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姮娥天上去,人间到处潇潇雨——宋清如

自姮娥天上去,人间到处潇潇雨——宋清如

宋清如

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你如照镜子,你不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在,但你如走进我的心里来时,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样好法。 ——朱生豪

宋清如(1911年—1997年6月27日),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朱生豪的夫人。1911年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西张栏杆桥日晖坝(今属张家港市凤凰镇安庆村)一户富豪家庭。1932年进之江大学,1933年起即常在《现代》等多种文学刊物发表诗作,被誉为有“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的女诗人。因为对于诗歌的共同爱好和朱生豪结为伴侣,1942年两人在战火中的上海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并携手进入莎士比亚的世界,对朱生豪的译莎事业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敬爱。

自姮娥天上去,人间到处潇潇雨——宋清如

宋清如

山清水秀的虞山孕育了美丽灵秀的女儿,二十三世孙宋清如(1911-1997)就在桃花盛开的河阳里出世。她的曾祖宋荣曾、祖父宋寿孙均为国学生,宋寿孙“敕授儒林郎,晋授奉直大夫分省实用州同知”,算得上殷实的书香之家。父亲宋文麟、母亲周氏养育了三女一子,宋清如是二女儿。

宋清如是极有个性与主见的女孩,相对富裕的家庭为其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幼年时接受私塾启蒙,接着到常熟女子高小读书,之后经过自己的抗争与努力,得以在苏州的慧灵女中、女子中学(1932年又改名苏州女子师范)完成初中、高中学业。在苏州档案馆里还珍藏了她在慧灵女中读书时所写的《前校长蓝纱斐女士五十大庆序》,语言活泼,对校长充满崇敬。家人本来希望她初中毕业后回家结婚,但她表示“不要嫁妆要读书”,母亲疼爱这个掌上明珠,还给她一个自由的天空。

这是个为读书为写诗而生的女孩,对新诗着迷,《现代》《之江年刊》 上经常发表她的新诗,其中《有忆》、《夜半歌声》可以说是上世纪30年代新诗中的精品,表现了新女性外出求学、争取独立自主的心路历程。

自姮娥天上去,人间到处潇潇雨——宋清如

朱豪生

说起宋清如,就避不开著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这个堪比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的民国才子。社会对朱生豪的崇拜来源于他是《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翻译者;而千千万万女性对朱生豪的崇拜则源自他的“我是,宋清如主义至上者。”

1932年,已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宋清如,按当年教育部规定师范生已享受过公费待遇,就不能报考国立大学,遂考入美国教会大学—杭州之江大学,成为中文系的一名学生。人生往往因为某个偶然的决定而改变航向,之江大学对宋清如也是如此,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宋清如、朱生豪这对才子才女就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

自姮娥天上去,人间到处潇潇雨——宋清如

宋清如与朱豪生

朱豪生与宋清如的爱情,是现实版的富家千金与穷秀才的超越阶级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二者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浪漫的,民国时代,浙江嘉兴,之江诗社,所有的美好从一首诗的吟诵开始,两人的一生如同一幅珍贵的画卷由此缓缓展开,刻下的是兵荒马乱年代的生死相守,铺满的是你侬我侬的句句情诗。回忆里的初见总是刻骨铭心。湖畔相遇,诗社倾心。在一起的大学时光总是青春而又美妙的。他对她的爱意更是在纸笔间缓缓流淌,民国时代的爱情,总是与载满浓浓深情的书信离不开的。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相比之下徐志摩的‘我想和你一起起床’就显得太过浅薄,与朱豪生相比,徐志摩写情诗也就只能比肉麻了。他说‘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还有‘这里一切都是丑的,风、雨、太阳,都丑,人也丑,我也丑得很。只有你是青天一样可爱’‘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该多好,我一定把你欺负的哭不出来’这样的情话有哪个女子会觉得腻,会想要拒绝?

西子湖畔、六和塔下,宋清如、朱豪生因诗结缘,因缘生情,他们坠落到月下老人早已编织好的情网之中。

1933年夏,朱豪生大学毕业,到上海世界书局做英文编辑。临别之时,朱生豪将1932年秋创作、1933年夏完稿的三首《鹧鸪天》完稿赠给宋清如,那份情意尽在词中。

其一:楚楚身裁可可名,当年意气亦纵横,同游伴侣呼才子,落笔文华洵不群。招落叶,唤停云,秋水朗似女儿身。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

其二:忆昨秦山初见时,十分娇瘦十分痴,席边款款吴侬语,笔底芊芊稚子诗。交尚浅,意先移,平生心绪诉君知。飞花逝水初无意,可奈衷情不自持。

其三:浙水东流无尽沧,人间暂聚易参商。阑珊春去羁魂怨,挥手征车送夕阳。梦已散,手空扬,尚言离别是寻常。谁知咏罢河梁后,刻骨相思始自伤。

真情难得,宋清如以诗词、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回应朱生豪,满怀深情填了一首《蝶恋花》:“愁到旧时分手处,一桁秋风,帘幙无重数。梦散香消谁共语,心期便恐常相负。落尽千红啼杜宇,楼外鹦哥,犹作当年语。一自姮娥天上去,人间到处潇潇雨”。1935年8月,朱生豪到常熟宋家,这是两人关系明朗的标志。“那照眼的虞山和水色使眼前突然添加了无限灵秀之气,那时我真爱你的故乡”,所谓爱屋及乌,因为是心爱姑娘的家乡。

相识十年,书信十年,诗文交流十年,情感交融十年,男未娶,女未嫁,他们在等待。

自姮娥天上去,人间到处潇潇雨——宋清如

宋清如与朱豪生

1942年5月1日,他们经过了十年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题下“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大字。

爱情是浪漫的,婚姻生活却是务实的,宋清如由才女转身为主妇,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样样操心,这也是那个年代知识女性为家庭所作的牺牲。朱豪生依然做他的才子,“闭户家居,摈绝外务”,一门心思在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这是他的梦想。“他译莎,我做饭”,几十年后宋清如如是说。

困顿的生活,超负荷的工作,摧垮了他原本单薄的身体,1944年12月26日,朱豪生完成了37种莎剧中31种的翻译,带着无限的遗憾撇下了深爱的妻子和年仅一岁的儿子。

朱豪生去世后,她一度绝望到要随他而去:“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自姮娥天上去,人间到处潇潇雨——宋清如

宋清如老年

此后的人生,她只赶着两件事,抚养刚满周岁的儿子,替亡夫完成莎士比亚的翻译出版。

1948年,宋清如独自完成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写下译者介绍,交由世界书局出版。

1955年到1958年,她在朱豪生弟弟的协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五部半莎剧。她是如此谨慎郑重,直到自己校勘无误,才开始联系出版社,却不知出版社已早就落实了译者。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但她却心中释然,那三年,她恍惚回到了“你译莎来我做饭”的岁月,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他们仿佛又天上人间“共度”了三年。

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他们不约而同,又毫无准备,一切的美丽,一切的幸运都源于世上所有的人都倾尽全力、不顾一切地奔赴了生命这场盛大的聚会。

gong'zhogn'hao公众号:Atrimory


分享到:


相關文章: