,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和合約執行力,用於實現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但就目前而言,無論是POW還是DPOS,並未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相反,很多打著區塊鏈標籤的項目都在使用“共識機制”去偽裝自身“偽區塊鏈”項目的真面目。

共識,指參與者就某項事物或決定達成一致認同。目前,常用的共識機制包括POW、POS和DPOS。

PoW(Proof of Work)指工作量證明機制,這也是比特幣所採用的共識機制,簡單說就是按勞決定。用戶通過挖礦的多少換取信任。簡單說,POW其實是取決於它佔有的計算資源(CPU、內存等)佔全世界所有節點的計算資源總和的比例。

如此一來,POW的中心化其實已經暴露得比較明顯,表面上的共識和公平其實就是勞動力的比拼,大戶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將節點聯合起來,所謂的共識成為一紙空談,依舊是中心化的產物。目前,資源的集中利用和硬件實力使得個人挖礦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大的礦池、礦場,算力集中越來越明顯。此外,POW還存在著嚴重的效率問題和資源消耗問題,算力是計算機硬件提供的,要耗費電力,是對能源的直接消耗。

POS和DPOS都是指權益證明機制,DPOS是POS的升級版。兩者的區別是,POS是根據你持有的權益證明進行決定,而DPOS則更像是用你持有的權益證明去選擇一位大佬進行決定。

POS機制會導致開發者獲得大量低成本的貨幣,在利益面前,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大量拋售。因此,POS機制的加密貨幣,信用基礎不夠牢固。雖然POS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能源消耗的問題,但是其實話語權依舊是掌握在大戶手中,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背道而馳。

DPOS共識機制同樣面臨著“偽去中心化”問題,通過投票賦予了少數人管理支配的特權,大多數人依舊無法真正參與,大資本依舊會是主導。

所以,無論是當前的哪種共識機制,仍舊未滿足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目標。

理想與現實

“去中心化”可以說是區塊鏈核心的關鍵詞。但是,實現“去中心化”卻是一個始終未能完全攻克的難題。就概念設想來講,“去中心化”更像是世外桃源,內部的人不做集權,自由管理,也有著桃源自身的共識機制:不向外界的人透露。陶淵明所設想的是一個理想社會,如同區塊鏈所期待的理想應用場景。

但就現實而言,繞不過去的始終是利益和價值。無論是貧富差距還是人性都無法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大自然不變的定律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有競爭,必然會有矛盾。

但這並不是否定“去中心化”,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一個詞,協調。分佈式和中心化看似對立的兩個點,其實是可以通過協調去完成“大同”。中國講究“中庸”的思想,與其一味追求“去中心化”,不如以中庸之道去解讀。只有符合發展與生存邏輯的規則,才是合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